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从宜宾“创文”看变化

 冬歌文苑 2021-02-03

从宜宾“创文”看变化

陈天洪||四川

宜宾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以来,政府举全市之力要求“人人讲文明,处处树新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以文明树新风的标语,只要看不见或能看到的地方都用围墙或者“遮羞布”进行了遮掩,然后固定的基础设施可以进行遮盖,市民的素质能否进行遮掩呢?每个城市都为市民素质交了许多丑陋的答卷,在此无需赘言。宜宾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之前,仅仅是为了规范市民行为,提高市民素质,就曾经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过效果也不可谓不明显,比如,现在横穿马路的人确确实实少了,可能是处罚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很多不文明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随地吐痰、饭馆里大声喧哗、公共场所旁若无人打电话、挤公共公交车等等,据说有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看到一群国内游客赶忙拉开距离,怕旁人误认为是同路人。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件事情:宜宾荣获中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暨“宜宾酒文化旅游节”在彩排结束后,地标广场里花草苗圃被践踏,盘龙柱上铁链被扯断……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文明”吗?

道德建设有一个过程,处罚只是手段,像这样的行为恐怕也监督不过来。因此只有倡导让每个人都认为秩序是公共的,人们才能不是为了不被处罚而遵章守纪,而礼貌是美丽的开始,你会因你的礼貌而有尊严。换句话说,你是为了自己的美在尊重社会公德。

也许为了个人的利益,你要说“多此一举”,更甚至有人会说“神经病”,各种各样的心态让我们看到了世间的丑态,谁不愿意美丽呢?想来想去就有点奇怪了!?

翻开词典,中国话里有一个词叫“做人”,除此之外没有哪种语言有这个词,要“做”总会累的,这就会有时做有时不做。在自己的单位、在熟人面前需要做;在公共空间里,再没有熟悉面孔的环境里,那也许就彻底甚至是有意的暴露其丑了。这是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必须要认清的一个重要内因。

我们不大有公共空间的概念,究其原因说来也许话长。中国文化里,不乏舍身取义的楷模,我私下想,我们也许更欣赏震撼人心的一种大美,然而瀑布有壮美,涓涓细流却也有优美。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不大记得有多少日常生活中的优美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没事的时候读《论语》,打开来仿佛看见了一些谦谦君子,长衫冉冉,拱手作揖。修身若此,大约也不至于将己所不欲施于人,然而许多人读它是用来治天下;我们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仔细在这字缝里打量,除了自己就是家国天下,这里面少了公共空间,我们可能不大在意,在公共空间里如何自觉去维护善良、美好和尊严。于是,本来是文化的责任,却落到了政府的肩上,所以才有“十要十不要”“市民道德规范”“文明用语”等等。刚开始,无论如何都觉得有点不适应,细细思之,确实是存在即合理。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你和我的责任,更是影响身边人的一种行动,因为“用文明语、做文明事”,才能体现出宜宾人“文明”的高素质。

前些日子一个小视频上看到了一个故事,在此共享。一超市要求员工早晚向老板弯腰问好,后改为向顾客鞠躬致礼。某日,一位尊贵女部长在超市购一瓶洗发水,不慎瓶盖脱落,洗发液全洒在超市门口。员工赶忙上前,要为部长擦手、擦衣服,并要搀扶她去办公室。但女部长什么也不顾,俯身趴在洗发液上,让所有的人不要从这里走过,以防滑倒……员工呆立一旁,此后鞠躬礼取消。然而感到酸溜溜的是这位女部长,却是一位驻中国超市的外国人。

宜宾“创建文明城市”,让我们不难看到作为宜宾人的决心,在倡导文明的同时,更加要提高道德文明素质,以宜宾城市精神为出发点,以全国道德文明模范为学习榜样,坚定不移的把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干与实处中,才能够真正的以文明城市的形象树立正确的“文明”,而不是“文明风”后的“文明”……

宜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一直在行动路上,让我们团结起来同心聚力,加快推进文明宜宾、文化宜宾、山水宜宾、宜人宜居宜宾不断奋进,真正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宾市。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天洪,海军军士长退役,四川宜宾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