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的父亲母亲

 冬歌文苑 2021-02-03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农民。父亲今年75,母亲69。二老虽共同生活近半个世纪,但至今在家里无论大事小事都还是父亲说了算!母亲一天到晚总是起早摸黑地忙个不停,不当家。父亲是有一分钱恨不得当两分花,手里只要有点儿钱,隔三差五就会上街,家里置办了不少在亲戚、邻居和母亲看来没用的东西。

我每次回老家,父亲总是讲,人老无人情,天干无露水,人六十岁以后都是过一天算一天,我现在七十多了,天天就是玩。其实,这话早在二十多年前都这么讲了。母亲平时极少花钱,但总有些人情往来,以至我给二老的零花钱得分开给,甚至有时给母亲的零花钱也会被父亲以各种理由拿去用。父亲在家事事做主,母亲若有啥事没按父亲的意思办,父亲就会大发雷霆,甚至还动手。母亲有苦没处讲,以至每次回家母亲总要对我诉苦。为此,我好几次跟父亲拍桌子。每次事后都自责不已,恨自己太冲动。有一次我听了母亲的诉说,我恨得把父亲的酒杯都摔了,父亲气得赶我滚……

说当家,其实家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但母亲向来善良,对于别人有什么难处,总是乐于帮人,自己有啥吃的喝的,也总会想到他人。所谓当家,不过是平时家里鸡下蛋了,送些鸡蛋给左邻右舍。我家孵小鸡了,只要别人开口向母亲要,母亲总是有求必应,送给别人几只。母亲菜园种的好,时不时给邻居送一些菜,也有找上门来要的。今年大年三十的下午还有邻居到我家要菠菜。家里做了好吃的喊邻居过来吃一点儿或给邻居端一碗。过年家里杀猪了给亲戚朋友送点儿肉,诸如此类的事吧。

我前几年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喊住在我家隔壁的邻居——一个独居老人到家里吃顿饭。我在家母亲总会做些好吃的,当然最主要的,母亲是出于心疼人。这个邻居命苦,儿时父母早逝,成家后有了一双儿女,可在孩子还很小时妻子又病逝了。老人含辛茹苦把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后来女儿到镇计生办工作,儿子在新疆当兵(士官),自己长期一人独自生活。前年儿子退役后和战友一起到西藏做生意,结果遭遇车祸撒手人寰。儿子去世后,老人去年到县城和儿媳一起生活,照看一对双胞胎孙子。出于心疼,我在家时母亲总会喊老人过来吃顿饭。这也就是所谓的当家,但做这些前提是须得到父亲允许。我回来,母亲总是让我去喊,这样父亲也不大好反对。当然父亲不在家母亲也会背着父亲给邻居送点儿吃的。有时父亲知道了,免不了大动肝火!

母亲心软,这一点儿对我影响至深。在南京时,父母过来给我带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期间父亲独自回老家过了几个月。虽然我自幼对父亲的霸道作风有诸多不满,但父亲走后老是做梦梦到父亲(主要是父亲不会做饭,担心他过不好)直到年底父亲从老家来南京后,我便不再做这种梦了。

我入伍后长期在外地,村里人觉得有本事。他们说父亲一辈子不操啥心,有个好儿子。其实,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教员,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老家的二老始终是我最大的牵挂。因老家至今还有五里地没通水泥路,是土路,一到雨天泥泞不堪,购物、看病很不方便,人都快搬走完了,住在那里,就像一个孤岛。为此,操了不少心,但问题一直没解决,在内心始终是道坎。再加上其他原因,说实话,时常感到很压抑。这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生就奔波、操心的命。但冷静下来,一想到母亲的操劳,我的痛苦不是因为艰难,该是内心太过软弱、意志太过薄弱。我儿时一家八口人,我们姊妹四个,加上爷爷奶奶,其中奶奶眼瞎,二姐瘫痪。母亲不仅要操持八口人的一日三餐,还要给二姐喂饭,二姐大小便不会喊,拉在摇篮里,也是母亲给她洗。还有田里、地里的农活,菜园,加之母亲有慢性支气管炎,以至于那时母亲累得常常吐痰带很多血。我参军前,记忆中每年暑假母亲都会大病一场,母亲痛苦的喊叫声带给我的痛苦要比我自己生病还要难受万分。写到这儿,内心依然很痛。由于长期劳累,瘦弱的母亲每年都会生病。我从教后的近二十年时间,每次回老家,没有不带母亲去看病的。即便母亲到南京给我带孩子期间,也多次带她到板桥医院、梅山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口腔医院去看病。每次检查时我都战战兢兢的。

