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微课:让孩子努力学习,你需要知道的事儿

 爱悦慧心理 2021-02-03

关心孩子的父母都加了这个公众号……

某日,有个朋友情绪低落,因为工作让他疲惫不堪。于是,我们进行了一场谈话。

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他:没有梦想。

我:那愿望呢?

他:不工作,还能饿不死,就行。很多人都有这个愿望吧,包括我。

我:如果天上掉馅饼,一夜之间,你和马云一样有钱,你会做什么?

他:当然是立马辞掉工作,然后肆无忌惮地享受生活。吃、喝、玩、乐一样不能落下


我:嗯,如果你能活80岁,往后的50年都这样过吗?

他:当然不会啊,等我享受的差不多了,也可以做点事情。钱多好办事嘛,邀一群人帮我做我喜欢的事儿;还能做些公益事业,帮助一些值得帮助的人。

我:哦,原来,即使有了那么多的钱,你也还是要工作的喽。

他:嗯,不过,这个不一样,为自己工作,为喜欢的事情工作,心情是愉快的。

我:也就是说,只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即便有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钱,你也肯定不会一直无所事事的闲着,是吗

他:那当然了,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做,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原本他不是不要工作的吗?

……

事实上,很多富可敌国的人,比普通人更加卖力的工作。这是为什么?

生存需要,不应该是最大的工作动力吗?他们那么有钱,为什么还会努力工作?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如果生理需要(衣食住行)得不到满足,拥有动物属性的人,则会非常努力去争取满足这些需要,这个时候,他们的工作动机是最强的。比如,有些私营工厂里的工人,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几乎全年无休,也任劳任怨。老舍的名篇《骆驼祥子》中,人力车夫“祥子”的工作动力也是满格的。

或许在物质贫乏,温饱还未解决的时候,生存需要的确能让人们激起最大的工作热情。可是越来越多富有的人证明,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还有其他重要的内涵。

比如关系到个人存在的意义,个体的价值,社会地位,甚至是人类前途等等。人们对仅仅满足生存需要却没有内涵的工作,渐渐失去了兴趣。

所以,很多人不是不要工作,而是不要单调、无聊、不喜欢的工作。

其实,学生学习也是一样。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们不爱学习。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当年他们在读书时代,是那样的求知若渴,现在的孩子却不加珍惜。

也许,家长们忘记了,在他们那个年代,很多人需要依靠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可以帮助他们鲤鱼跃龙门。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00后出生的。社会富足,家庭富裕,孩子们基本不需要通过读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说实话,比起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辈,他们的命运已经够好了)。

如果不能赋予读书学习更多的内涵,还依然用“读书改变命运”这类说辞去激励孩子,当然是没有用的。

那么现在还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努力学习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本能是最强大的。几十年前,谋求生存的本能,让学生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一鼓作气。现在,如果能够激发孩子谋求发展的本能,也将促使他们更努力的去探求新知。

心理学家阿德勒表示,只要是人,都有追求优越感的需求,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和世界的肯定。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成功的需求。

从孩子自身发展的本能出发,拓宽孩子读书学习的内涵,让他们了解到,基础学习可以为他们将来探索世界和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做准备,那么孩子们,是很有可能继续对学习保持热情的。

如果你想了解具体怎么做,那就动动手指,参与詹老师的心理微课堂吧。每周一课,一直很精彩哦。

微课大纲:

1. 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特征

2. 了解孩子的处境(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学习动机)

3. 学习动机激发的方法

授课信息

1、主题:让孩子努力学习,你要知道的事儿

2、老师:詹孪芳

3、时间6.25(周六)晚20:00-21:00

4、形式:微信群语音直播;40分钟分享,20分钟交流。

5、费用:6.9

6、流程:主题讲座+问题答疑

老师介绍:

詹孪芳,女,爱悦慧心理创办人。

壹心理入驻心理咨询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

曾任职于某实验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岗位5年。

目前,咨询时长近1000小时,咨询个案500多人。

问题:我该怎样参加?

1.加微信grace767722,发红包6.9元报名参加。

2.开课前一小时,接受邀请,进入听课群。

3.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人数控制在100名之内。

你可能还会感兴趣的课程《心理微课:孩子逃学怎么办??》《家长的这些行为会让孩子厌学(第7期心理微课分享)》更多内容,请查看公众号信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