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在酒香里阅读家乡

 冬歌文苑 2021-02-03

我在酒香里阅读家乡

每当与亲朋好友相聚于饭局之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说词:“你是酒窝里的人,多喝点啊?”闻听此言,我总是哑然一笑。咱冀南人的劝酒功夫,真可谓空前绝后。见面敬三杯,互相碰三杯,再和现场每个人见三杯(或更多)。任凭你酒量再好,这“三个三”下来,一般的人都会蒙圈上头的!

饭局上,劝人喝酒的招数还有很多,什么“滴酒罚三杯”,什么“进三出四”,什么“两腿一站,喝了不算”等等。就是服务员端上来一条鱼,也会弄出个“头三尾四背五腹六”的道道来,让被劝酒之人毫无招架之功却又无可奈何。

“酒窝里的人”。对这一说法,其实我还是非常认可的。我的家乡沙洺(古称沙窝)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西20公里处,这里属于东太行山余脉的南端。早在春秋时期,沙洺先人就在村西一处被称为“马家寨”的山脚下开街立户,繁衍生息。距村东北1.5公里处的北洺河东岸山崖底部,有一处千年不竭的山泉“老长滃”。先民由此开沟挖渠,利用自然落差,将泉水引入下游,供土地灌溉和人畜饮用。建村以来,这里一直保持着一年两季的农业种植模式,夏收小麦,秋收谷米,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取之不竭的山泉之水,旱涝保收的农作物资源,为酿酒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据《沙洺村志》记载:“沙洺烧酒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一直到明清时期,“终日烟火不断,酒香不绝。”有人说,每个沙洺人都是闻着烧酒味长大的,酒量自然就大一些。这话虽有些夸张,但村里确实不乏好饮豪饮之人。

自古以来,酒和万事万物似乎都能扯上关系。高兴了喝酒,那叫助兴;烦恼了喝酒,那叫解愁;出门喝酒叫饯行酒,返乡喝酒叫接风酒;婚事要喝喜酒,考上大学要喝谢师酒;搬家要喝酒,生孩子要喝酒,过生日要喝酒,工作升迁要喝酒……男人和酒的关系,就像男人和女人一样,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特别在古时候,酒,从来就是男人的专利。曹操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武松十八碗毙猛虎,荆轲一去不回头;李白斗酒诗百篇,子美醉眼看九州……

在古代,尤其在敌我两军对垒之时,酒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别的东西所无法替代的。故有“出征三杯壮行色,凯旋三杯洗征尘”之说。

沙洺村背靠的马家寨,为东太行山余脉南延终端之山峰。其主峰玉皇顶,为村域内最高处。极顶远眺,四周数十里之景尽收眼底。相传春秋时期,一位姓马的将军曾在此安营扎寨,率兵剿匪,故名“马家寨”。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赵奢也曾率军在这里驻扎,抵御秦兵东犯。

漫步烽火台遗址,用以藏身的掩体仍清晰可辨,满地的石灰岩料石,向阳的表面被风化成白灰粉状,有的被氧化成青褐色,朝阴的石面上则布满青苔。几处残破不堪的石墙上长满了蒿草。烽火台正中央,有几棵菜树和山槐。斑驳而嶙峋的树干,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阵山风吹过,发出尖利的呼啸,老树的枝条随风摇曳。朦胧之中,我依稀听到来自遥远古代的战鼓声鸣。那随风摇曳的枝条,分明是猎猎飘扬的旌旗。你看,旗下,数千名热血沸腾的将士列队站立,他们将一饮而尽后高举过头顶的瓷碗用力摔在地上,然后挥动钢刀铁矛,咆哮着,狂奔着,像脱缰的洪水一般,向着山下的敌军席卷而下。空荡寂静的烽火台上,浓浓的酒香随风飘散,熏醉了周围的树木花草,唤醒了天上的朗日明月。