后来我成家了,家里的一日三餐基本由我承担,更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想想八口人,光一日三餐和洗衣、扫地这些纯家务就够受的了。那些活儿可是纯手工,当时老家还不通电。不像我们现在洗衣扔到洗衣机就行了,做饭电饭锅,炒菜燃气灶,母亲可是一切都要靠手。洗衣,尤其冬天,河里水冰冷刺骨……更不要说母亲还要忙田里、地里的农活,菜园,还要给牛割草,还要喂猪……真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而我呢?目前至少是衣食无忧吧。从军二十多年没经历过战争,仅在联合国驻南苏丹当过一年的维和参谋。从教后连艰苦的训练都很少,哪有什么资格讲艰难困苦和压抑?

应是血脉相传,在我有了儿子后,自儿子上幼儿园以来,老师一致的评价是儿子很善良。今年5月因儿子班上有几个孩子不好管,老师让家委去开会商讨对策。我参加家委会才得知,几个不好管的孩子,其中就有儿子的同桌。班主任莫老师讲,儿子很善良,只有他能和这个不好处的同学处得来。这个同学和别人做同桌时别人都很烦他,对他不是打就是骂,根本受不了这个孩子的习性。儿子不仅处得来,春游时两人还手拉手,老师直说儿子真善良。

或是命运抑或性格使然,母亲对父亲不满归不满,诉苦归诉苦,但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把父亲伺候得好好的。在我们老家农村,男人是不干家务的,父亲更不例外。因此,母亲洗衣做饭一日三餐自不必说,而且做了好吃的母亲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给父亲。今年春节只有我们3人,母亲知道我喜欢吃她包的水饺,有时下多了吃不完,到下一顿母亲吃剩的,她给我和父亲下新鲜的。父亲这次视网膜脱落手术后,每顿饭母亲都把平时难得吃到的好菜放到父亲面前,还不时给父亲夹菜。我每次回家会给母亲买点儿衣服、鞋子之类的,母亲总会问上一句,给你伯伯买没。父亲一天三顿酒,烟瘾也大。我每次回家柴米油盐酱醋茶无所不买,东西多母亲记不住,事后母亲会问我给父亲买烟酒没!也难怪亲戚和邻居都说父亲是有福之人了!

父亲是奶奶6个子女中最小的且唯一长成人的。父亲前面有2个姐姐和3个哥哥都夭折了,奶奶因此哭瞎了双眼。今年春节我特意问父亲,奶奶眼睛什么时候瞎的,父亲说奶奶32岁时眼睛就不好了。作为幸存的唯一孩子,又是年龄最小的,奶奶对父亲自然格外娇惯,爷爷也是如此。小时候听爷爷讲,他(60年代中期)在医院做饭期间,每次吃包子爷爷只吃包子里面的菜,把包子皮留给父亲。那时生活艰苦,难得有米面吃,平时都是吃粗粮,又没油,包子皮是很珍贵的。由于自幼娇惯,父亲成人后不仅不擅长庄稼活儿,而且一辈子性格倔强、脾气大,在家里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干啥事都是由着性子来,也不会体谅任何人!操劳一生的爷爷奶奶也没有享过父亲的一天福。父亲现在年纪大了,我们做子女的说什么,他嘴上说好,实际上仍是我行我素,这让我们操了不少冤枉心,当然最受苦受累的还是母亲。从父亲身上我理解了什么叫秉性难移。

父亲干活儿慢,且不会干。农忙时别人家都播种好了,我们家还没有安种好,母亲干着急没办法,犁田这种力气活儿瘦小的母亲无论如何是干不了的。母亲看父亲干活儿不在行,告诉父亲该怎么干,父亲非但不听,且大为光火地吼道:"你能搞你来搞?!"

农闲时砍柴卖挣点儿钱,同样一板车柴,别人家早就砍够装好车了,就我们家还没好。我看了急得不行,但又拿父亲没办法。就拿装车来说吧,其实很简单,我都可以,但父亲只让我打下手。一根树棒子在父亲手里颠来倒去的,刚放到板车上又拿起来,一会儿放这儿,一会儿摆那儿,看的我难受得要命,就这样别人家车子早都装好了,就我们家还没好!由于路远且一路上坡多,所以卖柴时都是几家一起走,上坡时相互帮助。记得有一年冬天也是因为弄柴火看不惯父亲和他顶了两句嘴,父亲劈头盖脸就是几棍子,把我耳朵打重了,以至于耳朵疼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爷爷批评父亲要是把我耳朵打聋了长大娶不了媳妇咋办?

