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在云霄 遇见美

 冬歌文苑 2021-02-03

在云霄,遇见美

晴山烟外翠,香蕊日边开。已变交通路,初销紫陌尘。金汤渡玉颜,车驰万方人。此处云霄近,改革开放新。 ——题记

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又一次沉入漳江那一谭静谧的水中;像一阵有始的惠风,又一次吹醒江滨桥上灯火的璀璨;像一个酝酿百年的黄粱美梦,黄了枇杷,美了金汤湾。改革40周年,置身颜容巨变的桑梓的怀抱,我的双足不知疲惫地疾走着,用或轻或重的印迹,丈量着熟悉的每一寸土地,我的心情亢奋难抑地活跃着,感受着如雨后春笋般新生的奇迹。

云霄,是开漳圣王的祖母魏敬的号。她前后辅助其子陈政和其孙陈元光拓土开疆,一位70几岁的老太太还带兵平啸乱,是英雄。爱民如子的她活了92岁,是慈母。用英雄和慈母的号来称呼一个地方的名字,可以说这是一个首创。地域文化随着改革熏风,在云霄人的心间流香吐馥。

最喜云霄城的清新空气,清得连它的味道也滑过甚至渗入了你的每一寸肌肤。漫步江滨路,清新的风梳理着我们飘逸的长发,注满了缠绵的情愫,云霄的每一点气息都在空气中慢慢渗透,融入,分离。江面上披着一层浅绿色的薄纱,被淘气的风儿吹皱,泛起阵阵涟漪,心中不免一阵荡漾。长椅堤岸,闲亭雅致,日暮徘徊,良多趣味。立于漳江一畔,遥首可见对岸高楼林立,静美如画,那一块块砖,被新时代抚平了粗糙,抚平了突兀。漳江之美,安谧宁神。

当玉兔东升,金乌西坠,云霄最美不过将军山公园一带的风光。美食节开始后这里便有华灯初上,灯火闪烁。树上甜柔深谧的彩光,给了我们一段一段的明亮。那片灯火散发出的氤氲,为我们平展出另一个灯火世界,我们跌进去,说着,笑着,唱着,叫着,仿佛白日里的奔波不曾让我们劳累,仿佛身边总有幸福陪伴。昨夜的安静与和平,演化成今朝的繁华与昌盛。

最恋云霄东厦胜景,一曰佳州岛,二曰方胜。

佳州岛,油菜花黄风车转,栈桥荷花几里香。春夏之时,这里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秋冬之刻,这里是“云卷云舒,满目风荷萎。”花开有时,纵使荷花不展,也还有小道两旁如星眨眼的不知名小花,诉说着过往。立于栈桥环顾四周,青天碧水滋润着眼球,鲤鱼时而探出水面,时而穿行水中,游客带着孩子投食喂鱼,不亦乐乎。如此胜景,风到这里就思念,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粘成线,缠着我们留念人世间。

方胜,离江海最短,伴童趣最真。是攀岩健身的卡路里;是水上娱乐的小天地;是田园风光的野趣;是文化体验的境地。云霄自古三面依山一面傍海,列屿人们至今还有“海里走王”仪式,寻常时节,小船扁舟乘兴出,斜风细雨捕鱼归。而方胜的垂钓区,堤岸独卧一线,其余树林葳蕤,颇有野趣。闲暇之时,人们三五成群,聚集于此,远抛鱼线,屏息以待。鱼钩稍微动静,他们速速提起鱼竿,那鱼像被“连根拔起”似的,尾巴还止不住地摇摆。钓鱼者满心欢喜,钓鱼者垂钓,也被鱼所钓。

诚然,时代飞速发展,云霄日新月异。休闲娱乐的发展是改革后的生态保护,是物质文明的彰显,是人本关怀的体现。改革40周年,云霄的生态文化创造,给予着人们精神慰藉,唱响了属于云霄独有的旋律。我来不及数清自己的脚步,来不及完整地留着云霄的容颜在我心灵深处。我抚摸着这些弥足珍贵的变化,也许在社会与文明共舞的时候,我会依偎在你厚实温暖的胸膛前慢慢老去……

插图/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汤燕萍,笔名密拉吾爱,昵称密拉。2016年加入漳州市作家协会,2017年加入云霄作家协会,现于福建省云霄立人学校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学生称之为“密拉老师”。爱好古典文艺学,喜欢有故事的人,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业余时间进行网络小说创作,陆续在起点网发表《朝颜暮骨》《密拉诗经故事》《断想钩沉》等作品。《冬歌文苑》责任编辑。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