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月霞小姐

 冬歌文苑 2021-02-03

月霞小姐

某年的5月,我进了新单位。半个月后,办公室来了一戴眼镜的中年妇女,坐我邻桌。

此女相貌平平,姓苏,名月霞,安徽人氏,据说出来打拼已有多年。

在单位,没人对她直呼其名,更少听到有人亲昵地叫她月霞。包括我在内,平时,总尊称其苏主任。

我揣摸,叫她月霞小姐的,这天底下,恐怕只有我。即便是多年前,她年轻时,有人出于礼貌,最多也是称苏小姐。

按她现在的年龄和平平的相貌,称她小姐,似乎确有些不适,更何况还是“月霞小姐”!

我又揣摸,这样的叫法,非其闺蜜或知己,断断不敢叫出口。

其实,我既非她闺蜜,也可能不是她的知己。此前,我从没叫过她小姐。这是第一次。

之所以在这里称她为月霞小姐,一是出于对她的敬重,二是带几分诙谐的味道。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感激的成分。

月霞小姐一来,悄无声息地,办公室变了。十几平方米的空间,经常荡漾起欢乐的笑声。大家在一起,谈东扯西,心如玻璃般透明,没了半点尘世的隔阂。

忽一日,她让人弄来两盆绿色植物,装点办公室。一盆叫绿萝,另一盆我至今叫不上名。

自从有了这两盆绿色植物,办公室更添了许多生机。大家的话题中,总有不少是涉及它们的,个个显得极兴奋。

绿萝摆放在我的桌子上方,一抬眼,就能看见。可能是这个缘故,我对它格外青睐、上心,关爱有加。每天上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观察它的变化,给它浇水,为它舒枝展叶,恨不得它一天能长一尺长。看着它一点点地吐蕊、发芽、生长,我常常眉开眼笑,忘却了所有烦恼。

即使是对植物,也会日久生情。几个月后,我对绿萝的感情愈来愈深。要搬办公室了,好多东西宁可不带,但这盆绿萝,倾注了我无限情感,必须带走。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和它相依相伴。

变化最大的,是办公室里多了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

以月霞小姐为例。她对同事要求很严,却时时透出母性的慈爱。

大多时候,全单位的人,总是她最早上班。扫地、抹桌、烧开水,等大家来时,她早已开始正式办公。我来了,发现案头上的杯子里残茶已被倒掉,取而代之的,是新沏的浓茶。掀开杯盖,一股馨香扑鼻而来,小酌一口,沁人心脾。

有人把吃饭当作一种享受,我却没有这样的福分。

长期以来,我不仅不喜欢吃饭,对任何美味佳肴都没有兴趣。常常,我把吃饭当作一种额外的负担。有时,甚至在想,如果人不吃饭能够活着,哪该多好,我就可以不用吃饭了。

可以这么说,我之所以吃饭,仅仅是为了活着。

月霞小姐和大多数人一样,不这么认为。

民以食为天。她们觉得,辛辛苦苦打工,挣了钱,不善待自己这张嘴,做人的意思定然大打折扣。

我厌食,她时常为我担忧。说,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于是,就拉着我去吃饭。有时,实在拉不动,或早过了吃饭的时间,她会给我带来点心,买来快餐,还会将八宝粥放在温水里热好。“吃点吧,哪怕吃几口,也能补充能量。”她说。

她不太出门。出去了,总要给我捎些东西,比如南京图章、澳门糕点。还比如,从老家回来,不顾路途遥远,带来一盆兰花,送到我住的小区里。说:“送您一盆兰花,以表达对您的敬意。此生有您这样的良师益友,实为荣幸。在我心中,您就如兰花一般高雅、素洁、不争、淡定。”这话说得着实令我愧疚、汗颜。

月霞小姐嗓门很高,即便在办公室里跟人说话,隔个三五间,人家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有时在电梯里打电话,传出的分贝之高,让人感觉到轿厢都在晃动。她步履如风,行事干脆,从外表看她,似乎有点粗犷,不知就里的人,以为她是东北那旮旯来的娘们。

实则非也。这娘们是个细心的人,至少对我,她很上心,有如兄长,想得很细,考虑得周全。我每遇头疼冷热,她常常是电话刚打过,又发来微信,嘘寒问暖,甚是关照。得知我长期失眠,从网上买来香矄灯,说,这灯效果挺好,会催眠,你试试吧,准行。

