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巷里有宗祠

 冬歌文苑 2021-02-03

巷里有宗祠

巷,为老家的济川巷;宗祠,为“林氏大宗祠”。自我出生至上学、工作,几十年来“她”一直巍然安在;未见过“她”年轻时的模样,如今见证了“她”历经九百多年沧桑的模样。

“她”位于济川巷的31号,占地两千多平方米,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她”始建于宋代,于明、清、民国皆有修葺过,现保存明代建筑风格。

林氏大宗祠前门庄严且大气,以红瓷砖为底色,题写着楷体金字对联:盛唐肇基绵三脉,华夏兴业益万支。深含大意:林氏先贤从莆田迁徙仙游肇基开族,到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历经近300年;宋政和三年(1113年),龙溪知县林迪告老归隐,与仙游林姓在朝为官的林豫等族人,共同商议筹建宗祠。创建林氏宗祠后,林氏家族繁衍至今有十几代......

步入院内,即见气势恢宏的大宗祠,坐北朝南,静默呈现于眼前。宗祠正门上方,悬挂着贴金楷体大字“林氏大宗祠”,面宽五间二进;墙面上以红石浮雕刻画着飞禽、花草图案,有艺术装饰的美感,为祈福、避邪之象征;五间阔门上的八角大窗,均为精致的花格,门窗之间均雕刻有古体字画,古朴且不失典雅。正门口左右安放有石鼓一对;鼓正面雕刻着呼之欲出的麟凤,侧鼓面亦精雕着花草图案,寓意皆为:吉祥、高尚!

进正门,宽敞的宗祠内设令人惊叹!“她”拥有大门坛、下厅堂、上厅堂,左右均有十分宽敞的回廊。回廊延伸为左右龙虎护厝,各进深八间,再有八个小天井,十分的大气恢宏。左右护厝互通的石拱门上,各有石刻的楷体字“仰泽”、“延恩”等眉联。据看管宗祠的老者介绍:上下厅堂内的大木柱有35对,屋架上下的斗拱、横梁有54对。细观赏,梁柱互相连结着,对称排设,坚固大气;大多的横梁上有着年代久远的雕花,可见当年的豪华、精美;一些镂空贴金刻花,更是精工巧作、古朴典雅、美伦美奂!

此时,灿烂的暖阳照进了大大小小的天井;这座近千年的宗祠,似正含笑地向来者们,敞开着岁月积淀的温暖胸怀......

上堂中的两对大金柱,使整个上厅堂显得更为宏伟、堂皇,静默点缀了年代的建筑特点。上堂正中心供奉了1485个灵位,为林氏太始祖殷少师,以及自周至唐的列代名臣.....

儿时上学经过大宗祠时,经常看到外墙体斑驳、破旧的宗祠里,有无数的老鼠、蟑螂在忙碌进出穿梭;经常看到,县粮站的搬运工人汗流夹背地,拉来一车又一车用大麻袋装的稻谷,弯腰下背以扛进宗祠存放。那时候,单纯地认为那是个粮食仓库。待近些年,林氏大宗祠再经修葺,并展示与大众之时,看了史料记载,自己才了解到:宗祠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后仙游县济川名贤林爱云,对宗祠进行过大规模翻建。竣工后,改名为"忠孝祠",寄望传承忠孝家风。后又历经近300年,宗祠建筑物多处严重损坏。林氏前贤共同商议再次重修宗祠,竣工后更名为"仙溪大宗祠"。新中国成立后,大宗祠作为长林小学校址;1958年被城关粮站所占,改为长林粮库。2000年冬,城关粮油贸易公司要将长林大宗祠拍卖,引起林氏族人的高度关注,仙游县林氏源流研究会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呈送停止拍卖宗祠报告书,有关领导同意暂停拍卖,才保留下如今的白墙红瓦、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林氏大宗祠”。

历经近千年历史的“林氏大宗祠”,林氏后人为“她”尽“忠孝”!如今,每年的11月25日,林氏后人会在此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并请来“戏班子”和“十音八乐”来“孝敬”先人们......2002年8月,林氏委员会仙游分会向县政府申请举办千年祭祖活动;2002年9月29日三千多位海内外林氏宗亲,在大宗祠里举行了隆重的千年祭祖活动。

林氏大宗祠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完整,已被列为“八闽四大宗祠之一”;与仙游县的文庙、东门石坊、城隍庙合称“县四大古建筑”......

插图/网络

 

作 家 简 介

何爱红,女,福建仙游作家协会会员,《冬歌文苑》编审,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业余喜好画画、看书、旅游;业余的小写作发表于《仙游今报》《湄洲日报》《侨乡时报》《冬歌文苑》《莆田作家》《莆仙文艺》《灌河文学》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