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作品投展,要融入日常书写!

 周松涛图书馆 2021-02-03

雪景寒林图 北宋 范宽(传)


帮主斯唔嗯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离骚 (古琴独奏) 群星 - 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



综览第二届楷书展入展作品,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有些作品的取法与风格,是否会成为作者今后的创作方向:比如取法欧体、瘦金体、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等。

设想一下,若以“瘦金体”等偏狭风格入选的作品为例,且不说作者是否长期倾心于此类书风,因其不具有普遍性,任何明智的作者,虽可阶段性涉猎此类书风,断然不会以此作为较为长远的创作取向。





再比如,是否取法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一家一帖风格而不及其余经典,就是通偕大道。或许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但是从全面的角度来考量,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有展览就有所谓的应展策略,有些作者还会为寻求入展保险系数而重蹈覆辙。
    





对于当下长期致力于楷书创作的成熟书家而言,其本人的楷书实践,在日常书写、参展创作以及长远追求三个维度上,应该说基本是统一的,因为较为娴熟的日常技法积累,会自然渗透到即时的创作之中,其长远的书路追求也定会沿此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家之风。




但若针对全国第二届楷书展的入展作品而言二二个维度似乎难于统一。因此,就今后一个时期的楷书创作而言,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观照:
      

一是注重碑与帖的融合。楷书的取法,从历代书家而言,鲜有从一碑一帖而走出独立面目的书家,尽管在当下展览中,取法《九成宫》《李璧墓志》《勤礼碑》《张黑女碑》等单一风格可以入展,但于作者个人长远的艺术追求而言,并非入展即可高枕无忧,即便作品酷似原帖,无疑这只是入古无我的初级阶段,而应广泛借鉴取法,从碑与帖两个领域不断深入,并力求融会贯通,沿着有古有我走向古化为我,方有楷书创作的新高度。





写碑可强其势,而写帖可畅其神,走碑帖相融之路,或可从历代楷书大家林立的夹缝中走出一片天地。这里也涉及到贯通大楷与中楷、小楷的问题,可以说欲求笔力,必攻大楷,而习大楷,则以碑法为主。而小楷则融帖之灵动与气韵,自然会活脱自然。可以说如果大楷与中楷、小楷打通,那么楷书的碑帖融会也就有了更多的艺术表达空间。

    



二是重视日常书写,在兼顾当下主流展览中,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寻找自我提升的空间,横向是指多多参与当下的主流展览活动,纵向是指深入楷书经典,寻找最适合自我的楷书创作路数,纵横结合,渗透到日常书写之中,完善自我楷书创作。




事实证明,展览是当下创作的风向标,也是当代书法人不可绕过的一个研究课题,如果作者一味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不积极参与当下全国性展览,也很容易远离主流创作方向,而裹足不前,但是必须与日常书写结合起来,方能走得更加长远,这样,创作也就有了主体性情的自如表达,全国展览中就会出现更多的“这一个”。





一个书家的日常书写是与创作密不可分的,保持日常书写与应展的一致性,是书家走向更加成熟的标志。但从现状而言,部分作品书写文辞老套、形式主义、取法偏狭等,依然揭示出一种应对展览的机巧之心,这与作者的长远追求并非合拍,也不利于书法创作的真正繁荣。








节选自《中国书法》
原题为:《日常书写融入到参展创作中》
作者:许传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