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资首发 | 「SPAX」获400万美元Pre-A轮融资,要让在家健身不再枯燥

 新商业情报NBT 2021-02-03

SPAX的核心逻辑是将运动与娱乐相结合,让用户使用家庭健身器材的过程更加愉悦。

作者 | 张友发

《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获悉,运动科技公司SPAX已经完成了Pre A轮400万美金融资,由阿米巴领投,黑桃资本跟投,老股东KPCB和远瞻资本也继续跟投。公司在去年2月完成了数百万美金的天使轮融资,当时由KPCB领投,远瞻资本跟投。

SPAX的核心逻辑是将运动与娱乐相结合,让用户使用家庭健身器材的过程更加愉悦。以往的互联网运动产品偏重专业性的知识输送,对缺乏知识储备和自律性的小白用户不够友好,SPAX希望能转换思路,让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健身过程。

具体来说,SPAX聚焦于家庭场景下健身器材的数字化改造。采取B2B2C模式,将搭载自研系统的液晶显示屏预装到合作商家的健身产品上,向用户提供直播课程,让用户在直播过程中提高运动积极性。

跑步机是公司数字化改造的第一个品类,SPAX通过围绕跑步机的精品团课直播来吸引用户。根据SPAX提供的数据,从去年7月内测上市后,公司目前已经有10家以上的国内外合作客户,有五万台运动设备采用了SPAX OS智能健身设备解决方案。

SPAX CEO、创始人穆裔坤

中国的精品健身团课正在迅速发展。SPAX创始人穆裔坤告诉《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和超级猩猩等线下健身店相比,公司更加注重线上体验和家庭场景,双方有一定的互补性。用户能在SPAX的模式中享受到更具性价比的课程,同时降低健身的出行成本。

-01-

如何改造跑步机

穆裔坤在创办SPAX前曾经负责好未来双师课堂的建立和运营,这帮助他积累了对于直播课程的认知。从上一份工作辞职后,他购置了一台跑步机来保持锻炼,但效果不佳:“我觉得自己很自律,但依然不能够坚持使用。”穆裔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跑步时看当时热播的《冰与火之歌》,但仍然失败:“你不可能因为有一个好看的剧就去跑步。”

穆裔坤由此想到改造健身器材的另一种可能,如何吸引用户对健身产生兴趣。通常来说,健身的过程比较枯燥,坚持锻炼对健身者自律性要求颇高:“我踢足球,你不让我踢我很不乐意,但使用跑步机不会。我们希望能够让运动本身吸引用户,用户不用完全靠自律来健身。”

确定方向后,SPAX选择以家庭场景作为切入点。穆裔坤把整个健身市场分为家庭和家庭之外的两大场景,像超级猩猩这样的公司就是通过开健身房的方式经营后一种场景。相比较家庭之外的场景来说,家庭场景减去了出门这个叠加成本。

而这个场景还没有被充分开发。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穆裔坤选择用线上直播的精品团课的模式,来盘活家庭场景下的健身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师课堂和直播健身课存在共通性。

在SPAX之前,市面上大部分适用家庭场景的互联网健身产品,注重向用户传递专业性的健身知识,但缺乏交互性,无法吸引小白用户坚持使用。而SPAX希望利用智能化改造,以数字化系统为中介,达成健身过程中用户之间、用户和教练间的交互,从而提高家庭场景下用户的运动积极性。

第一步是对健身器材的数字化改造:“我们定位比较清晰,做服务于品牌的器械商。我们并不是自己卖器械。我们核心的能力在于向家用的健身器材输出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跑步机成为公司第一个实践的产品种类,穆裔坤认为中国跑步机市场广阔:“大家对于跑步机接受程度最高,晚上七八点到健身房,跑步机都是满的。”而且围绕跑步机的课程开发基本处于市场空白状态,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公司在跑步机上安装液晶屏幕,并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传统的跑步机屏幕更像汽车的仪表盘,是机械时代的产品。而搭载SPAX系统的液晶屏幕具备互联网属性,能够输出在线的视频内容,实现用户的数字化连接。

这种改造使直播课程得以落地。对SPAX来说,直播好处在于能够和用户实现运动过程中的即时互动。

直播课程中的用户界面

这被穆裔坤看作是体现公司真正差异性的地方。大部分互联网健身产品的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是离线的。用户在运动前寻找健身课程,运动后上传分享运动记录,但恰恰在运动中,用户孤独而缺乏交互,产品也没有真正的运营数据。

通过直播,用户能在运动中跟平台、教练和其他用户实现连接。在直播过程中,用户互动的方式多样。教练会在屏幕前对用户的运动过程进行建议,用户可以在运动中后获得向教练反馈的机会,用户之间则通过成绩排行和分组PK来实现交互。

这个过程中SPAX OS系统会辅助教练的互动进程。在线课程的观众众多,目前SPAX平均一堂课有几百名观众。系统会通过实时的数据分析,帮助教练找到最值得被关注的学员,后者往往是流失可能性最大的用户。助教也会帮助教练的互动工作。

