分享

散文||唐老师的黄挎包

 冬歌文苑 2021-02-03

唐老师的黄挎包

结识唐老师是去年十月的事,源于《漳江文学》与福建云霄百草园举办的“百草园”杯征文活动。他是《漳江文学》(国家图书馆藏书)主编,征文活动组织者。我因国庆节去百草园领略过园里的中草药文化,报名参加征文。两人就此结缘。

三个多月来,群里文友都尊称他为唐老师,我也跟着大家这么叫。我和唐老师并未谋面,连声音都不曾听见,只是通过微信相互了解,交流散文、诗词、诗歌等写作体悟。作为“半桶水”,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世界被压缩得很小,跟他交流倍感压力,于是提醒自己要虚心当听众,把他传授的精华截屏收藏起来。

漳州市区离云霄县城百余公里,不算太远。现在回想,没能及时当面拜访唐老师,说没时间只是个美丽的借口。实际上,自己学识浅薄、底气不足才是胆怯的原因。于是,每一次隔着屏幕与唐老师聊天,我在接受文学滋养的同时,都试图从字里行间想象唐老师的模样,或尝试刻画具有四十一年文学创作资历、从事《漳江文学》主编工作二十一年的长者的形象,这样可以从心理上慰藉自己。

第一次见到唐老师,是在百草园召开的征文大赛颁奖暨座谈会上。座谈会那天,百草园里暖冬如春,到处生机盎然、书香四溢,好不喜庆。出于敬重,我比往常周末起的更早,从市区驱车两小时,提早到达百草园等他们。唐老师下车后,我连忙上前打招呼(因为在微信群见过一次漳江文学采风团合影照),但老人家并没有认出我是谁,礼节性地握手寒暄后,急忙用手抓住右肩那个差点滑落的黄挎包,迈出与精瘦身躯并不匹配的矫健步伐,背影消失在依坡而上的三味书屋大门后。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总是那么神秘。初次目睹唐老师,一米七三左右的身高,体重估计百斤左右,如此弱不禁风的躯干,带小灰格的白色衬衣抄在浅绿的长裤里,衬衣半新不旧、干净而平整,长度刚好,但显得特别宽松,透过圆领衫可以清晰看见脖颈下凸起的锁骨;黑色的皮带似乎不堪重负,很难向上扯住那条腰间多处皱着的长裤;一双跟我同样棕色的皮鞋,是唯一能衬托出时尚元素的穿着。我当时不敢想象,在台风频繁的闽南地区,遇有“莫兰蒂”“桑美”来袭,唐老师是不是应该立即停止户外采风,而是改为伏案爬格子更合适。

让我印象最深最难忘的还是唐老师的黄挎包。我无法推测它陪伴唐老师有多长时间,也无从知道它是唐老师用过的第几个挎包,但我估摸着能猜到它对唐老师有多么重要,跟唐老师一样把对《漳江文学》沉甸甸的责任装在里面。临近会议开始前,唐老师还在忙前跑后,由于到会人员临时有变,需要制作席卡,调整颁奖、发言等工作细节。我凑上去想搭把手,好奇地发现了唐老师挎包里的宝贝:粉色A4纸打印的会议议程和获奖名单、手写稿、《漳江文学》期刊、照相机、创作采风胸卡……好一个随身“百宝箱”,还有几个夹层,不知里面有何创作“神器”。在马铺百草园参观的时候,挎包承载着保障照相、采风的使命。吃饭的时候,挎包在屁股后面,跟他同坐一凳。喝茶的时候,挎包背带挂在肩上,挎包还在他怀里。整个座谈会下来,唐老师的挎包不曾离开过他那比背带略宽、肩峰凸出的肩膀。

我忽然想起那些旧照片,黄挎包不仅是自己儿时读书的记忆,更是知青上山下乡的标配。难道是有这情结在?当我试着侧面深入了解唐老师的时候,凑巧在微信群看到了一位资深文友晒的图片,上面清晰地写着:唐镇河,1975年上山下乡当知青,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曾在《中国作家》《文艺报》《中国文学》《青年文艺家》等国家级刊物获奖。著有诗集《梦中的蔷薇花》《岁月的回声》《精神的制高点》等,文学作品集《唱响故乡的颂歌》《情感的温度》,长篇报告文学《春风惠物恩泽长》《百姓忧乐挂心头》等个人文集10部。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漳州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云霄县作协主席等诸多头衔。看完这张图片,我并没有一丝惊讶。我坚信自己的判断,谦逊内敛的唐老师的创作成果一定远不止这些。因为我清晰记得,座谈会那天,唐老师身为征文比赛主要负责人,却不肯在会上发言,就连宣读获奖名单还是在几位文友的动员下才勉强答应的。这种先人后己的品格令人动容,为人作嫁的精神值得点赞。

座谈会那天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唐老师。百草园临别前,文友们争相与唐老师合影。借此机会,我面对面打量着唐老师。他头上的汗水浸湿了头发,前额出现了几个小的发束,花白的鬓发诉说着创作的辛酸,眼眶深凹但双目炯炯有神,清瘦的脸庞在夕阳映衬下轮廓分明,两个“大酒窝”或许正是岁月年轮的见证。合影时,我站在唐老师右侧,有意把身子挨得跟他近一点,左手刚好能触碰到他那宝贝般的黄挎包,心想可以零距离汲取一点营养。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从几个月的了解来看,年过花甲的唐老师依然笔耕不辍,不仅为痴爱一生的文学行走在闽南山水之间,而且毫无保留地培养了一茬又一茬弟子。这或许正是知青父辈们上山下乡留下的优良学风,也是如今信息社会年轻一代亟需汲取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虽然我年至不惑,也梦想着拜唐老师为师,像唐老师一样背起黄挎包,用文字让生命的颜色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为中国梦贡献微薄之力。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泽润生民,原名王海洲,湖北监利人,现居福建漳州,地方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陆军上校转业地方工作,坚信好学才能上进。在各类期刊、报纸及网媒发表学术、杂文、散文、诗词、诗歌等三百余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与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