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扇」的美学之密 | 创公司

 新商业情报NBT 2021-02-03




在密扇品牌的创始人冯光看来,“当下的、年轻人所追逐的,并且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体系,都可以称之为’国潮’。”这是中国时尚行业正在创造的、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规则,中国品牌有机会在西方审美的话语权之下创造一个自己的审美体系。

作者 | 陆云霏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594家创业公司

在一众热衷于起英文名的中国设计师品牌中,“密扇”这个名字“正常”又特殊。“我们先起的是中文名”,创始人冯光告诉(新商业),“我们这样的一个中国品牌,首先要有的是用中国的文字文化去表达品牌的内核。”

“密”,代表的是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作为“神秘东方”的普遍想象;“扇”,一方面引自“舜作五扇”,是代表中国的一个物件,另一方面通“善”,代表对于中国文化的吉祥寄语。从冯光对于品牌名字的解读,不难看出这个创立于2014年的服装品牌,已经十分善于将自己内化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之中。

冯光和另一位创始人韩雯都有长期在海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在回国创立密扇品牌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服装是文化在时代下的一种缩影产品”的认知。这也成为了密扇品牌成立的初衷,“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在审美层面上、工艺层面上,还是在价值观层面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具像化诠释的内容。所以我们希望密扇可以把这些内容聚集,做一个当下化的呈现。”冯光表示。

2020年的“龙鳞阁”系列就是对于传说中的龙宫的一次具象化尝试,在设计中贯穿了不同时代对于龙宫宫殿的想象,其中既有直白的龙的元素,也会通过颜色、面料的细节变化来阐释“璀璨’的意象,而落到具体的设计中,则可能是珠宝纽扣的装饰,或是鳞片样的亮片拼接。

从对密扇品牌服装最直观的感受上来看,它”偏离“了一般意义上我们对“中国风”的理解,没有被旗袍、汉服等形式框住,也并不着意从运动服饰的方向切入,从剪裁、款式、品类等维度来说,它是日常的,但从颜色、印花和穿着场景来看,又极其挑战穿着者的个性和驾驭能力。

这可能是一个将售价定位在200-2000元的设计师品牌必须要做出的平衡,一方面“当然希望我们的产品可以被更多人接受”,另一方面,品牌也必须有能被一眼认出的个性化差异。

相比于早期更为繁复的设计,如今的密扇已经是不断“做减法”之后的新形象了。如果把第一季“一心向善”系列和现在最新的“龙鳞阁”系列摆在一起,冯光说它们看起来都不像同一个品牌,这是密扇脱离自我设限、随着时间不断转化的一个印证,“我希望它是没有拘束和限制的成长,是伴随着时代的成长而不断成长的。”

冯光回忆最早做设计的时候,心态上会把服装作为设计师的“作品”来理解,会追求在每一个设计中去诠释自己的喜好,做丰满的表达 ,“但实际上设计师本身的表达跟消费者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过于繁复或者表达的内容太多了的话,受众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

一个总是被冯光提及的例子是2017年密扇的秋冬系列“髦儿戏园”,在秀场款中,设计师将一件老戏服拆解,“碎片”被分别加入到35套走秀服装的设计中,走完秀之后,这些碎片又被重新拼回。“我们当时想要表达的一个概念,就是传统工艺、传统美学,可以无缝地融入到当下的时尚体系当中”,冯光说,“我们在后续的设计当中会去平衡一些内容,比如把传统工艺当中的一部分提取出来,在一个系列当中贯穿,融合在一起,让它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在每件衣服上,压上太多的内容。”

不过“做减法”并非一个退而求其次的过程,冯光表示,“恰恰是在我们做减法之后,想突出的内容会变得清晰,并且更容易被消费者快速吸收掉。”

合理地控制表达欲,也让设计师能够在具象化的表达之外,找到服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集之处。它并非必须是颜色、纹样,也可以是面料、工艺这样含蓄的表达,“在我们的设计里有些深入的内容,不去触摸、不去穿着、不去刻意挖掘背后的故事,你可能未必会发觉它跟中国文化有什么关系,但也正是这些内容,可以让真正喜爱的人可以有更深层次的玩味、吸收和理解。”

今年2月,密扇在纽约时装周走秀时,就在一款廓形设计的服装中融入了油纸伞的骨架,深藏于服装结构的内部。谈及设计初衷,冯光表示,诠释中国文化,有太多可想象的空间所在,拘泥于符号层面往往会限制设计师的眼界。

而往前推到2016年的“哈密刺绣”系列,则是冯光与设计师团队去到新疆哈密“采风”的成果,这是密扇在历史文本之外,寻找灵感的另一个途径,“我们去当地文化馆去看了历史馆藏的东西,了解了一些只有到当地、只有跟当地的绣娘去交流,才能知道的口口相传的内容,我们才能把这样一个文化的点变得更具像、更丰满。”

