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智未来,宜居之城 | 产业篇: 以创新育科技,以产业启未来

 萧然静客 2021-02-03

一直以来

未来科技城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产业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高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2020大盘点之

创新沃土——“产业篇”

在余杭区仓前街道连具塘村卫生服务站,一片乡村田野间,颇有科技感的场景频频上演——卫生站的血样本由一架无人机直接运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间较以往节约了2/3。

这是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大无人机医疗应用场景,让病人免去奔波之累的同时,助力着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

迅蚁无人机

“迅蚁是我们服务的众多无人机企业中的一家。”未来科技城创新经济促进局副局长冯敏敏介绍,不久前,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揭牌仪式和杭州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挂牌仪式在未来科技城举行。这是全国首批、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城市应用场景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试验区的成功获批,将极大便利无人机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吸引无人机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助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空地一体无人机产业生态,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揭牌

把企业引进来,培育好,以“创新”开产业“新局”。一直以来,未来科技城高度重视、精心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通过打好重大原始创新策源、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等一套“组合拳”,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高地。

精准服务:将政策“落到实处”

阿里达摩院、vivo全球AI研发中心、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2020年,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高端项目落地未来科技城,在这背后可预见的是技术和人才集聚的积极发展态势。

在未来科技城这个创新大平台,不仅要帮助企业对接资源、拓展市场,还要做好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发展。通过走企入园的方式,协调企业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项目推进、政策申报、政策兑现、知识产权服务等问题。

阿里达摩院效果图

每次工作人员在走访企业时都会随手携带一个“服务神器”——“申报指南”。这本册子是余杭区惠企政策的精简版,把干货都“摘”出来,可申报项目、项目适合哪类企业、申报流程、申报难易程度等等,在册子上一目了然。

据统计,2020年未来科技城创新经济促进局累计走访产业项目工地200余次,科创园区300余次,科创型企业1000余家,切实解决阿里巴巴达摩院项目桩基施工、中电海康搬迁政策享受等问题。

针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需求,未来科技城还整合省市区科技服务资源,率先开通“科技政策直播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政策解读、申报培训、创新培育等活动,让科技服务触手可及。2020年,累计开展线上云培训活动6次,线下现场交流会3次,共计约服务超2000家企业,3500人次。

以未来科技城科创园区联盟为抓手,未来科技城落实楼宇管家和园区楼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楼宇系统、楼宇工作站等平台载体的作用,建立未来科技城园区交流群、楼宇楼长对接群,加强园区、楼宇的管理和服务,实时掌握园区动态,做到有求必应。

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

抗疫助企: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复工复产曾一度成为“热词”,于企业而言,这更是“头等大事”。

防疫工作启动后,未来科技城将服务指导园区企业防疫工作作为“三服务”重点内容,积极制定园区防疫工作方案,统筹安排管委会200余名干部职工,分成22支工作组,每天深入各园区企业一线,检查物资和防疫举措落实情况,建立了10余个微信群、钉钉群,确保24小时线上答疑。这一年,工作组累计走访企业、园区2101家次,收集并解决问题423个。

未来科技城企业复工

为了让企业能够快速安全复工复产,未来科技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高地优势,创新开发企业复工审核平台,用数字治理的方式,分批分类推动企业复工备案,有效破解全国各地复工审核资料多、审批流程长的难题,成功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2.5万余家企业复工达产。

“我们先行先试,是走在前面的。”冯敏敏表示,这只是未来科技城企业数据大脑里的一个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等项目的评审,政策的兑现等都是通过企业数据大脑来运作的。“现在杭州市正在将亲清在线自上而下覆盖,那么未来我们的企业数据大脑也将作为分支,链进亲清在线。”

此后,为配合政策兑现组做好企业服务新干线线上兑现工作,未来科技城还将房租补助政策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

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最终将兑现时间从4个月左右缩短至1个月内,大大提高了政策兑现的工作效率。通过后期电话回访,企业对新干线平台评价较为满意。

据悉,系统试运行以来,已通过新干线受理申报人工智能小镇项目、5G项目及科创型企业的房租补助。全年受理169家企业,其中已经完成政策兑现142家,拨付补助资金共计1203.38万元。

展望未来:让产业走得更远

产业不断集聚,人才不断吸纳,未来科技城俨然成为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这也正是我们所看重的。我们的强项是学科,将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项目落户未来科技城,也是希望学科跟技术之间有一个碰撞。”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副院长王玲玲说。

“在全球,浙大校友总共有65万,浙大校友的创业能力也特别强。依托总部经济园的平台,可以把母校和校友作为发展共同体这样的一个理念在这很好的落实。”王玲玲介绍,近些年,其已经吸引将近40个海外高技术项目回到杭州,落户在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浙大校友总部经济园效果图

这是未来科技城“着眼未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其不断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为抢抓数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未来科技城发挥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优势,与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强强联合,助推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双引擎”驱动向“双引擎”融合发展转变,打造中国(杭州)数字·健康小镇。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科学家的24个与“数字”、“健康”相关项目抢先签约入驻,包含张伯礼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涿溪实验室、之江实验室数字健康成果转化基地等。

2021年,未来科技城还将紧紧围绕数字、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坚持走“软硬兼备”的产业发展道路。

据悉,未来科技城将打造长三角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以挂牌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知识产权专委会为契机,开展长三角范围内知识产权工作对接,发挥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和知识产权创新园的载体作用,在长三角范围内复制推广,形成以未来科技城为中心的“一个中心、多点分布”的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

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

在助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未来科技城也将持续关注企业发展情况,以鲲鹏企业为主体,联合未来科技城企业家,成立未来科技城鲲鹏会,通过系列品牌活动,导入浙商资源,分享浙商创业案例,为未来科技城鲲鹏企业及企业家提供一个可以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共同成长的企业家平台。

接下来,未来科技城将立足先发优势,谋划推进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为“数字中国”的余杭实践提供未来科技城样本。

文字:张煜欢、黄龄亿

编辑:汪旭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