在马家寨脚下,有一座方圆近半亩的土丘,名为“将军墓”。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村民在学大寨深翻墓丘周围的土地时,发现了不少的铜镞(箭头)和铜戈(枪头),经文物专家考证,确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马家寨——烽火台——廉颇、赵奢——将军墓——出土兵器。冥冥之中,一条历史的线索就这样无意间串联在一起。我的眼前,浮现出2000多年前这样一副战争图景:经由涉县、阳邑西来东犯的秦军行至马家寨下,山上的赵军突然杀将下来。双方在这里展开激烈厮杀。战斗从正午时分一直持续到日头西沉。溃不成军的秦军丢下千余具尸体后狼狈西退,赵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身负重伤。临死之前,将军恳请主帅将他埋葬于此。同时他又向自己的马童交代了两件事。一是在自己的墓里放置三缸烧酒,他要到阴间宴请所有战死的弟兄;二是把自己的战马就近放生。

相传将军入土后,马童牵着战马来到数里之外虎丘山东麓的二道沟口,卸下战马身上的鞍装。战马似乎理解了马童的意思,一声长啸,向着沟内飞驰而去,瞬间不见了踪影。一会儿功夫,只听得一声巨响,马童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战马一头撞上了东面的山岩,石壁被撞出一个洞穴,只有两条后腿和尾巴露在外面。战马有情,以身殉义!马童禁不住放声恸哭,两只眼睛都哭斜了。他哭着哭着,突然变成了一尊石像。他满脸泪痕,终日矗立在二道沟口,守护着心爱的战马,眼睛直直地盯着远处埋葬将军的地方。至今,将军墓、马童石像、钻马洞等遗迹仍完好存在。

昔时,位于村东的北洺河南岸一带一马平川。相传唐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率兵东征时,秦琼曾在此驻扎练兵,这里也由此留下了“百马沿河练兵场”的传说。此处往西数百米处,就是官府所设的“沙窝驿站”之所在。所有将士的饮食和后勤保障物资,均由驿站负责组织和供应。军中所需酒水,均由本村的几处烧锅坊定点酿制。招募新兵的兵器,由设在村西的“兵器铸造场”打造。其时,这里已经采用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冷却炼钢法”。所以,兵器的质量非常好。至今,村里还保留有一处唐朝时的炼铁炉遗址。

沧海桑田。顺百马沿河南岸徐徐而行,当年的练兵场早已被先民垦荒成园。从去年开始,这里的土地经过统一流转后,全部种上了优质高粱,用于打造“高粱花田”。时值仲夏,你看那一行行茁壮成长的高粱,仿佛一排排雄姿英发等待检阅的士兵。河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的,分明是遍地高粱佳酿的阵阵醇香。

北宋,是沙洺烧酒业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先后两次与沙洺烧酒零距离接触。一次是在他登基前千里送京娘途经沙洺之时,第二次是在他黄袍加身称帝后带皇后娘娘下河东(山西)之时。当时,沙洺经门道川、小摩天岭到山西的道路都是依山傍河修建的简易山道,有的地方只能通过骡马,车辆很难通行,故称为“马驮道”。远没有固镇经涉县到山西和沙洺向西经阳邑、涉县到山西的“驰道”平坦宽阔。原来,赵匡胤第二次选择仍从沙洺向北进山西,不仅仅因为路途较近,他心里时时刻刻挂之念之,无日他忘的,就是当年殒命湖中的京娘,还有这里的烧锅佳酿。所以,后来沙洺烧酒岁岁进贡大宋宫廷,并被赵匡胤御封为“宋宫御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今,在赵匡胤经过的“马驮道”两侧,沿途分布着京娘湖、达衣岩、皇后宿、宋祖题诗崖等景观。赵匡胤,堪称沙洺烧酒和武安旅游的“直播带货”第一人。

借助着“皇家御酒”的名头,沙洺烧酒一直保持着繁荣兴旺的态势。即便是明朝隆庆三年那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将大半个村庄和一多半土地冲刷一尽后,不屈不挠的沙洺先人,硬是在一片瓦砾之上,开辟出崭新的街道,重新运来新土恢复了千亩良田。“沙洺绿洲”的风采,在悄然暗淡了数十年后,又得以灿烂绽放。沙洺烧酒,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盛景。

