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妮心语】| 梅魂

 枸杞文学 2021-02-03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读到关于礼赞梅花的诗词。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地域广泛。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花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这些,都是梅花的象征意义。唐诗宋词,元曲歌赋,文人骚客们把梅、兰、松、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故此,便知古人是多么喜欢梅花,更珍惜保护梅花。梅花,以其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霜斗雪的精神倍受诗人亲睐;梅花也以其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唐诗中有许多咏梅诗,它们或托梅言志,赞凌寒独放的风骨;或描形摹态,抒身世坎坷之悲;或点化生情,发思乡怀人之慨。
张谓,在诗人辈出的唐代算不上一个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人物。但他的《早梅》描写近水先放的寒梅,形神兼备,自成高格。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首句绘丰姿,诗中一树所指的并不是一棵树,是指一片树。这样把人带进一个梅花的海洋。早梅洁白如玉、凌寒独放、铺天盖地、茫茫无际的壮观,恰似沧海蔚蔚、沧海的辽阔,沧海的美丽。一望无际中还忽而一片红海洋,忽而一片雪花白,那红中有白、白中有红的交叠,让人激动于梅海的千变万化,梅海的千姿百态,梅海的娇艳妩媚。人们几乎就是失了魂似的被牵引进了梅海的深处,不一会儿人活活的被梅海包裹了,淹没了,吞噬了,人在梅海丛中不再有了天,不再有了他人的喧哗,更不再有了诸如马路上车来人往的浮华。



次句写环境,寒梅远离村路,临近溪桥。  一“迥”一“傍”构成对比,暗示了早梅地处偏僻,其位幽微,虽然是一片梅林,但是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三、四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风。裹挟着花香阵阵吹来,花枝轻灵地抖动着娇嫩的身躯,灿烂的笑意里写满了无限的眷恋,如同千手观音的轻盈舞姿,诵读着一卷诱人的经禅……花瓣一片一片又一片,旋舞空中,笼罩梅林。远离村庄的无人之处,梅花静若处子,默默绽放,仿佛沉浸在前世的轮回,亦或是遥盼来世的缘梦。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全诗而言,写诗人的静观默察,实则突出早梅的迎风傲寒风采。图的心愿。一株自信满满,光华四射的梅映射出一颗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心。诗歌通篇上没有惊人之语,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从全诗来看,没有秾丽的词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张谓的《早梅》,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从这首诗中我们感触到了梅花树给人带来了空灵般的乐趣,也仿佛看到了古代人民对梅花树的保护和热爱。确实,梅花盛开的时候犹如泼天的魁丽,是因为风雪的肆虐吗?没有温暖的春日娇阳,没有和煦撩人的暖风,梅花是否觉到了一种孤独?没有醉人的霓虹闪烁,没有热情的观众欢腾,梅花是否依旧心潮澎湃?梅花以圣洁的灵魂,创造出爱意融融。令诗人的遐想直达天庭,放之四海皆真理的博大精深矣!到达花满枝头的地步,几乎每一枝梅都足有几十年的风霜雨打,棵棵老皮粗裂纵横,枝弯错节,显得历经沧桑,多灾多难。但这一切没有一点影响每枝老梅的生命力,枝头上不仅遍丫开满了花,而且朵朵花儿开得那样奔放娇艳。



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颔联写梅花先抓住梅的倒影,从虚处着笔,渲染出静寂的气氛:疏淡的梅枝横出斜逸于水上,香气在空中浮动,极富有画面之感。“月黄昏”和“暗香”的配合更显朦胧清幽,构成清雅超逸的意境。将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气质写尽了,写绝了。
司马光称其“曲尽梅之神态”梅花的这种品质也正寄托着作者高雅幽逸、超然物外情趣。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我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我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我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
当然,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急待之情,为何如此,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我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此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林逋为何能将山园小梅写得如此绝妙?他为我们精心营造的《山园小梅》这一文之所以绚丽多姿,除了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为我们制造了美妙的眼中梅、心中梅、口中梅的世界外,还因为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高度的写作技巧,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梅的世界。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花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是为历代诗家所激赏。林逋把人的高洁品格赋予了梅花。可以说,是林逋改变了梅花的审美内涵,使之成为诗人高洁品格的象征,此句被后人赞誉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人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潮,特别珍视诗词这一文学瑰宝,认为诗词是中华传统经典,应有效地继承、发挥其功用,可以成为铸造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沈曼妮,笔名优优,战国女红,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现为华盛顿大学助教,热爱文学。本平台公益编辑,开有【曼妮心语】栏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