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随笔之——三言两语杂记(其二)

 杜老倌侠客居go 2021-02-03
心灵“鸡汤”

(一)、本人对于“嫉妒”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嫉妒”就好像是一朵盛开的曼陀罗花,虽然其花朵是无比的美丽鲜艳,此花却是其毒无比的,但凡是那些“常怀嫉妒之心”的人,往往都会被“嫉妒之毒”,刺伤的体无完肤,处处是伤痕累累!

        本人是这样来理解并认为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永远都是相等的,那就是——“垃圾”和“嫉妒”!这个世界每天有多少垃圾会产生,“嫉妒之心”就会和它一样的多。然而,一个真正的高手,却懂得如何才能把其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并且还不会伤到自己!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09年11月11日至12日上下班途中

(二)、本人对于人生旅程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其二)

        本人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的,来人世间走一遭的你和我,说白了其实就好似一档又一档的节目。在睁开眼的每一天,他们或她们都是这档节目的编剧、导演、演员、化妆师、制片人、发行人……

        上述所说的还不算什么哩,他们或她们每一天都在进行一场直播,而且每一天所直播的内容,可以说没有一个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或她们亦无法在直播的过程中,预见(知)某些不确定的因素。

        之所以在直播的过程中,无法预见(知)某些不确定的因素,皆是因为他们或她们不知道,等直播结束以后,迎接他们或她们的,到底算是一个成功者呢?!还是自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在人生的旅程之中,有喜剧也有悲剧。直播获得了成功,那就代表着喜剧。反之,若每天的直播通通都失败了,就代表着悲剧。

        不管是何种脾气秉性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某个阶段,总会伴随着失败与成功、喜剧和悲剧;有很大一部分坚如磐石般的人,就算是一不小心,把自己给直播成悲剧,亦不会让自己老泪纵横泪流满面,因为他们或她们知晓,总有一天自己会变成一块羊脂白玉!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晚上

(三)、本人对于生存、理想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在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之中,生存与理想这两者之间,最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在于什么呢?!自身为了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并生存下去,有时个人不得不卑躬屈膝地去活着,而理想则不需要这样做的!

        要想把自己的理想能够得以实现,自身首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会卑躬屈膝地去活着,当你我唯有能卑躬屈膝地活着的时候,才有可能慢慢地去实现“自己所谓的理想”,否则在你和我心目中的、“所谓的理想”,绝对是很难去实现的,也是实现不了的!

        既不管是处在何种阶层的人;也不管其人的脾气秉性是如何;更不管去从事怎样的职业;若是其人连自身的立足于生存,都是变得困难重重的,所谓的理想只是空中楼阁,实现理想就是一种奢谈!

        此外,那些不切实际的、或不符合自身发展的理想,都是等同于空想,空想如同在做黄粱一梦,因此这样的理想是毫无意义的!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0年03月18日星期四下午

(四)、本人对于“选择”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纵观人类这一生,说白了,其实就是在无数个“选择”的过程中度过的,你和我最难去抉择的一件事情——恐怕同样也是“选择”。在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之中,并不是每一次“选择”,都可以去“一锤定音”、“马上就能做一个决定”的,还需要多次的去做选择哩!

        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选择”的方式与方法也只有这两种哦,其一就是:被动的“被选择”;其二就是:“主动的去做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是“错”还是“对”,你和我总是要“被选择”与“主动的去做选择”。若能“主动的做选择”,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当你和我无法主动去做选择时,那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被选择”了!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0年03月29日星期一下午

(五)、本人对于非议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人活一世,既不管是何种年龄阶层的人;也不管其人的脾气秉性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更不管其本人去从事的是何种职业;在人生的旅程之中,是不可能不遭致别人的非议、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一番哦,别人对他或她的非议、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也是在所难免的。

        本人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的,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非议、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最最好的一剂良药——就是以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这样的人,亦是智慧的表达方式,更是对这些人最强有力的回击!

