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年味,特别有味道(陈韵)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2-03

记忆中,小时候的年过得特别有味道。

年味是甜的,最甜的是奶奶做的方糕和圆子

小时候每逢寒假,奶奶都会来接我回乡下小住,那是一年中除了暑假之外仅有的,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的机会,每天都是开心的。过年前一周,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年货,到了年三十那天,过年的气氛达到高潮。爸爸妈妈、大姨小姨、弟弟妹妹和在市区上班的姑姑都回乡下了。爷爷忙着杀鸡宰鸭,奶奶就开始张罗着做各种美食,比如象征着“节节高”的方糕和“团团圆圆”的圆子。白白糯糯的方糕,一个模具有9个格子,填满糯米粉,用鸡蛋印出9个坑,放入豆沙,再用糯米粉盖住,用刮板一刮,基本完成。最难的就是倒扣到板子上这一步,经验不足就会塌,所以必须由奶奶这个级别的老师傅操作,确保成功率。最后是架在农村的土灶头上面蒸,蒸得烟雾缭绕,等奶奶确认就可以出锅。甜甜的,软糯的,很好吃。还有自己做的圆子,绿色是豆沙馅的,白色是肉馅的,紫色是紫薯泥的,一圈一圈放在竹筐里,底下用菜叶子垫着,防止粘连。奶奶做的圆子,皮薄馅大,她收完口,允许我用夹子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圆子上夹出“花”来。那时候,我觉得做这些美食特别好玩。蒸好的第一笼方糕和圆子,奶奶总是先叫我和弟弟妹妹吃。看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奶奶笑得合不拢嘴。2001年,奶奶因病去世,这种甜的味道成了记忆深处的一颗珍珠。

过年特色美食:俗称“圆子”,中间绿色是豆沙馅的,白色是肉馅的,紫色是紫薯泥的。

乡下的土灶头,当年奶奶就是在这个灶头上为我们做了一年又一年的年夜饭。

年味是乐的,最欢乐就是放烟花的时候

一般是在年三十的下午,爸爸或者姑姑会带我去买烟花。小时候,买烟花很方便,路边的小店,甚至菜市场,随处都有卖。各种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烟花,挑得我眼花缭乱。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我就挑些便宜的小烟花过过瘾,比如“仙女棒”和那种长长的、一发一发的烟花。各式烟花装满一大马甲袋,心满意足,只等天黑。从年三十开始,每天晚上放几发烟花,那是过年最期待的事情。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年夜饭,大人们还要喝点小酒,我们这些孩子频频看窗外,一旦天黑,立马跑出门,在乡下空旷的场地上开始我们最期待的“大事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噼噼啪啪”作响,伴随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那是夜色中最动听的声音。

如今过年放烟花,依然是孩子最大的乐趣之一。

年味是红的,最红的就是长辈们给的大红包

小时候过年,见得最多的颜色就是红色。红色的冰糖葫芦,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窗花,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新衣服,还有最具仪式感的,就是长辈们给的红包。一般都是吃过年夜饭,放完烟花回来,长辈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我们说一句过年的吉祥话,也有诸如“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样的调皮话,每个长辈都会给红包。一圈下来,我们手里捏着好几个红包,心里乐开了花。别的孩子可能会把红包交给妈妈保管,最后就成了学费。我从小就有理财意识,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就带我去银行开了户,每年的压岁钱都存在了银行,长大之后攒了一笔不小的“私房钱”。2010年我在同济大学读研,正好遇到出国交流的机会。当时,爸妈因为刚买房手头紧,我把攒的压岁钱一次性取出来解决了在国外的生活费。暗自庆幸当年的明智之举。

2017年和先生回他的老家广东过年,大年三十当地也有回老宅贴对联的习俗。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下馆子吃饭也是常有的事儿,但爸妈依旧坚持回乡下过年,一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图个热闹,也是为了让爷爷奶奶过年不冷清。一晃眼,我已经是当妈的人了。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平平安安。

又是一年过年时,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理论科 陈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