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领悟到自信的价值所在——《天啊!错啦!》导读

 石头052631 2021-02-03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16号

让孩子领悟到自信的价值所在——《天啊!错啦!》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

一、内容简介

风把裤衩吹到了兔子头上,能把耳朵穿过去的兔子把它当成了帽子,森林里的动物都喜欢这顶帽子,可驴子却展示了“帽子”的正确用途。当兔子把它当裤衩穿后,尾巴却没地方放了……学会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性,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二、绘本信息

书名:天啊!错啦!

文:[台]徐萃

图:[台]姬炤华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适读年龄:3-7岁亲子阅读,7岁以上自己阅读。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改版第一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封面上有大象、长颈鹿、小猪、公鸡、小松鼠、小刺猬、鳄鱼、仙鹤、小鸟,他们的神情让人不由得发出“天啊!错啦!”的惊叹。在这些动物惊愕的表情里,到底是什么错啦?如此生动的封面,第一眼就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形成了强大的阅读驱动力,让你迫不及待想打开书。

开始看到《天啊!错啦!》这个绘本的时候,也勾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封面上一个个小动物长大了嘴巴非常吃惊的样子,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呢?

加之《天啊!错啦!》这个书名比较口语化,却又颇有听觉冲击力,朗朗上口。书名字体采用幼圆体,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字号的颜色,内心的惊呼“天啊!”采用更大一号的红色和内容呼应,而代表事情的判断“错啦!”采用黑体,有更多凝重感。字体还有惊讶的冲击波带去的残缺感,而背景的蓝紫色透露出压迫感。整个封面颜色错落重叠,但又不失协调性。

【前环】

解析:

环衬展示了一个江南水乡生活的场景,一台老式方桌、一把摇椅、一个矮凳、两个水杯、两支钢笔,两颗树干上拉起的绳子上,挂着一幅和书包,这些都让人们认定,一对父子在此学习,似乎刚刚离去。黄绿色的背景既温馨又不失特有的亲切感。图中的物品在后面都会再次出现,画面的元素都是中国风的,图画也是淡雅的水彩画。

故事读完后,我们应该把前、后环衬放在一起和孩子们找找看,在前环衬的东西最后都被小动物们拿去干什么了,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孩子们的认真和快乐。

【扉页】

解析:

把生活的场景缩小在一栋楼房的阳台上。黑檐白墙、花意正浓的画面就很是亲切。

作者说,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故事: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发现自己分明是庄周,而不是蝴蝶。那么,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书中兔子看到一条内裤是当做帽子呢,还是穿在身上,不知如何是好。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驴子却横加结论。无意要指出谁对谁错,我们希望这本书给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思考,世间没有一样东两是一成不变的,对不同的人来说,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对的。

“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这个故事是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现实与虚幻谁能分得清呢?今天在这里我们也不必深究其中的意义。至于书中既没有庄子,也没有蝴蝶,书中有的只是兔子,应是另一番意境了。

其实在这本书中,蕴含的道理挺多。谁说裤衩就不能当做兔子的帽子呢?谁规定衣服就得这么穿呢?也许破坏约定俗成的规矩会带来惊喜也说不定。这本书给孩子带来快乐,他能理解,这就够了!

    书中的字很少,但是可爱的画面足以尽表其意,还做到了前后呼应,给孩子很大的想象空间。

【第1画面】

解析:

远景晾衣绳上晾着长裤、小背心,衣物在风中飘扬着,这风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第一动力。一阵风将晾衣绳上的一条红色的小内裤刮飞了。

背景是一幅典型的中国南方山水画,素雅的水乡骑楼,停泊中的乌木小船,黛青色的小山安静地躺在远处。整本书的图画风格是清新淡雅的中国水彩画风格,特征十分突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页没有字,画面表达的内容是很明白的,孩子们能看懂。起风了,随风而行的红内裤好亮眼,随内裤而来的还有吹落的树叶。