在不长的交流中,冯光常常有“引经据典”的时刻,历史、文化、传统,是密扇的来处。正因如此,“解构中国传统文化”、“新东方主义美学”、“潮范中国风”等等标签化的词语都曾出现在密扇过去的媒体报道中。冯光不否认也并不认可其中的任何一个 ,“我们没有给自己特别的限制,贴了太多标签,就把自己限制住了。”

目前密扇一年推出的服装大概在400款左右,以各个主题系列以及跨界联名为主,跨界的对象既有喜茶、海尔兄弟等国内IP,也曾推出过与梵高作品和大英博物馆的联名款。而把中西方文化的结合纳入到密扇的设计体系之下,也算得上是对于“不设限”的一种知行合一了。

目前,密扇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天猫旗舰店、线上线下的买手店、以及7家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的线下门店,并且根据渠道的用户特点,在配货上有所区分。谈及“返回线下”的话题,冯光表示密扇目前没有规模扩店的计划,“还是顺其自然一些,确保每开出一家店都能代表我们的想法和品质,速度和数量也并不能证明什么。”

密扇品牌在创立之时还不流行”国潮“的概念,而在如今潮流文化盛行的语境之下,冯光认为,“在当下最流行的这套体系,就是’潮’”,在他看来,“当下的、年轻人所追逐的,并且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体系,都可以称之为’国潮’。”

这是中国时尚行业正在创造的、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规则,中国品牌有机会在西方审美的话语权之下创造一个自己的审美体系。

放在这个广义的理解之中,曾经着力于“往回找”的密扇也早已不局限于此,在冯光的观点里,对于中国衣饰文化的表达,未必一定要去寻古,或者把过往的东西拿来翻新,“我们都生活在当下,对于设计的表达,是来源于我们吸收之后对外的输出,也就是我们觉得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而密扇眼里“应该的样子”,则是打造自信年轻人的状态,用色彩比较丰富、工艺比较繁复的内容去诠释对于中国文化的创作化的理解。

以下是对话摘录:

新商业情报:如何看待“国潮”的概念?

在现在这个阶段,潮流文化在中国是非常盛行的,年轻人都还是会比较喜欢追寻这种潮流。在我看来,潮流其实不代表一种体系,而是代表一种状态,在当下最流行的这套体系,它就是潮。所以要说国潮的概念,我并不认为它是一种很具像的设计形式,或者是一种很具像的体现。当下的、被年轻人所追逐的,并且跟中国文化有息息相关的体系,我觉得都可以称之为国潮。

在这个体系当中,我们会看到不同的风格,都是跟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方式相关的,比如和音乐相关、比如说和户外相关。像我们的话,更期望打造的是比较自信的年轻人的这种状态,我们用色彩比较丰富和工艺比较繁复的一些内容来去诠释我们对中国文化创作化的理解。

所以我觉得国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很多我们现在的品牌都在这个广义的概念当中,沿袭自己过往的一个积累,和自己对文化当中的喜好,最终产出来一定的设计和一定的产品。

新商业情报:“密扇”如何让设计在有品牌特色的同时更日常?

首先第一点,我们的作品当中,要有中国的元素和文化,这是我们本身创品牌的一个初衷;再有一点来说,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设计体系?因为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去接受它,借由服装这个媒介来传递我们对于文化的理解。

所以我们在做场景和设计规划的时候,就会考虑大部分人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去穿着我们这类型的服装,而没有说把它定位到一个更窄众,或者更局限的场景化的类型之中。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师一直在做减法,把我们的表达更简单化一些,更直接一些,在一件服装上不要融入太多的内容。恰恰在我们做了减法之后,我们想突出的内容会变得更清晰,并且更容易被消费者吸收。对设计师来说,他可能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来控制我的表达欲,从而让大家更好的去接收到我的信息。

新商业情报:设计中的“中国化”表达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对于中国所谓的衣饰潮流,或者中国文化的表达,未必一定要去寻古,或者把过往的东西来重新做翻新。我们都生活在当下,我们对于设计的表达,是来源于我们吸收之后对外的输出,我们觉得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不同的设计师,应该有自己不同的思路和想法,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喜好和接受的文化熏陶其实也是有区别的。不要用同样的方法论去做一件事情,设计如果涉及到太多的方法论的话,就很难创新。

一些很具像化的符号化的设计方式当然最简单直接,但是我们更倾向于可以有一些深入的内容,让真正很关注和喜好这部分内容的人,可以有更深层次的玩味、吸收和理解。

我觉得其实大家应该审视一下自己过往经历,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审美。也许可以从历史当中去寻找,同时也可以从当下,在所生存的这个时代,乃至于你想象的未来,去进行一种表达,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尝试。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加微信号:xinshangye2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