但对于互动的程度,SPAX保持了必要的克制。穆裔坤认为SPAX需要营造的是运动场景,互动过于频繁会导致用户的注意力转移到运动之外,也不利于用户的运动安全。

SPAX严格控制了用户的信息上行,教练会在特定时间开启用户的互动功能。开启之后,用户面前的屏幕会出现一些互动选项,还有机会跟教练连麦聊天。

现在SPAX将互动逐渐延伸到运动场景之外。通过手机上的SPAX应用,用户之间可以在运动前一起约课,也可以在运动结束后展开讨论,并向教练咨询问题。

根据SPAX的数据来看,直播课程确实提高了用户对跑步机的使用率,被改造后的跑步机,基本上没有用户流失的情况。用户保持了对跑步机的使用,而SPAX对使用跑步机的定义是每次开机后跑超过两百米。

-02-

SPAX的门槛

互动性是吸引用户参与运动的基本逻辑,而支撑互动性的则是教练、课程和系统的有机结合。

教练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和传统线下教练的选拔不同,SPAX会考察教练专业性之外的维度:“教练吸引用户的一定是感性层面的东西,打动用户要靠相互间的情感连接。功能性的东西没有办法强迫人喜欢,用户不会因为要跑一万米喜欢这个课。”

在SPAX的定位里,教练直播时的角色类似节目主持人。教练会在直播中播放有主题性的背景音乐,并和观众进行感性的交流,比如讲一些故事。在舞台镜头、灯光和音乐中,教练需要以45分钟一万二到一万五千字的频率输出信息:“你对着屏幕,十秒钟不说话气氛就尴尬了。”

SPAX现在有6个教练,其中包括一个外籍教练。公司经历了艰难的选拔过程,团队有半年的时间在全世界各地找教练。去年团队曾经希望扩展单日课程数量,但由于没有寻找到相应数量满足标准的教练,而暂缓计划。

但SPAX模式和线下健身房有所不同,可以用更少的教练资源支撑用户的增长。在直播过程中,系统和助教会帮助教练应对不断增加的用户数量。在现在的直播课程标准下,较少的课程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且直播课程的录播视频会沉淀为庞大的视频库,在直播之外丰富用户的内容选择。

即使选到了符合标准的人选。教练在上岗前仍需要两个月的培训。为了达到可以直播的状态,团队需要对教练的镜头表达进行配套的培训。

SPAX现在6位教练都是全职,共同保证每天五到六节的课程容量,每个教练平均每天负责一节课。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变得轻松,教练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从背景音乐到分享的故事,都需要不断更新,这能花去教练一天60%到70%的精力。

SPAX教练毛毛

备课之外,教练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团队引入外部资源进行教练培训,教练也需要像电影学院的学生拉片一样,一秒一秒地分析自己和别人的课程,并且和数据进行比对,找出自己上课的不足。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教研是重要的环节。SPAX的教研团队横跨多个专业,其中包括教练、互联网方向的产品经理和运营以及大学院校的教授,公司还邀请了悉尼奥运会女子竞走的冠军王丽萍老师担任课程监制,保证在体系训练上的科学性。

整个的课程研发没有建制化的研发部门,由一个虚拟项目组承担,穆裔坤担任虚拟项目组的组长。

在具体操作中,SPAX按一定的专业性标准设置课程,然后用趣味化的方式展现课程。这一转化完成后,再和线上的场景结合。大部分线上健身课程是不同动作的切分示范和一个个知识点的集合,用户可以局部性地浏览,但SPAX的课程则需要作为整体来学习,以保持课程体验的完整性。

这一切在公司的数字系统中展开。和线下的精品团课相比,系统帮助用户获得数字化的直播体验:“他是一套数字系统,把设备、人、数据、教练、课程、内容、情感几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对外这一套系统是透明的,用户感受不到这套系统存在,对内变成研发的起点和重点。”

系统会在不同阶段辅助教学。教研时,公司的产品部门、研发部门会介入,将课程设想变成系统上数字化的流程。教学过程中,系统会辅助教练和用户的交互。课程结束后,教练还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总结对比。穆裔坤认为,直播积累的数据能够帮助教练改进教学,这是线上独有的优势。

这些深度的运动数据具有多维度的价值。在未来,这些数据可以继续帮助改进课程,同时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课程推荐。SPAX也希望通过数据达成和硬件厂商的合作:“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分析出一些东西,比如说比较细化的用户跑步速度数据,对硬件厂商的设计是非常有利的参考。”

穆裔坤计划今年系统能够安装到一千万台设备上。SPAX还考虑以手机App为中介,将公司的运动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展。在SPAX的计划中,用户可以利用App在没有安装系统的跑步机上体验直播课程。这些功能已经在内测阶段。

在变现方式上,SPAX目前主要利用课程收费,和预装SPAX的厂家实现一定的分成。课程的收费标准49元一个月,588元一年,比起线下的精品团课,用户的成本大大降低。

SPAX将自身定位为类似安卓的系统提供商和Netflix一样的内容平台,目前没有涉足硬件生产,但公司会介入到硬件整合中。在设备研发之初,公司会和供应商、跑步机品牌三方合作,定义通用性和可靠性较强的硬件产品,实现供应链和自身系统的适配。

因此公司的主要资源仍然集中在系统研发和内容开发上,穆裔坤表示:”我们的产品有一定的门槛,除了需要产品和内容配合外,也需要大量厂商的支持,不是其他公司简单说今天拿了钱就能做出来。”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