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半年,白电巨头的利润空间在哪里?

 潮流家电网 2021-02-03

    2016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依旧压力不减,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严峻,汇率波动较大,原材料价格不稳等作为外因影响着我国家电行业。而在家电行业内部,库存严重、产品同质化严重则、人工成本上升等则作为内因。同样“摧残”着家电企业。
    白电三巨头:上半年净利润齐增
    不久前,白电三巨头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美的集团的上半年报也终于出炉。尽管今年家电市场号称“最艰难的一年”,各大企业举步维艰,三家巨头依旧保持了净利润的提升,但格力和美的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滑。
    率先发布2016年度半年度报告的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491.83亿元,同比下降1.85%,归母净利润6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2%。保持了国内家用空调事成份额第一的位置。
    美的集团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775.22亿元,同比下降6.04%,归母净利润94.96亿元,同比增长14.08%。占据小家电市场份额的首位。

    而青岛海尔营业收入是487.87亿元,同比增长3.11%,归母净利润33.15亿元、同比增长21.21%。把持住了冰箱、洗衣机类别的份额的首位。

    共同问题:营收下降或增速放缓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白电三大巨头营业收入的同比下降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点都是:对外投资。当然,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首先,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动作频频,央行、银监会降低非限制购房的首付比例、财政部等部门调整职工住房公积金、税务总局等部门调整房屋交易契税以及积极推动地方出台政策限制炒房等动作,使上半年的房产市场有所回暖。上半年,一线城市月均成交量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增速在各类城市中最低。二线代表城市月均成交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2%,增幅在各线城市中最为显著。但鉴于房屋这种特殊消费品,一般由购房到对电器市场的影响有1年至1年半左右的滞后性,因此,其对白电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正面帮助。或许明年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房地产市场对白电的推动。
    其次是市场的饱和。这个问题每年近几年每年都会被提出,也确确实实是整个家电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我们从14年年末就可以在许多品牌的经销商采访报道中看到“渠道下沉覆盖乡镇”、“乡镇市场成最大竞争点”等字眼,对于城市市场,基本已经没有未开发的增长点。而经过近两年的时间,乡镇市场也正在被迅速填满,白电甚至是整个家电市场的延伸也将去无可去。
    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被预测将出现“L”型,这也体现到居民收入上。根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而以往的数据为: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2014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0%;2015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7.4%。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并且,家电类作为耐用品,更新速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用户的主观意志,白电作为“替代人们家务劳动”或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电器品类,受消费者收入影响极大。
    谋求出路:动作相似却又不同
    三家白电巨头的问题几乎是共同,虽然解决方式乍看各异,但细看之下,依旧是有相似之处的。同时,这些也恰恰是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乃至主导白电巨头们的利润来源。
    首先,是减少人力成本,早在2015年,格力曾在珠西“装洽会”展示自己在自动化装备即机器人领域的建树,几乎同时,美的与机器人领域的优秀企业日本安川电机达成战略合作。海尔当时也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规划在互联工厂上转型和实践。今年美的员工人数将降至10万之内。去年美的薪酬支出105亿元,其中1.5万名管理、专业类员工的人均年薪22万元,与去年相比,今年人、财、物的效率都不断提高。同时,美的更是收购机器人领域的大家“库卡”,为该领域赢得了下一步的先机。
    其次,三巨头对于国内市场的饱和,目标聚焦海外可说是必然选择。这个时候三者有了分歧,格力选择了一条是完全自主,用原有的品牌进入海外市场的道路;美的、海尔则是一条是借鸡生蛋,借成熟品牌直接销售。在上半年,海尔收购了美国GE家电业务,美的更是动作频频,先后收购日本东芝的白电业务、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和意大利中央空调品牌Clivet。而这第二种方法优势也是非常明显:一、人民币价值相对部分地区的货币在贬值,可以利用收购,转化结算方式,避免由结算方式带来的损失;二、收购后能直接使用对方大量专利,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生产技术,同时也免去了进入当地市场原本需要避开专利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何况一些技术还是避无可避的;三、可以顺延使用原品牌在当地的品牌渠道和口碑,如若作为新品牌重新部署线下既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成效……
    最后,就是三者都在白电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转型。格力虽说“专注空调”,但其多元化之路早已悄悄铺开:早在2005年,其产品已经覆盖油烟机、消毒柜、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品类。而最近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议论,更是甚嚣尘上。而海尔则更注重向互联网方面转型,今年发布了U+智慧生活2.0战略,主要是基于“网器”即智能家电,核心是打造开放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智能产品与服务,2016年一季度也达到了13.3万台的订单量。美的则是进一步明确了只能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积极布置机器人新产品,同时也加强了国外市场的部署。
    作为家电企业中的三驾马车,这三家巨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势必将引领我国家电业前行。但也有相关人士指出:董明珠坚持不收购外资企业使格力已经在海外市场落后另外两家一大步,格力的海外扩张速度明显滞后,预计下半年外销收入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