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 II 春到人间万物新

 zzm1008图书馆 2021-02-03
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有三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初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立春东风送暖,河湖冰冻渐解。

        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蛰伏一冬的虫儿,慢慢苏醒了,待再暖和些,要蠢蠢欲动了。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魚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天气回暖,冰河渐融,鱼近水面,隐约可见。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春气始而建立也。"古人一直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其时,冬春交替,东风解冻,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百草生发,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我们江南的立春时节,碧波水暖,鱼鸭有感,春江水暖鸭先知;再过一阵,原上草青,陌上花开,春到人间万物新。正如南宋·白玉蟾道长的《立春》诗所言:"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立春,在我国农耕社会的古代,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亦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古人以立春为春节,又名岁节、岁旦、正月节等。春节,顾名思义,就是迎接春天到来的节日。

        古人又曾以立春作为岁首,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这是取立春为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开启。故此,古人会在岁首立春日举行拜神祭祖、驱邪攘灾、迎春祈年等庆典活动。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启用《太初历》,规定元月为正月,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即新的一年起始日,从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为一年。这样一来,我国古代的立春至立春谓之岁,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一谓之年。所以说,旧时的"岁"和"年"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过从此以后,人们把立春的有些祭祀庆典话动,逐渐移至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进行了。

        1912年,民国政府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法,规定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于是,立春只剩下单纯的节气了。

        尽管如此,曾经是我国重大民俗节日的立春,它所承载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蕴含的深遂文化内涵,以及长期来形成的一些风尚习俗,是难以完全消亡的。比如,我们现在仍然视立春似节日一样的吉祥之日,家人与邻里之间在立春日要和睦相处、不能争吵;我国有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迎春"和"打春"等活动;还有立春日吃春饼、春卷的"咬春"习俗。

  说到民间吃春饼、春卷的习俗,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的那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由此可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立春食春盘、春饼和生菜的习俗了,而且还蛮有仪式感。

        此诗是杜甫晚年客寓夔州的一首立春日感怀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诗意与他同年冬至日所作的《冬至》感怀诗一脉相承,都是深沉曲折地表达对国家安定昌盛的无限眷恋和浓烈的怀乡伤感愁绪。

        杜甫以回忆往年太平盛世时,在长安、洛阳两京过立春日的盘出高门、菜传纤手、白玉青丝、欢乐舒心等美好情景,来反衬他当时长期漂泊异乡、有家难回的愁苦。

        时至立春,新年来了,"每逢佳节倍思亲",风烛残年仍在异乡漂泊的杜甫,愈加思念故乡,然而,他归乡遥遥无期,面对眼前的巫峡寒江,心中更加感到凄凉,只能在悲愁中呼儿觅纸,洒哀怨于笔端,抒发伤感之情了。

        立春节气,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仍是冰天雪地,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但对于我们江南地区来说,大地开始解冻、气温逐渐回升,春风轻柔舒适、阳光暖和明媚,春的气息渐渐浓厚,春的颜色渐渐明朗。尽管偶尔还有北方寒潮来袭,那也只是一条"兔子的尾巴",一忽儿就过去了。总体而言,江南的立春是春汛动了,春天来了。

        立春,春打六九头。"数九"已到了六九。乡谚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六九五十四,笆头抽嫩刺"。意思是立春节气,大地回春,百草萌芽,绿树初绽,万物更生,我们江南地区的农村,一年的农事要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这些都是提醒人们要抓紧春耕的备耕工作,切莫延误农时,尤其是短春。

        我离开农村已经几十年了,现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程度也大大提高了,不知道如今农民的春耕备耕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我们那年代立春一过,生产队首先是准备好犁、耙、箩筐等农具的绳索,这些都是用手工借助原始的简易木器工具制作的。现代年轻人连犁耙都不认识,更别说牛在耕耙地时所使用的绳索是怎么回事了。当然,这些都已经被社会的发展淘汰了,但我还是作为一种念想而把它简单的记一笔,因为这也是一种小小的不起眼的历史。

        今年庚子年,年头年尾两立春,按老黄历的通常说法,本该是大吉之年。然而,却流年不顺,疫情是先肆虐后反弹,人们久居宅家,出门口罩长戴,心烦且惧。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人,马上要过年了,是回家与亲人团聚,还是就地过年,都成了艰难的选择。为此,但愿明年辛丑年,虽属无立春的"瞎眼年",然能反其道而行之,应验民众祈愿的吉言,"牛转乾坤",国泰民安。

     文字:老长不大      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