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文化欣赏7

 j3y1z6w1c7l3 2012-04-30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2010-03-26 10:34:17)

七、玉璜、玉半圆形饰

    也是良渚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玉器,的型制呈扁平圆形,玉可能源于圆形石斧等原始工具,玉存在时间很长,从石器时代直到清朝,都有玉出现。良渚玉器非常有特征,一是玉质纯净少,多有斑斓色彩;再者玉多为素面无纹。一般说来说来良渚玉璧加工粗拙,体现在外边不圆,边部厚薄不均,璧体表面不光,孔对钻错位。但是少数雕琢精致的玉璧面光洁,边沿和孔径规整,很少留下旋钻痕迹。从出土玉的数量来看,玉在当时深受欢迎。玉璜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良渚文化玉器创造性的器型,为后代玉器的造型奠定了基础。
  良渚文化玉器特征
  一、良渚文化玉器直线深而直,线沿光整平滑。
  二、良渚文化玉器折角线深而宽,线底略呈弧形。
  三、良渚文化玉器环线有手工磨接和管钻旋磨两种加工方法,前者线痕浅细,线沿多“毛碴”。
  四、良渚文化玉器射线细密紧凑,接续痕明显。
  五、良渚文化玉器多浅浮雕,利用减地平凸的手法,凸出主要纹饰,强化主题表达。
  六、良渚文化玉器常有“拉锯痕”。良渚玉器镂雕时,先在玉片上掏出小孔,再用“锯”锯去多余部分,俗称“锼”,又称“拉丝”,所用弦状拉条犹如无齿锯条,会在镂孔表面留下拽拉痕迹。
  七、良渚文化玉器纹饰华丽,新创纹样琳琅满目,有:神人兽面纹、束丝纹、绞丝纹、蚩尤纹、立人纹、兽眼鸟纹、云雷纹、蒲草纹。
  八、良渚文化玉器特别注重眼形的琢磨,“良渚眼睛”较之红山文化玉器的“线刻眼”,在细节的刻画上更为丰富多彩。“良渚眼睛”除了单圈、重圈之外,还出现了卷云形、菱形、耳朵形、短直线形眼眶。
  九、良渚文化玉器表面打磨光滑,有些玉件有“包浆”,俗称“玻璃光”。

1、玉璜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玉璜  浙江杭州余杭区瑶山遗址出土

高6.3厘米  宽15.6厘米  厚0.6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玉璜  浙江杭州余杭区反山遗址

高3.75厘米 宽7.58厘米 厚0.55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全图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测图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正反图

龙首纹玉璜 浙江杭州余杭区瑶山遗址出土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玉璜 浙江杭州余杭区瑶山遗址出土

2、玉半圆形饰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一组四件玉半圆形饰  浙江杭州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高约4.55厘米  宽约7.1厘米  厚约0.58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玉半圆形饰四件  浙江杭州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高约3.5厘米  宽约5.9厘米  厚0.46—0.65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7)

                                    玉润墨香编辑整理

                                     转载敬请告知

(待续:八、玉牌饰、玉柱形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