我现在回老家母亲还讲,说父亲打农药常把庄稼打死。打肥料不是上的肥不够,就是打多了。肥料不够,庄稼长势差,收成不好,肥料打多了导致只长杆子,同样减产。由于父亲干活儿不在行,村里人面子上对父亲客客气气的,实际上心里看不起,亲戚们也一样。耳染目睹,我知道不能像父亲那样做事,因而,我的成长深受母亲的影响。自幼跟母亲学会了不少农活儿,并在小学四年级时已学会了做饭,包括擀面条、摊煎饼、包包子、水饺之类的面食。当然,也不是我多勤快,一来农村的孩子家家都要干活儿,二来作为小孩好奇心强,看到大人做什么,总想自己动手试试,母亲总是乐意教我怎么做,从不因我做的不好而批评我。作为儿子,我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父亲的烙印,性格固执而不会变通,为人太直而不会委婉,易冲动而缺乏冷静……

都说人要服老,但这话在父亲面前行不通,父亲至今仍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做什么依然是随性子。2010年二老从南京回老家,当时我打算让他们搬到离街近一点的地方,搬出大山不再种田了,我给生活费,只弄点菜地就行,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常说,我这儿柴方水便,要搬你妈搬,我不走!父亲一辈子不会做饭,离了母亲都没法过,但嘴硬,母亲又做不了主。由于父亲的坚持,从南京回来后只得又杀回交通不便的老家。

回老家也罢,年轻时都不是干活儿料的父亲,人老了种的田地比以前还要多。村里很多人由于交通不便都搬走了,田没人种他捡过来种。大的力气活儿如耕种和收割现在都是出钱请人干,但很多活儿比如除草,割田边、地边,晒粮食等大都要母亲干。我去年暑假回家还帮母亲晒了好几天麦子。很多本由父亲干的活儿,但父亲干活儿不在行,母亲不得不常请人帮忙,为了填别人的情,母亲还得在农忙时给别人换工,相当辛苦。虽然我向来极不愿麻烦别人,也极不愿求人,但为了二老我不得不去麻烦别人,每次回老家也要去邻居家看看,以表达感谢。

现在家里种的田地比父亲年轻时还要多且不说,父亲居然在2013年又买了一头小牛,加上另外一头老牛(老牛是三家合伙),这两头牛平时主要由父亲放。因那头老牛另外两家人早就想卖,但父亲不同意,后来人家干脆就不放了。用父亲的话讲,放牛是个日性差,夏天有青草, 不管刮风下雨、风吹日晒得天天放。可父亲平时爱上街,他一走牛又得老妈放。冬季牛吃干稻草,虽省事不少,但秋收时老妈还得到别人田里去绑稻草,晒稻草。冬里每天都要给牛定时上草,饮两遍水,还得把牛圈里的粪除掉,不然被牛踩得到处都是,人都没法进牛圈,牛也睡不好。

我每次回家都劝父亲把牛卖掉,对父亲说又不用牛耕地,不管刮风下雨天天都得放牛,累不累!父亲嘴上答应,我一走他照样不卖。在多次劝说甚至多次发火的情况下,加上妹妹帮忙说话,去年年底父亲总算把老牛以12000元的价格卖掉。这笔钱父亲分了6000元,另两家不放牛每家3000元,刨去每家2000元的成本,也就说一头牛喂了近6年才赚了4000元。买这头小牛更不划算,买时花了6000元的成本,喂了3年也不见长,牛贩子出价8000元,父亲嫌便宜不卖。好比丢了20元钱的东西,不甘心,结果花了100元的打的费去找,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吧,不计较时间和力气成本。加之小牛至今没上过套,有野性、好跑,逮它它会用角顶人,这对老人讲是有危险的。