本书中插图用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因素,树是蓝颜色的。明代的画家仇英画的《南溪图》中,天气特别亮的时候、晴天的时候到室外去会发现远处的山、远处的建筑物、还有树都是蓝颜色的,古人一定观察到这个现象运用到绘画里面。作者借用了传统绘画的因素,小兔子的世界所有的树是蓝颜色的,人类的世界所有的树是绿颜色的,当小兔子进入小树林就是梦幻般的世界,这个世界非常幽深,这个世界里面发生很多好玩的事情。

【第2画面】

解析:

内裤在天空跃过小溪,朝一片绿地红花的开阔地螺旋式飞来。天空充斥着暖黄的色彩给人以温暖如春的感觉,地上一个人打扮的驴出现在画面中,它从船上下来吗?又走向何方?它抬着头发现了这条红色的内裤。

《天啊!错啦!》这个故事,框架产生在2001年,2006年萌生创意,到2008年《天啊!错啦!》英文版在美国出版面世,再到2011年简体中文版诞生,现在2016年版以全新样式登场,已经走过十载。

绘本与电影、音乐一样,都有着自己的节拍。而好故事的节奏是能让读者心情愉悦的。《天啊!错啦!》2011年第一版的故事节奏略显紧凑饱满:第一个对页风把内裤吹上天空后后,兔子马上跃入眼帘,开始了对话思考之旅。

在2016年的这次改版中,相较于2011年版,分别在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部分加了两个对页,前面加入的的对页,将驴子带入故事中,作为桥梁把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衔接起来;后面加入的对页是延伸的一段路,一直延伸到封底,留出故事的余味。增加这两个对页后,节奏明显放缓,避免出现故事突然开始又戛然而止。

【第3画面】

原文:错啦,这不是帽子。

解析:

一阵风把一条裤衩吹在了小兔子的头上。“这是什么?哦!一顶帽子!”小兔子说。这顶帽子非常适合小兔子,上面有两个洞,刚好可以把耳朵伸出去,帽檐上还有一圈松紧带,可以防止风把帽子吹走。但图面的框外有一个声音说“错啦,这不是帽子。”这个话外音是谁说的呢!

长耳朵的小兔子捡到这条红短裤,套在头上当帽子戴,作者岂不是取材于孩子的惯常动作!几岁的孩子时不时把身边的东西往头上套。

读者的目光,也被这条小小的鲜红的小内裤吸引了。当然,在我们眼里,那是一条红色的内裤,那在一只兔子眼里,会是什么呢?作者说,在他的眼里,那只是一个布做的,有三个洞的东西。

本书采用画中音和画外音两线文字线路,讲述的内容是冲突的,冲突如何解决,也是两条线交织的地方,也是故事的高潮。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作者说当初书出版的时候,美国出版社的编辑说你这个书名能不能改成《一顶漂亮的帽子》,但作者希望不要给孩子一个主观的印象,这个究竟是帽子还是裤衩,由当事人决定。放下心中的这种观念,在孩子面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有无限的可能。

【第4画面】

原文:嘿,错啦!这不是帽子。

解析:

其它小动物都高兴的把这个风儿送来的礼物当帽子一一试戴,小兔子一一给予评价,要么太小了,要么就太大了,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帽子真棒。”“这帽子真漂亮!”现在是强化了认识,这是帽子。可画外音却说:“嘿,错啦!这不是帽子。”画外音是驴子说的吗?

亲子阅读本书时有一个难点,就是框线外面的声音不太好读,尤其是面对低龄孩子和读给多个孩子听的时候。在此我们建议: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先看线框里面的故事,等把线框里面的故事弄明白后再加入画外音去阅读。或者找另一个人配合阅读框线外的话,如父母一起加入亲子阅读。由母亲阅读框线里面的故事,父亲负责阅读框线外的话。当需要转接的时候,母亲会说:“这时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说……”然后父亲就去读框线外的文字,孩子们都觉得挺好玩的。

