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江诗苑||点屏成鉴(49)曾祥科(空山新雨):群吟荟萃12月对联赏析

 清江野老 2021-02-03

群吟荟萃12月对联赏析

★ 曾祥科(空山新雨)  

 

(一)

读熊老师题墨斗联有和

(刘景程)

  羞言规矩方圆,试问因谁设立因谁废?

  耻论准绳法度,但观为己操持为己谋。

赏 析:

  据笔者所知,此联作者刘先生接触对联较少,创作对联也不多,但上手快,起点高,应该是源于作者较深的诗词功底吧。读到此联时,感觉眼前一亮。

  一是使用了自对。第一分句中,上联“规矩”与“方圆”自对,下联“准绳”与“法度”自对。需要说明的是,“规矩”与“准绳”虽都是名词词组,但词内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作为自对,这样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第二分句中,上联“设立”与“废”、下联“操持”与“谋”均构成不等量自对。

  二是使用了重字。上联重“因谁”,下联重“为己”,两处重字加重了语气,强化了联意表达,使情感更加丰富和充沛。重字部分令人联想到罗隐的名句“为谁辛苦为谁甜”。由于使用了重字,表达流畅紧凑,第二分句的字数虽然多达9个字,仍然没有感觉到冗长。

  三是立意别出新裁。本联所题之物墨斗,系传统手艺人木匠使用的一种工具。联中第一分句的“规矩方圆”、“准绳法度”,紧扣墨斗的特性和用途,很是贴合;然而,第二分句的“因谁设立因谁废”、“为己操持为己谋”,却若即若离,言及其它,有些语出惊人了。读者应该能感受到,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言不仅仅局限于墨斗,而是弦外有音,别有寓意,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这样,此联就不只是一副简单的咏物联和唱和联,而有了寄托,有了深度。

  若挑玉中之瑕的话,起头二字“羞”与“耻”、“言”与“论”,感觉联意接近了些。若能加以调整,此联堪称一副咏物佳作。 

(二)

吟 冬

(孙少权)

世事无常,历经冰雪方识柏;

人情有味,渐悟诗文俱赞梅。

赏 析:

  此联在对仗上颇为用心,多处对仗可圈可点。如“事”对“情”,“无”对“有”,“冰雪”对“诗文”,“柏”对“梅”,都非常工整。

  对于一位爱联人来说,仅仅对仗出彩是不够的,还应当在表意顺畅、句式合适、结构稳健、立意新颖、寄托深远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

  此联标题为《吟冬》,可选范围很宽泛。冬天的意象很多,如何选择意象,如何借所选之象来表我之意、抒我之情,是件很考验人的事情。作者选取了“柏”和“梅”这两样冬天常见的意象,同时也是历代文人多次吟咏的意象。这样选的好处,在于“稳”,切题是毫无问题的。而风险也随之而来,如果不能在立意、构思、用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出奇出新,则很容易落入前人窠臼。

  先来看看前人有哪些咏柏和咏梅的作品。文人作品中,常将松柏并称。相比于咏松,咏柏的作品似乎并不多。汉代佚名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魏晋刘桢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明代陆容有“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咏梅的作品则数不胜数,此不列举。前人作品中,关于柏和梅的不畏严寒、孤高、高洁、寂寞、淡泊等品性,都已经写到。此联中“历经冰雪”、“渐悟诗文”,似乎并没有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或出人意料的阅读体验。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就笔者个人的感觉,联中两个分句的前后衔接不够紧密,或者说不能明显看出两个分句在联意上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关于此点,不同的读者理解可能不一样,或许存在差异,提出来供作者参考。

(三)

题农业银行

(梅月生)

钱倾四野三农稳;

贷放百村五谷香。

赏 析:

  由标题《题农业银行》可以看出,此联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题目涵盖面广,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如何高度概括和进行浓缩;二是如何体现出农业银行区别于其它银行的独有特点,也有难度。

  先看第二点。此作中的“四野”“三农”“百村”“五谷”,无不与农村和农业相关,写出了该银行的资金扶持和贷款对农业发展的促进,突出了农业银行的特色,稳稳地扣住了标题。值得斟酌的是“百村”的用法,若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似太小,如果只是言一个县,倒是比较合适。

  再看第一点。作者在单边只有7个字的短联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殊为不易。我有个想法,既然内容扩展难度大,那么可否改一下标题,以标题来适应联文内容呢?综合第一点关于“百村”的考虑,建议将本联标题改为“题县农业银行助力农业发展”,是否妥当,请作者再斟酌。

  数词的应用是本联一大亮点。全联总共只有14个字,数词就达到了4个,占了相当的比例。值得肯定的是,“四野”“三农”“五谷”等都是固定词组或惯常用法,用来自然,不生硬,无刻意和生造之嫌。