        时间一长久而久之,但凡是参与非议、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一番的个人或人群,见被受到非议、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之人,并没有来应答什么,自然会感觉到腻烦、自讨没趣,更会去偃旗息鼓的。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0年04月02日星期四傍晚

(六)、本人对于认识自己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道德经》是由春秋战国末期老子李耳撰写的,在书籍里面就撰写有这样一句话语,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意思就是说,能够对别人有所了解的人,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机智之人;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的人,既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极其高明的人!

        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知人者智”,但是做个“知之者明”的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吧,或者说,这不应该是个问题。

        本人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的,做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无论在什么时候,始终都要去保持清醒与冷静的头脑,还要充分、客观、公正的去认识自身所存在的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更要坦荡地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切不可把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之处隐藏起来!

        还想说的是,如若说,自身若能够想方设法予以改正的,就要尽自己最最大的努力去改正它,唯如此去操作,自身才会有进步!

        凡是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并且还能够去加以改正之人,是最最难能可贵的好品质!

        怕就怕,在人生旅程的全过程当中,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不单单是认识不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的,还有一些人即便真的是认识到了,也会装聋作哑的视而不见不当一回事情。

        还有的就是,有一些人(群),还会把自己身上的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权当作是自己的优点去放任自流大鸣大放,那样去做的话,恐怕就真的是无药可救了,亦会在人生的旅程中,翻一个大跟头的,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与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哩!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0年04月04日星期日下午

(七)、本人对于人生旅程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其三)

        本人是这样来理解并认为的,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对于人类的历史长河而言,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啊,更是微不足道的!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场苦难与苦旅哩,人活一世,不是来享受各种清福的,而是来领受各种苦难与磨难的,亦是来“坐一场,没有终点的牢狱!”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0年04月15日星期四下午

(八)、本人对于父辈之爱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在华夏的大地上,绝大多数的父母,总是会以“各种爱的名义”,强烈地要求自己的子女,绝对的去服从、并顺从自己的父母哦!

        还会去尊尊告诫自己的子女一番,开口就会去说道:“在这个阶段,什么样的人事物情,是你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去做到的,又是什么样的人事物情,在你这个年龄阶段时,就坚决不应该去做哦!”

        上述所说的还不算什么哩,父母还会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切行动都要听指令,令行禁止,都要按照父母给予的标准与行为准则来做,极有可能还会把自己的子女,去当作一个又一个的提线木偶!至于自己的子女,是否能去做到,则不在他们或她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总而言之就是,所有的行动都要听从父母的指令与指挥,若是不听指令与指挥的话,自然就没有好果子吃。如若是自己的子女,达不到他们或她们的要求时,或者说稍稍有不满意的地方,所采取的措施就是——“打”和“骂”了!还如若说,一次不行的话,就反复的去多来几次,反正老话说的好嘛,棍棒下面出孝子女,还会自以为是的去理解并认为,只要是次数多了,子女自然就会学乖孝顺听话。

        动不动依旧还会动则以“爱的名义”,去开口对自己的子女说道:“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的一切,还不是为了你们好啊!”……

        然而,真正通过“打”和“骂”,就能把小孩教育成功的,恐怕是一个也不会去有哦,到目前为止,至少本人见到的都是如此!

        自认为,但凡是以“打和骂”来教育自己子女的父辈们,都是极其没有真本领、极其无能的父母,也唯有极其没有真本领、极其无能的父母才会去打骂自己的子女,但凡是真正有本领的父母们,他们或她们,既会以言传身教来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还会以摆事实讲道理的良好态度,来告知自己的子女,如何去学做人,为人处世(事)之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去操作才算是对的和正确的……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0年08月14日星期六晚上

(九)、本人对于人心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本人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的,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人,一个人其本人所拥有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哦,一个人心态的好与坏,就能决定其本人前进的方向、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否是正确的。

