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年我所走过的心理学之路(比你想象的更艰难)

 爱悦慧心理 2021-02-03

前天在朋友圈问了一个问题,

特别想要做好一件事,是什么感觉?

朋友们给我的回复有:

充满力量、

信心满满迫不及待想要开始、

无所畏惧、

感觉回到了青青校园有那种很纯粹的奋斗感、

一往无前,充实的快乐、

为自己感动

……

他们的感觉是对的。

可若这件事情,要做很久很久,

而且你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得好,

那么除了这些积极的感觉之外,

还会掺杂更多更复杂的情感。

比如,

我特别想要做好心理学,可这条路的确艰难。

2010年参加工作,作为冷门的心理专业毕业生,

竟然能得到“心理老师”这种专业对口、又有面的体制内工作,的确很幸运。

于是,下定决心,想要干好它。

开学后,校领导约谈。领导是一个十分体恤下属的好领导,他告诉我,当心理老师,会很穷,在学校里也没地位,很难坚持的;问我是不是愿意改换成教英语,教英语不仅能辅导学生赚到外快,而且还是主要科目,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重。可我坚决拒绝了领导的好意。

那四年,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当好一名“心理老师”。在我的努力下,学校将“心理辅导活动课”安排进课程表,初一年级,每位学生都能保时保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辅导站也从无到有,我给辅导站起名叫“润心园”,寓意像那清清溪流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

努力的成效很明显。学生们很喜欢心理课,每当进教室上课,他们都会鼓掌欢迎,那种满足感是做任何事情都不曾有过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和同事寻求我的帮助;我也获得了“校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尽管如此,我的内心里,却有很大的不安;对心理学的前途有深深的迷茫。

我可以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却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闭门造车”。

即便每年暑假,自己出资去北京参加“心理工作坊”培训学习,但那三五天的培训的确不能满足我想要快点自我成长的心;参加名家工作坊,花费不菲,作用并不大。

阅读欧文亚隆的书籍时,特别羡慕他可以得到那么多的督导和咨询体验;

在只有一个心理老师的学校,

只有两位专业心理老师的小县城,

感觉专业成长的道路被束缚。

于是,每一年都在挣扎,

是否是安于现状,迈着小步子孤独前行;

还是去远方,寻找更开阔的天空?

让我做出最后决定的,是那一次讲座。

记得,台湾来的心理教授,站在报告厅偌大的舞台上,幽默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他过往的求学、研究、做咨询经历。可是我没有随着他的演讲去一同体会那些精彩生活,

反而内心里出现一大片“绝望”的涟漪;

想到自己,根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心理学领域做那么多的事儿,拥有那么好的资源,即便我热爱心理学的心是如此浓烈;也只能做一只努力爬行、却永远在方寸间打转的蜗牛。

当时我们只是台上与台下的分别;

可我感觉到的距离,就像隔着银河系那般遥远。

出走成了定局。

走了之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似乎更难找到心理学赖以生存的土壤。

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干着干着便成了培训机构。曾有咨询机构的老板问我,能不能给一位高管的“傻孩子”做家教?待遇十分丰厚;也曾有咨询师告诉我,他专给有钱人做咨询,因为从他们身上至少能套个10多万;也有人告诉我,心理咨询师应该上门做咨询,就像按摩师和美容师那样,拎一只箱子就出发。

为了在“绝望中找到希望”这两年多,做了一些尝试。

进入阿里巴巴坚持高强度的工作,为的是了解互联网背后人性的真相;一片热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为的是做一名真正有益人群的心理咨询师。

也做了很多努力,

顶着烈日克服羞怯给陌生朋友发心理传单;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免费心理微课、做免费咨询;经营爱悦慧心理公众号一年原创200多篇心理类文字;交一个月生活费乘10几个小时的火车参加心理行业大会……

于是,在第一届心理行业大会现场,壹心理CEO说的那句幸好你在”,瞬间让我飙泪。心理学这条路虽不好走,幸好一直未放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奋斗在这条艰难却充满意义的道路上。记住:特别想要做好这件事,就是这种充满力量、坚持奋斗的感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