  此联不足之处是:按我个人理解,“贷”与“钱”存在包容关系,“贷”是“钱”使用或流通的形式之一,二者同用有合掌之嫌。另外,我读“钱倾四野”时,很自然想到了“权倾朝野”。由于以上原因,个人建议将上联的“钱”字改为“情”字,供作者参考。

(四)

武城青石板巷

(胡红英)

  梦里许重游,看古巷依然,相逢一路听春雨;

  石间遗旧迹,对清风莞尔,犹醉无门不杏花。

赏 析:

  此作风格清新、淡雅,读来如品佳茗,唇齿留香。两结句令人联想到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脑想中立时浮现一幅画面:绿色的青苔,湿漉的青石板,恬静的古巷,古旧的木门,素淡的杏花……顿时心生向往。

  此联单边采用了五五七句式。相邻的两个五字句,如果不是构成句间自对的话,两个五字句的句内节奏,以不雷同、有变化为佳。此联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具体来看,“梦里许重游”是212节奏,“看古巷依然”是122节奏,两句的节奏点有参差变化,这样读起来语感更好。这一点,有些类似于律诗对中间二联的要求。如果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的起头句式结构和词性雷同,会被认为犯了“平头”或“四平头”,应尽量避免。

  还有更极端的情况,对联单边连用3个七字句,即采用七七七句式。这种对联读起来会是什么样的语感呢?会不会感觉是在读一首《浣溪沙》呢?举例来看。《题芥子园》(贾雪梅):“闲情寄十亩园中,聊安排碧沼幽花,笑称泉石经纶手;浮生只一场戏耳,愿装演美人名士,同看金陵烟雨天。”从停顿节奏点来看,3个分句的句内节奏应分别为2131、1222、223,每个分句都不相同,读起来自然会感觉到抑扬顿挫和错落有致。此联虽然和《浣溪沙》外形上看起来一样,但是它既没有词的韵脚,又在每句节奏上富于变化,让读者能明显感觉到联与词的差异,而不致于混淆。

  对联的句式变化繁多,句无定法。如何安排,全凭各人把握和领会。

(五)

读曾祥科先生《11月对联赏析》

(田昌令)

  赠人联语,须取简避繁,举一可反三,拨动千斤凭四两;

  咏物方家,必入深出浅,事半能功倍,借资形式赋精神。

赏 析:

  笔者每期的月度对联赏析文章,清江野老不仅盛情推荐,而且根据文章内容出一个句子进行征对。先生此举对笔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在11月份对联赏析文章刊出之后,清江野老先生的出句是:“赠人联语,须取简避繁,举一可反三,拨动千斤凭四两”。下面与联友们一起来分析出句的特点、难点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是数量词。出句中共有4个数词,其中2个单用,为“一”“三”;2个与量词连用,为“千斤”“四两”。对句时要注意:数量词要尽量对以数量词,而且已经使用的四个数词不能重复,除非是有规律的重复。

  其次是句中自对。除第一分句外,其余各分句皆有自对。第二分句的“取简”与“避繁”自对,第三分句的“举一”与“反三”自对,第四分句的“千斤”与“四两”自对。可能有些读者对后面2处自对有异议,这个无妨,若不当自对看,对句可严格按照出句对仗就行了。

  然后是成语的化用。“举一反三”、“四两拨千斤”都是常用的成语,出句为了符合联律,通过增加连词和调整顺序的方式,对成语进行了化用。成语的化用,正是出句最大的难点所在。对句在满足对仗要求的基础上,若能以成语或常用俗语相对,当称佳对。考虑其难度系数,对句时此点可不作严格要求。

  综合联友们的对句来看,大家对数量词的敏感度普遍较高,数量词的对仗都没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自对句“事半能功倍”,借“半”“倍”的数词义来对数词,对得很活,值得学习。第三分句的“举一反三”,裴刚先生对以“抒情明理”,笔者对以“借形寓意”;第四分句的“拨动千斤凭四两”,刘新平先生对以“辟开奇径越孤峰”、清江野老先生自对“借资形式赋精神”,都采用了自对,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手脚,拓宽了思路,使对句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在成语的化用这一点上,本期暂没有特别精彩的对句,留待联友们继续试对。

 

编辑/制作:清江野老

—————————————————

点屏成鉴 精彩回放

(点击序号即可浏览)

(1)(2)(3)(4)

(5)(6)(7)(8)

(9)(10)(11)(12)

(13)(14)(15)(16)

(17)(18)(19)(20)

(21)(22)(23)(24)

(25)(26)(27)(28)

(29)(30)(31)(32)

(33)(34)(35)(36)

(37)(38)(39)(40)

(41)(42)(43)(44)

(45)(46)(47)(48)

——————————

关注清江诗苑,

升华诗意生活!

我就知道你在看,请点一下“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