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有约】| 付登华作品: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枸杞文学 2021-02-03



(1)
2020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报导:“11月24日,江西吉安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发现一名女同学在睡觉,老师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悄悄放下书本绐这位女同学揉肩,把她叫醒。
全班同学看到这一幕不禁笑了起来,女孩也马上苏醒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
随后,老师和女孩一同做起防困操,做完以后还和女孩击掌化困意为鼓励。”
这个动人情景唤起了我尘封的记忆,几十年后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感叹:“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是我当年感谢老师的心里话。


(2)
1949年春天,从事平民教育的陈明远先生在我家租住的三合院西厢房办传习处。近水楼台先得月,5岁半的我便成了传习处最小的学童。父母把我圈进传习处发蒙,字都认不到几个便跟着老师练毛笔字:点、捺、撇、挑,蒙格、描红……有一天心血来潮:把双脚伸到墨盘里沾了墨汁在教室那白生生的照壁墙上踩下了一双墨足印。
“墨足印”显然不是守规矩的学生行为,同学们都说:“你娃儿要挨板子了。”
听到大同学的报告,陈老师手持戒尺来到我的身旁,他不动声色地问我:“这么高,你怎么踩上去的?”我自鸣得意地把自已怎么端板凳,怎么爬桌子,脚板又怎么沾墨汁等等一系列动作都讲了出来,他听了没有拿戒尺惩戒我,反而摸摸我的头说:“你这娃儿精灵,将来把字写得和足印一样有形,你就出头了!”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说陈老师对我“教不严”,但我却从那时起对墨的兴趣日浓,很喜欢那淡淡的、幽幽的香味,对笔墨涂鸦有了向往,老来还成了我康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解放后土改把那厢房分给了郑家,我求学离家后每次探亲都要去他家看看自己那双“有形”的墨足印,直到1978年郑家拆屋建楼我才失去了那励志的纪念,彻底告别了无知无畏的童年。但是,因墨足印而生发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却随我年老而益深。



(3)  
几年后我进了青木关中学,当时叫四川省巴县第二中学,那里有一批可敬的师长,这里只讲“就像妈妈一样的”梅祖柏老师。
一日体育课作单、双杠训练。那天,我穿了一件爷爷留下的旧蓝布长衫,杠上动作很不方便,如果脱下来就会赤身裸体只穿一条大裆裤,我立在场上十分尴尬。体育老师梅祖柏见状立即以一种十分绅士的手势止住了个别同学的讪笑,然后从体育器材室变戏法似的取来一条绳子,一边动手帮我把长衫的前后摆折到腰上招呼我用绳子扎紧;一边玩笑似的对大家说:“我们付登华同学学蒙古人哩!蒙古人骑马、运动是要这样扎腰带的。”同学们友善地笑起来,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我和大家一起上好了这节体育课。
梅老师以自己的方式消除了我的难堪,让我的少年心灵感受到了母亲一样的慈爱与温暖,此后一直喜欢梅老师的课。他是教学多面手,不仅教体育还教数学 ,同时兼我们的班主任。他下乡家访像走亲戚一样,在我们学生和家长中口碑很好,60多年过去了想起来还亲切如昨。


(4)
《三字经》说 “教不严,师之惰。”如果吉安那位老师发现女孩上课睡觉以后,不是悄悄放下书本给这位女同学揉肩把她叫醒并陪她做防困操,而是对其直接点名批评,两种作法都是为了严肃课堂纪律,但效果肯定不一样。
前一种作法对学生既充满了母性的爱又有为师的责任心,所以网友纷纷点赞:“老师好贴心”“老师,谢谢你的温柔!”
后一种作法应该说老师是有责任感的。前两年,《人民日报》在刊发《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中附了一组大学生们在阶梯教室里上大课的照片: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如此课堂,老师仍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相较之下,我说能重视课堂纪律的老师虽然说不上像妈妈一样的温柔,但至少是有责任感的老师。
“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会助力孩子的一生。我相信,吉安那个女同学不管是什么原因上课睡觉,她一辈子都会记住老师的爱而努力学习。我自己就常堂想,70多年前陈明远老师看到“墨足印”后如果用戒尺惩戒我,我肯定哭闹一番不再发什么蒙,更不会对笔墨有什么兴趣;初中那堂体育课,如果梅祖柏老师因为“长布衫”问题停止我正常上课,也许我会因此辍学继续当放牛娃……我将是别样的人生。
“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是孩子的呼唤。我想,也应该是新时代的需要。
2020.12.18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付登华:重庆人,生于1943年农历5月20日,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196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70岁前从事企业管理,其后以文养老,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阳纪实文学家协会名誉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