据民国版《武安县志》记述:“在光绪季年,本县酿酒业最盛。当时和村、继城、阳邑、管陶、柏林、沙窝以烧酒为业者不下数十家。”当时,沙洺村最为出名的烧锅坊有两家,一是孟家烧锅,一是侯家烧锅。酿制出来的烧酒分别称为“老烧酒”“高粱大曲”“二锅头”等。除满足本地之需外,还远销邯郸、大名、馆陶、安阳、开封、长治、黎城、襄垣及东北三省。不少在东北开中药铺的武安掌柜,多用沙洺烧酒作为“药引子”,或用于泡制药酒。

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沙洺烧酒所用之水,是“老长滃”的山泉水。山上,森林覆盖,百草茂盛,数十种野生中药材遍布其间,各种根部的营养通过雨水过滤后沉淀保留于山泉之中。自然,酿出的烧酒无论从营养角度来看,还是从保健养生角度来看,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这一条件和特点,是任何别的地方的烧锅坊所不具备的。

1973年10月,第二次复出后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来邯郸视察时,曾关心地询问地方上的同志:“沙洺的烧酒现在怎么样了?”时隔30多年,邓公对沙洺烧酒的记忆和感情依然如此清晰和浓郁!

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师部就驻扎在沙洺村西数十里之外的涉县赤岸村,部队的“和平医院”设在距沙洺仅八里之遥的西井村。部队官兵日常饮用和医院用于治疗消毒的烧酒,绝大部分来自于沙洺的孟家烧锅坊。

1938年12月,我的一位本家爷爷郭宽,经当时的武北县(武安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贾云标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全村第一名地下党员,后又担任第一任地下党小组组长。129师开赴抗日前线后,他以从事木材贩运生意为掩护,往来于敌占区和抗日根据地之间,为党组织提供各种敌方情报,同时也将沙洺烧酒、盐巴、肥皂、布匹等部队急需的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沙洺烧酒继续保持着对冶陶晋冀鲁豫中央局、边区政府和军区机关的满足供应,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沙洺村先后有5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129师和刘邓大军,1945年7月一次报名并参加八路军者就达到33人。孟二拴、郝龙兴、冯治山等21名同志先后为国捐躯。美酒敬壮士,纯酿祭英烈。每当有人参军、立功或牺牲,村里都要组织相应的欢送、祝贺或追悼活动。滴滴美酒,寄托着老区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杯杯纯酿,饱含了父老乡亲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也正是缘于邓公那次特殊的“关照,沙洺烧酒生产恢复工程很快上马。1975年5月,年产200吨的国营沙洺酿酒厂建成投产,先后开发生产出“宋宫御液” “沙洺特曲”等名优产品,曾一度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古老的沙洺烧酒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如今,以“宋祖”为商标的沙洺烧酒,已经成为驰名国内市场的著名品牌,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均迈上了新的台阶,其中生产能力突破1000吨。在其带动下,洺源酒业、酒魂酒业等业界新秀脱颖而出,与宋祖酒业一起,成为武安酿酒行业中的“三驾马车”。浓郁的酒香,激荡着八千年磁山农耕文化的浩瀚风云,氤氲在八百里太行的山山水水之间。

2019年,第四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武安成功举办。作为本次大会的两个主要节点,沙洺“酒飨小镇”和“高粱花海”建设,引起与会者和国内外游客的高度关注。据悉,今年宋祖酒业将全面完成企业博物馆建设,以图片、文字、实物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全面展示沙洺烧酒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但愿这一宏伟蓝图能够早日变成现实;但愿家乡父老能依托“酒飨小镇”建设这一平台,早日迎来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但愿小镇的酒香能够早日飘出太行,飘出中国,溢满世界,“醉”誉全球。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郭延昌,1963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市。1981年7月参加工作。有8年的中小学教师和8年的国有大型企业宣传干事等从业经历。1998年元月调当地党委机关报武安市报社,当过记者,做过经济版编辑,现任副刊编辑。先后采写各类新闻稿件千余篇、文学作品200余篇,偶有获奖。2008年著有报告文学集《大碑无言》。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