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的辉煌——良渚文化玉器

 东方竹马 2016-11-08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5300-4500年左右。



良渚文化半剖玉璧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良渚文化人面纹玉琮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双孔玉刀


环太湖地区的史前玉器,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经历了一个数量由少渐多,制作由粗糙到日益精致,纹饰由简单到繁复,形体由小到大的过程。



良渚文化玉璧


良渚文化玉器继承崧泽文化玉器的传统,并在其基础上发扬光大,改进了切割、抛光、琢刻、钻孔等制玉工艺,制作了种类各异的良渚玉器,创造出了灿烂的良渚玉器文明。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器玉料以闪石玉为主,出土时绝大部分都呈现出色彩丰富的外观形状,如近山区的余杭良渚遗址内出土的玉器,几乎都以不透明的白色或黄白色为外观特征,及俗称的“鸡骨白”、“南瓜黄”;而半透明的淡湖绿色或青绿色玉器,绝大多数出于上海、苏南、嘉兴等平原地区。



良渚文化玉镯


良渚玉器琢纹的方法有浅浮雕、透雕、阴线刻三种。钻孔打眼技术也已比较成熟,根据孔眼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钻孔方式,琮璧钺环镯等孔径较大的采用空心管钻;璜、梳背、锥形器、管、珠上的小孔多采用小的实心桯钻。切割成坯后,通常使用研磨的方法使器形更加规整,抛光则多使用柔性材料,如皮革、树皮等。此外管钻、切割等制玉流程中留下的痕迹表明,使用解玉砂也是良渚文化玉作工艺的核心内容。



良渚文化玉镯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有璧、琮、璜、瑗、玦、环、镯、钺、带钩、纺轮、匕、勺、“耘田器”(刀)、三叉形器、锥形器、柱形器、半圆形器、月牙形器、圆牌、圆饰、梳背(冠状器)、钺冠饰(瑁)、钺端饰(镦)、杖端饰、端饰、柄形器、弹形器、条形饰、半瓣形饰、管、珠、坠、串饰、人、蛙、鸟、鱼、龟、蝉、镶嵌片等40余种,其中以琮、璧、钺、梳背、锥形器等为主。



良渚文化锥形玉器


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主要见于早中期环、镯、管以及锥形器等少数玉器的外缘,也有个别的圆雕作品。神人兽面图像及其简化与抽象的图案,是良渚文化中晚期玉器上最通行的纹饰内容,而且还是玉梳背等一些玉器的造型源头。平面雕刻的鸟纹,主要见于琮、钺、梳背、三叉形器与璜等玉器上。



良渚文化锥形玉饰


我们的祖先对玉器的崇拜在良渚时期达到了高峰,良渚文化用玉、爱玉、尊玉的精神传播四方,范围可达半个中国。良渚文化巨大的文化幅射力,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良渚文化人面纹玉琮


在夏、商、周时代的许多遗址中,也发现了源自良渚文化的玉器,表明良渚文化始创的玉礼器,成为了商周玉礼器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三代的礼仪制度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良渚文化足以堪称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END·
 

wenwuchina

一个有趣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