除了牛,父亲还喂了4条狗,每年还养1头猪,家里还有3只猫,20多只鸡。前几年家里还养有鸭子、鹅、鸳鸯鸭。这些家当,再加上田里、地里、菜园,以致于母亲起早贪黑,天天忙得不可开交。由于交通不便,父亲很少买猪饲料,喂猪实在辛苦。我暑假回家,白天老妈每天不是到山上给猪拉叶子,就是到菜地里弄一大篮子菜,吃过晚饭,老妈还要忙着煮猪食,煮一大锅猪食也就够吃一天。看到老妈实在太辛苦,每次暑假我只好到街上去买麦麸和打米糠。不仅如此,喂猪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除猪圈里的粪,尤其是夏季天热不仅要除粪水,还要换干净水给猪降温,不然环境差猪就不肯长,甚至会生病,弄不好喂到百十斤还会死掉。这些活儿每次都是老妈催很久,父亲才动手,催急了父亲还发火。对于养猪,我早给父亲说不要养猪了,不合算,父亲每次答应的好好的,我一走他照养。

家里喂的4条狗,也无形中加重了母亲的劳动量。去年暑假回家,因养的狗太多我也很生气。去年年底好不容易卖了两条狗,结果父亲又问人家要一条半大的小狗,结果家里还是有三条狗。就三条狗一天也要吃不少东西。以致于今年大年三十吃过团年饭,我和父亲去上坟回来刚坐下,母亲就喊我帮她到菜地拔萝卜。回来剁碎煮熟,和剩饭拌到一起喂狗。拔完萝卜,母亲又喊我帮他去除牛圈,真是一年忙到头,没完没了。这次父亲答应,开春了再卖两条狗,以后只喂一条狗。父亲还答应等春上牛上膘了也卖掉,不知父亲这次说的会不会算数。再说,父亲仅存的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月份才刚做过手术呢!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也让我们少操点儿心,更想让二老彻底不再种田, 2016年暑假我回家在离街近,交通便利的地方找好房子,五爹和老同学帮忙请人打扫卫生,订窗纱,通水。又把父母从老家带出来看了房子,当时都说不错,父亲看后答应稻子收了就搬家。我预支了2000元房租,忙了好几天。没想我走后父亲又变卦了。

父亲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十分好客。十里八乡的,认识不认识的,熟悉不熟悉的,沾亲带故的,非亲非故的,走乡串门的生意人,是个人只要来了父亲都无比热情地喊到家里招待,有的不认识的甚至还在家里过夜。不能不说,丛林法则无处不在,总有些混吃混喝的就是看到母亲老实,父亲好客。关于这一点儿,我们做子女的也很反感,父亲的理由是一顿饭当啥子,哪个人出门还背个锅?吃人嘴短,人家自然会吹捧他,在这种吹捧中父亲得到某种满!但父亲又不会做饭,苦了母亲,一来人她老人家灶前灶后,忙上忙下的,母亲又太实在,家里有啥好吃的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也拿出来给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吃。这大概是别人爱到我家吃饭的根源吧!

最倒霉的是2015年冬天,一个二道贩子夫妇俩儿到我们村买狗。这人以前根本都不认识,由于父亲的好客,结果不仅到我家吃饭,还在我家住了一晚。这个二道贩子为了抓狗,还在我家稻场里放了圈狗的网子,结果狗没网到,倒是把老妈绊一了跤,胳膊也摔断了。当时我还在南苏丹维和,母亲后来住院小妹怕我担心就没给我讲,回来后才知道,听到这事我也是气得无语!

前面所讲的关于父亲的种种不是,作为儿子这么讲确实有些大逆不道。实际上有一件事,现在过去了三十多年,回头看,还是佩服父亲的坚定,看来父亲是对的。什么事呢?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已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父亲想再要个儿子,就这样母亲又怀了第四胎,超生了,但是个女儿。外祖父觉得家里本来就穷,再生一个又读不起书,将来是害了孩子。外祖父是读书人,师范毕业,由于成分不好,当了一辈子农民。但在教育后代上,他大力支持我们读书。因而,好心的外祖父执意让父亲把小妹送人,并找好了下家。但父亲坚决不同意。后来我大了,外婆还多次向我讲起这件事,说当时外公白天干完活儿,连晚饭都没顾得吃走了几十里夜路赶到我们家,但父亲坚决不同意把小妹送人,外公气得又连夜赶回家。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和大姐都离家千里迢迢,眼下只有小妹在老家。这几年随着父母渐老,身体也大不如从前,父母住院都住了好几次,多亏有小妹在家。

老实说,我对父亲以前是多有不满的,但想想父亲也是快八十的老人了,作为儿子陪伴他们的也很少。他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早已固化,要改变的倒时我们做子女的。我还有什么不满意呢?以至于看到日渐衰老依然倔强的老父亲,心中真是百味杂存,我想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些。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自胜者强,曾在全军政工网当过责任编辑,军事学副教授,在军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全军政工网文学频道发表10余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