但这个框线外的声音是谁,只有在确认孩子已经懂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才会问孩子:“你认为那个声音是谁?”但也仅限于此。我们不想把这个画外的声音与事情的对错评判画上等号,它应该是中性的,它只是代表着一种社会的存在状态,让孩子直观的体会一下,当一件事发生时,总是有一些与当事人观点不同的旁观者的声音,我们想要孩子们意识到大家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舆论中,有时候这些观点会和自己不一样,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更应该意识到自我选择的重要。

《天啊!错啦!》是以对话为主、画外音为辅的方式展开故事的,加上画面四边的黑框设计,很像看一幕幕的场景剧,这种“你一句我一句”的叙述方式,让故事变得活泼、跳跃。

【第5画面】

原文:听到了吗?错啦!这不是帽子。

解析:

公鸡说:这帽子真迷人!羚羊说:这帽子真酷!看来这帽子得到了普遍的喜爱。而画外音继续在否定:“听到了吗?错啦!这不是帽子。

作品是水彩画的技法,表现的是中国水墨画的神韵。中国南方水乡的风雅韵致,在贯穿整本绘本的水墨风格的水彩画面中,被鲜明地呈现给了每一个阅读它的孩子。绘本中艺术性画面的认知与印象,受限于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往往并不会有太过直观准确的语言或是情绪表达,但这样的印象却也是留在了孩子们的内心的。这种图画书艺术之美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也正是美育自然发生的过程。如果有一天,当孩子画出了让父母惊喜的图画作品,也许不必太过惊奇,因为这正是儿童天生理解力与创造力的体现,或者正是孩子从许多像《天啊,错啦!》这样具有鲜明画面风格的绘本作品中,汲取到了自己的创作灵感。

事实上,孩子会在绘本阅读中接收到不同层面的信息,孩子可能会用开心的情绪与笑容给出非常直观的反馈,陪伴孩子的许多家长相信也是看在眼里。

【第6画面】

原文:天啊!错啦!这不是帽子。

解析:

出现了更多的动物朋友,看来大家戴起来还挺合适,都很喜欢这顶帽子。大家都知道了这是顶帽子。而画外音,也已经到抓狂了,“天啊,错啦!这不是帽子!”

画面的背景像油画渲染过一般,看似随意却很精致。动物们的表情画得维妙维肖,碰到帽子时候的疑惑,戴起来后嘴角那一撇,动物们试戴的时候的微妙景象,真的有股让人捧腹大笑的冲动!

小兔子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认识他的这些朋友,见到他的朋友,我们把它画在一幅画里面,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因素。

作者创作这本书里面安排了一个对话框,整个故事当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对话框,这个对话框的右下角落有一段叙述文字画外音,对外框里面是这本书的故事主角,故事的主角们说了很多话,而对话框里面的叙述语言总是跟故事当中的主角的话是反着的。比如小兔子说这是一个帽子,画外音告诉他错的不对。这个框有点像老连环画小人书,底下有一段叙述文字。

【第7画面】

原文:嗯!没错!这是裤衩。

解析:

出现了谁?一头驴子。它的样子不同于前面出现的所有动物朋友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是一头“人驴”或者“驴人”。

人物形象是充分说明作者的态度和喜好的。作者用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在表达自己的嘲讽,所谓真知或权威不过是成见,代表权威的不过是一种装模作样的人或物而已,他说“这不是帽子,这是裤衩!”

关于儿童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人们往往习惯于将儿童与早期原始的人类放在一起来作对比,因为他们的认知与思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现在的成年人往往认为他们在智力方面比我们差,理解能力、创造力各方面都比我们弱。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某些实例证明:儿童所潜藏的理解力与创造力,是并不比成年人差。其实只是在于信息量的掌握,儿童相比成人更少。至于在其他方面,他们是丝毫不弱的,即使不那么有天分的儿童,他们在艺术上的理解力和创造力都是足以让我们吃惊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把他们教育成为艺术家。

【第8画面】

原文:驴子说的对!

