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丨良渚玉器线绘图,竟全部出自他手!

 李平东方明珠 2021-02-03

重开的良渚博物院迎来了一波又一波观众

馆里的文创商店也在紧急补货中

而“带货王”无疑就是良渚神像了

这只大眼睛长獠牙的神人兽面像

但凡被印上的环保袋、T恤或杯子

就一定变成了抢手货

而这幅线绘图的底稿

出自方向明的笔下

方向明,良渚出土玉器的唯一线绘者,浙江考古线绘第一人。

他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30年,几乎挖遍了浙江新石器时代不同类型的遗址。

他不光是考古专家,还是考古画家。

很多人会问,玉器看高清照片、局部细节图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看考古画家的线绘图?

“考古线描图最根本的,就是能够非常精确地表示一件器物的外形和结构,照片没法表现结构。”

以反山王陵最高等级12号墓出土的豪华权杖为例。它其中的两个组成部分“镦”和“瑁”,上面的复杂纹样,以及外形和结构,肉眼根本无法看清,照片也无法全面呈现。

对于残损的文物,也可以通过线图尝试复原部分信息。良渚出土的玉钺几个部分已经散落,正是通过线图,考古工作者复原出它原本的结构。

瑶山M7:31~33玉钺杖

良渚玉器考古绘图的底图

再来看方向明的图,单单是上面的螺旋纹样,线条构成比照片更清晰,更有视觉冲击力,可以艺术地反映良渚文物之美

方向明的线绘工作基本上是双线进行的:

场景之一:考古野外发掘现场的方向明,在各种土坑、野草、小动物围绕下迅速手绘下即时的状态,这是他发掘日记的一部分。

场景之二:关在工作站的小屋里手绘的方老师。在各种令人艳羡的出土文物的围绕下,精心描绘出器物的外形、各个立面上的精细图纹。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有良渚玉器线绘图稿,包括《国家宝藏》上为了让大家了解玉琮的神人兽面纹而展示的线绘图,全部来自方老师的手稿。

方向明画图那么多年,让他觉得最难画的,就是拿针管笔画螺旋线。“画螺旋线的时候,不能够重叠,所以手不能抖。而不少螺旋,你看着是一根线,其实它是互旋的,两根线组成的,很费劲。”

还要特别说一下画图神器——0.1毫米细的德国针管笔。0.1毫米的笔尖什么概念?比头发丝还细!

但实际上,5000年前良渚人的刀工和眼力,比我们更好。1毫米内,良渚人又刻画了3到5条线。而方向明只有靠一笔笔手绘,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琮王上的线条,感受一下

把手绘功力发挥到极致的,是方向明把良渚玉琮王直槽内上下刻的8个神人兽面像都画全了。关键是,每个神像只有火柴盒大小,相当于微雕。

良渚反山、瑶山两地总出土玉器有一千多件(组),全部都由方向明画出线绘图。比如瑶山遗址出土的一串珠子,200多颗,每画一颗,都要重新测量。如果把反山、瑶山、庙前、毘山、小兜里等遗址及其他工作都算上,方向明这20年画过的器物总数,有好几万件。

一遍遍地画图

不厌其烦,不废其功

不累不倦,无寒无暑

这是一种“自虐”式画法

更是考古人的孤独、细致与耐心

内容支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编辑/荆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