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陕西方言趣谈

 冬歌文苑 2021-02-03

陕西方言趣谈

一位意气相投的外地朋友对我说:“哥儿们,你们陕西话真有意思,吃饭和打人都用一个词——咥!说起来真带劲!”我一听哈哈大笑。是呀,陕西关中话,是很特别。“咥”在古语中是“咬”的意思。吃饭用嘴咬是很自然的,可是打人以致要用嘴咬,哪得多大的仇恨呀?关中人比较生气时说打人才用“咥”字,还真把自己当成西北狼了!说笑归说笑,可是较起真来,关中话却是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历史上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是十三王朝的定都所在,她的方言融汇了中国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官方语。传说汉字的创造者仓颉就是陕西关中白水县人。白水县、长安区现在还有仓颉造字的遗址。可见陕西关中话值得语言学家好好研究了。咱不是专家,只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中话,给大家逗逗乐。

关中话分为东府话、西府话两种。东府包括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延安及商洛部分;西府包括宝鸡、咸阳西部、甘肃的天水、平凉、庆阳。现在有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关中方言从音韵特征共性看,山西省临汾和运城两地区与关中毗邻的数县、河南省灵宝和卢氏两县也属于关中方言。

各区县发音和说话方式既有大同,又有小异,十分复杂,不是专业人士整不清楚。我是咸阳人,常年在西安工作,关中各地的人接触了不少。关中各地方言小的差异我就不说了,简单把共同点总结一下,和大家分享。 

首先说下发音特点。关中话中虽然只有四个声调,但与普通话声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普通话发阴平(一声调)的,陕西话都念轻声

普通话发阳平(二声调)的,陕西话仍读阳平

普通话发上声(三声调)的,陕西话发去声

普通话发去声(四声调)的,陕西话发阴平

关中人常用喉部发音, 所以基本不发三声调。J和q,e和i,n和l,z和s经常混用。比如“的”不读de,读成di;“这”不读zhè,读成zhēi;“蕞”不读zuì,读成suī。尤其是s和sh发音时大都将sh发音成s。这样子就把“事”读成sī,“啥”读成sá,“省”读成sèng,“山”读成san。

关中方言不少字仍读古音,如“我”字。这字现在人都读“wǒ”,可是正音在古代读“è”,陕西人用喉部发音为四声调。现在好多形声字还是读“e”音,比如:“俄,饿,娥、鹅”等字。“下、瞎”等字从古音读ha。把“猪”,仍固执地读成zhi,实为“彘”( 古代猪的叫法)。

再如把“涩、色、塞、啬”等字读成sēi;把“鞋”读成hái;把“眉、楣”等字读mí。

正因为关中话独特的发音,加上民风刚直,才让人觉得,生冷硬嶒,比较土气,难登大雅之堂。实际上不少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如果用陕西方言来读,都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读出当时的味道来。好多古诗文押韵用现在普通话的读音让人不解。像白居易《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非常押韵的两句诗。可很多人不解,色和黑怎么押韵了?如果用关中话“色”读“sēi”,刚好与“黑”字押韵。又如李煜《菩萨蛮》中,“刬袜步香苔,手提金镂鞋。”“鞋”读成hái,就和“苔”押韵了。这句诗中“刬”字意为“全部、一律”。 关中话不读chǎn,而读càn,也是陕西方言,用法如“一刬子都是新的”。袁宏道《十景园小集》中“苍藤蔽檐楣,楚楚干云势”,“楣”读mí,和“势”韵压i。

再比如辛弃疾《满江红》:“层楼望,青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中的 “他谁”意为“谁”。关中人在说反问句时往往就把“谁”说成“他谁”。如:“ 我不行,他谁行?”

类似的例子很多,我这里就不多列举了。

其次关中话很多说法和古汉语一致。

1、 介词省略。肉夹馍是陕西的有名小吃。用馍夹肉,应是肉夹于馍。这里省去了介词“于”。类似地还有蒜蘸面。

2、 倒装用法。把“不知道”说成“知不道”。

3、 名词作形容词用。比喻人呆板说“瓷”;夸人聪明用“猴”,形容孩子调皮用“匪”。

4、 用词简洁、叫人躲开,说“辟”;说人张狂,叫“张”; 夸人意气风发,称“兴”;“爷爷”叫“爷”。

5、 动词后喜欢加“些”字,表示诸如命令、督促、请求等语气。 “走些”,“ 吃些”,“ 跑些”,“ 问些”等等都是关中人的口头禅。

再有就是大量使用古汉语用字和词汇。这是陕西关中话作为各朝代雅语的重要见证。

把“好”叫“嫽liáo”,“坏”叫“瞎ha”,“漂亮”叫“倩”, “难看”叫“伤眼”,“直走”说“端走”,“小”叫“蕞suī”,“口中无味”说是“寡”,“趁热、趁早”说成“闻热、闻早”,“事情结束”说“毕了”, “ 聊天”叫“谝piàn”,“特别吵”叫“聒噪”, “暴雨”叫“白雨”,“父亲”叫“大dá”,“祖宗”称“先人”,“妯娌”叫“先后”,“未成年人去世”叫做“殇”,“割麦”叫“芟shan麦”...... 哎呀,太多了,要说得说好几天。我(è)的(di)个神呀,再说就累死我(è)了。字词就说到这(zhēi)吧,谁感兴趣,谁就慢慢详端(仔细研究)去吧!

最后,陕西关中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于和外族长期融合、交流,夹杂着一些外来语。如“克里马察”是古波斯语, “麻利”的意思,“扑西来海”是古蒙古语,“邋遢,不整洁”的意思。

九曲那个黄河呀,莽莽千里黄土地,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沧桑,陕西关中方言才沉淀出自己的个性。我立高楼之上,临窗观望古城长安,思绪万千。几千多年过去了,周秦汉唐等十三王朝的风云只能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了。我们的先人随着十三王朝的更替,也饱受战乱之苦,但是他们却让关中方言这中华古汉语的活化石得以留存。黄土地上,他们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不知不觉中代代传承下来关中话,传承下来民族文化的根。

陕西关中方言,中华文明的见证,陕西活着的历史。

到陕西来的朋友们,我希望你们不仅要看陕西的名胜古迹、山水美景,品尝陕西美味小吃,更要体会一下陕西关中方言的魅力,你的旅游一定会更有乐趣!

配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郑凡涛,笔名海岸线,1971年11月出生,陕西咸阳人。爱好文学,现就职于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孔秋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