        但凡是那些走了一些歪门邪道之人、犯下了极其严重错误的人,完完全全都是因为自身没有去调整好、并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啊!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1年01月30日星期日晚上

(十)、本人对于荣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但凡是始终需要活在别人的“掌声之中”、“赞美声中”、“围着他或她团团转的人”,这样的人绝对是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全都是因为,无论“掌声”、“赞美声”、“围着他或她转的人”,持续的有多么的长久,也总会有支撑不住、停歇与落幕的时刻。

        还有的就是,但凡是那些需要“掌声”、“赞美声”、“围着他或她转的人”,无需多言什么,皆属于没有自信、没有真本领的人。

        但凡是那些真正有本领的人,才不会去专注于上述这些内容,他们或她们只会专心致志的去做好每一件应该去做好的各类事情。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1年02月17日星期四晚上

(十一)、本人对于态度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既不管身处何种阶层的人;也不管其人的脾气秉性又如何;还不管去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去端正自身的态度,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情绪管理”,它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本人若是遭遇到了任何人事物情时,虽然说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很难的,也并非人人都能去做到啊!如果说,个人基本上能去做到荣辱不惊、泰然处之的话,其人的一生都会变得悠悠然然哦!

        要不然的话,若是其本人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始终都不能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还是以坏情绪居多,必然会被自己的情绪控制、并被情绪给拖累。那么,像这样的人,其本人的一生都会变得怅然!

        不单单是本人上述所说的内容哦,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皆是因为没有去学会情绪管理,还因为一时之间的冲动与头脑发热,更因为没有有效的控制好情绪,走向了犯罪与犯法的道路上,从而不但让自己身陷囹圄之中,还会让自己跌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1年02月20日星期日晚上

(十二)、本人对于理性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每个人在人生旅程的全过程当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只属于自己的理想。然而,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理想”,只能说是“很有想法”,只能表明其本人是个“很有想法的一个人”。

        长大以后,能把青少年时期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想法”,去实现的人,才能叫做“理想”,不过,能实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1年03月24日星期四晚上

(十三)、本人对于聪明才智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本人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的,一个人的聪明与否,和其本人所能拥有的智商,是高还是低,绝对是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的。

        而是他或她是否能预知事情的结果到底会是怎样的;自身是否能认真、仔细、合理的去处理好每一件人事物情;是否能和周遭的每一个人,去友好和睦的相处共事;是否能够去摆正好心态与位置!

        唯有能做到上述所说的内容之人,才是最具有聪明与才智!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1年04月24日星期六晚上

(十四)、本人对于褒奖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学生的赞美之声,不是来自于各位老师和同学的褒奖;而是当自己刻苦学习以后,考上了理想学校时,所产生的那份喜悦之情。

        员工的赞美之声,不是来自于上级领导和各位同事的褒奖与奖励之声,而是当自己出色的完成领导和同事交代的某项工作任务后,或者说,完成了某项重大的改变与变革之后,所产生的成就之感。

        孙辈们的赞美之声,并不是来源于父辈或祖辈给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而是当自己终于可以长大成人以后,既可以独立自主的去做选择了,又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成熟以后,所产生的那份自信之情。

        夫妻间的赞美之声,既不是来源于先生含情脉脉地对着自己的妻子说:“夫人,你一直都是美丽无比的,今天的你显得尤为漂亮至极啊!”也不是妻子温柔地对着自己的丈夫说;“先生,你是世界上最帅气的帅哥,而且一直都是如此的!”……而是,不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去做到如下的三点内容,其一就是:一路相扶相携、相互关心、嘘寒问暖;其二就是:处处能做到去为对方去着想,对方所需要的,尽最大的可能去做到;其三就是:在一方遭遇到了任何艰难困苦时,始终都是不离不弃,永远都为彼此留存一份真爱之情……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1年05月04日星期四晚上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贺友直漫画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心灵“鸡汤”
4.5万篇内容 33.1万人参与
更新于 8分钟前
来自作品集《三言两语杂记...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