可有时,她还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人前身后,大庭广众,她会无所顾忌、无拘无束地挽着我的胳膊走路。起先,我有些忐忑,不好意思。后来,发现她对别的男同事也是如此,便知她不拘泥小节,也就释然。

不可小觑的是,大大咧咧的背后,这娘们居然颇有思想,时常冒出些富有哲理的警句。她有一颗诗心,每隔一段时间,便能在微信上看到她写的佳句、妙文,让人眼睛一亮。

她还有一颗童心。

“我每次回家,总要和母亲捉一次迷藏。”她说。

“捉迷藏,你和母亲?”我不解。

“对,准确地说,是跟母亲玩一次游戏。这样的游戏,我们母女玩了十几年,大家都乐此不疲。”她说,早年,母亲待她如掌上明珠,百般宠爱。现在母亲老了,而自己又常年在外,难以尽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难得回一趟老家,给钱,母亲又坚决拒绝。不得已,她会在返程前,将一叠钱悄悄塞进母亲的衣柜、箱底、被窝甚至鞋子里。

走出很远了,或者已经到家了,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妈,我会小心开车的,不用担心;妈,我已经平安到家了。”当然,挂电话前,她不会忘了,说上类似这样的话:妈,你看看衣柜里是不是多了什么东西;将家里的被子拿出去晒晒;试试那双鞋子吧,是不是合你的脚。

她母亲并不悖。一听女儿这样说,就明白了。于是,她也会在电话中提醒道,你也看看,你旅行箱的夹层里,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或者说,你有没有忘了带电脑,打开电脑包看看。

于是,她打开旅行箱,只见夹层里果然有一叠钱。电脑包不用打开了,一拎,就知道电脑在包里,只不过,包里多了几张百元大钞。

这时,月霞小姐感激之余,会生出几分愧意,觉得对不起母亲。

这娘们人缘不错,朋友挺多,经常在一起小聚,品品茶,喝喝咖啡。有些多年前的旧交,远在深圳、成都等地,也不忘记她,隔三差五打电话来,向她问长问短,足见其待人豪爽、真诚。有句话叫“人待我一寸,我还人一尺。“要是她性格不豪爽,特别是待人不真诚,哪有这许多真心朋友?

无疑,月霞小姐属于坚强的女子。但多次,我发现她有柔弱甚至脆弱的一面。坚强的外表,掩饰不了她精神上的伤痛。她内心深处,有一根别人触碰不得的软肋。

好几次,她故意压低声音打电话。内容不得而知。可在邻座的我,分明感觉到了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哽咽。

她心中有苦,却不想让人察觉。

她把苦楚埋在心底,活得很不容易!

这么长时间了,她几乎没提到过她的家庭。但我知道,她有个儿子,名文韬。她管她儿子叫韬哥。一说到韬哥,便眉飞色舞。显然,儿子在她心目中的份量是最重的。

韬哥是她的牵挂,她的支柱,她的希望,她的全部,她的精神寄托!

常常,她因儿子的快乐而快乐,因儿子的难过而伤感,因儿子间或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的心思,而忧心忡忡。

我像月霞小姐这般年纪的时候,也异常敬业。如今,我身子骨不行了,变得不敬业了。而她,却有如当年的我,十分敬业,除了儿子,差不多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单位里,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一点都不得空闲,似乎偌大的一个单位,缺了她,就不能运转。经常,天黑了,才想起家里还有个韬哥,得赶紧回去给他做饭。

难得的是,月霞小姐整天忙东忙西,家庭又不是很顺,却极为开朗,很是热爱生活。办公时,时常开着音响,放些动听的歌,嘴里哼着小调。

可能是按照白领的要求,她比较“讲究”穿着,把自己打扮得较为光鲜、亮丽,浑身上下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活力。

不仅于此,月霞小姐热心公益,乐做好事善事。关于公益事业,她跟我提到过多次,说要参与什么活动,捐什么衣服、书籍。还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人做了好事,心里头是幸福的。

因为各种原因,我不会在这个单位长久呆下去。这是肯定的,我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但我真的有些不舍,因为,从善良的月霞小姐身上,我看到了她的人格魅力;因为,在这里,我有大家庭般的温暖。

然而,舍也罢,不舍也罢,我终归是要走的。但愿我走后,大家庭还在;但愿我走后,月霞小姐依然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主心骨。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洪和胜,早年摆过地摊,做过流浪汉,教过书,也当过农民和白衣天使,但从事时间最久的,是新闻工作,系当地有名的首席记者,迄今,有800多万字作品发表。为了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前些年跳出体制,开始了打工仔生涯。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