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我的地摊生活

 冬歌文苑 2021-02-03

我的地摊生活

最近,“地摊经济”火了。

        那天,我在某单位门口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甲君问:“下了班,干啥去?”乙君回答:“走,练摊去!”
        当时,我会心一笑。如今,我身边有好几位,把撸串的时间都拿来摆摊了。怪不得有人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说起地摊,我还是挺有发言权的,我也曾经摆过地摊呢!
        话说那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书。那时,看的是一种带画的书,称“连环画”。我们也亲切叫它为“小人书”。
        在我家床底下,至今还珍藏着一箱“小人书”。这箱“小人书”,可是我小时候的“宝贝疙瘩”。搬了几回家,我都舍不得扔,这里面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保密局的枪声》……每一本都有一段难忘而快乐的回忆。那个时候,物质匮乏,买不起电视,也很少看得到电影,更不知道电脑为何物,娱乐生活极其的单调,“小人书”可是大多数孩子打发时光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我的这些“小人书”,大多可都是我省吃俭用攒钱买来的,还有些是逢年过节长辈送的“节日礼物”;每一本都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每次拿到一本新书时,我都是兴奋得不得了,爱不释手,顾不上吃饭,也忘了睡觉,就想着先睹为快,过过瘾。
        就在我四年级暑假里,那会学校鼓励大家“勤工俭学”。我一个小学生,能做点什么呢?突然,我看到“小人书”,灵机一动,不如摆个书摊啊,出租“小人书”,我们院里的小孩子多,肯定有“市场”。于是,说干就干,就在我们大院里,我找了块空地,从家里拿来一大张塑料布,铺在地上。把我那箱“小人书”搬了出来,一本一本摆好,还找来一个纸板,上面写着“图书出租,每本收费一毛”。万事俱备,我的小书摊就算正式开张了。
        很快,小书摊就迎来第一批顾客。铁蛋、虎子他们几个正在院子里踢球,发现了我这个小书摊。球不踢了,都跑过来看书,挑选自己的喜欢,铁蛋挑了本《铁道游击队》,虎子选的是《虎牢关》,看了起来。起初,来看书的是我们院子里的一些小伙伴们。后来,一传俩,俩传仨,仨传十,邻院的小孩子也听说这里有个书摊,便慕名而来。于是,来看“小人书”的小孩子络绎不绝,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有的就席地而坐,看得津津有味,深深陶醉在“小人书”的精彩世界里。我一边给大家取书,一边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喜好给他们推荐,看完了,放回原处,招呼着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那个假期里,我凭着这箱“小人书”,一共挣了有二三十块钱呢!其实,有些小孩子没带钱,也都“蹭”着看了。当时,看着人生这“第一桶金”,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后来,我上高中那会,我家住在中原路绿城广场对面。有一段时间,绿城广场出现了一批撂地摆摊的,有卖旧书的、卖古玩的,还有其他一些好玩的小饰品。那段时间,周末我一有空闲,就到广场上去看书,看完这家看那家,遇上真喜欢的,就与卖家讨价还价一番,花上几块钱或十几块买回来,我有好些书都是那时“淘”来的,比去书店买划算多啦。
        这就是我与地摊的故事,说来,还都是与书结缘啊!

插图/网络

 

作 家 简 介

李炜,笔名炜子,河南郑州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用文字记录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散见于《大河报》《郑州晚报》《京九晚报》《人民邮电报》《精神文明报》等报刊、公众号。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