解析:

为了证明自己的“驴见”,它还拿出了一本画册,张大了嘴巴说:“喏,看清楚了,这不是帽子!”长长的胳膊和瞥起的大嘴多少一些不屑。小兔子倾斜着身体看着书页多少有些不能承重。

而与之吻合的是这两页的画外音,“嗯,没错,这是裤衩!”“驴子说得对!”在这里我们可以猜想画外音是什么人说的了吧。

这头一本正经的驴博士特意拿了教科书来说教,作者单单把“驴”这个动物赋予了书呆子的教条形象,很符合我们平素所说的“蠢驴”称谓!

这本充满童趣的绘本,是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开始思考的,凡事并不一定有对错,在生活中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坚持自己的选择!

读过这本书后,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次不就是那头驴子嘛!孩子的各种各样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会在孩子的耳边不厌其烦的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不可以这样做!”自己还自以为是的是对孩子好,孩子在这种要求中慢慢的变得小心翼翼,畏首畏尾。慢慢的我要学会有选择的对孩子说:“你认为呢!”还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第9画面】

原文:没错!就这么穿!

解析:

兔子发现了一顶帽子(人类的裤衩),觉得很好看,其他动物们也都觉得很好看,但这时一个明白人(驴子)告诉他,那不是帽子,是裤衩,并以图画书引以为证。

这下兔子茫然了,彷徨了,他也尝试像人类一样把它当做裤衩穿,但是纠结的东西出来了,尾巴没地儿放了。形势发生了转变,可怜的小兔子迷惑了!而画外音却满意了,“没错!就这么穿!”这当然是驴子的声音。

这种充满内心矛盾和外在困扰的绘本是不乏的,原创绘本《进城》(父子骑驴),父子俩最后也是如醍醐灌顶,顿悟了,和《天啊!错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都能体现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大卫香农的《鸭子骑车记》,故事的初起和《天啊!错啦!》有些像,鸭子骑起了自行车,惹来了农场众多动物的非议。但不同的地方是,那只鸭子没有彷徨,没有纠结,我行我素我快乐。最后引得所有动物都参与了骑车的队伍。两本书对比下来,就可以把中美文化的差异看出个端倪来了。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启蒙,就是使每一个人能够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性”,而创造力正是来源于“能够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性”。把自己的思想依附在别人的大脑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有创造力的。然而在当下的社会,我们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淹没,早已忘记了如何倾听自己的声音,运用自己的理性。

【第10画面】

原文:这就是裤衩!

解析:

兔子照驴子说的做了,可是麻烦也接踵而至。所有的动物们都认为小兔子穿错了——帽子应该戴在脑袋上!于是兔子和猪、刺猬、大象、母鸡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问题来了,兔子的动物朋友们惊讶了,“你怎么了?”“这不对”“那是帽子!”

谁对谁错其实本就没有那么重要,世间没有一样东两是一成不变的,对不同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对的。

其实图画书讲不讲道理是不重要的,但是这本书里的道理,我希望孩子能慢慢体会。因为,我不想让孩子觉得老师讲的话一定是对的,书上的道理一定是对的,爸爸妈妈说的话一定是对的……

没有什么是绝对对的,即使所有人都认为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退一万步来讲,对的还是错的也没那么重要,唯有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心声,知道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兔子的彷徨,是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写实。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追求社会认同,所以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寻找着那个认同,一旦不同出现,一定会引来太多的评价,被评价的人往往无处可逃。

【第11画面】

原文:别理他们!这就是裤衩!

解析:

动物朋友们看到都惊呼:天啊!错啦!小兔子犹豫了,它到底是帽子还是裤衩?

大家一起惊呼:“天啊,错啦!”而画外音则强烈地说“别理他们,这就是裤衩!”矛盾激化了!如何解决呢?

中国原创图画书,如何体现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有很多种,图画,符号,思想,题材均可表达中国元素。比如中国画的色光的运用,以及异时同图的表达方式,都是中国元素的表现。最体现中国元素的地方,恰恰是他的选题所传达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有很多点可以去探讨。

图画美得惊人,融入了中国特色的山水画感觉,所有的小动物表情可爱,色彩艳丽但是不失真。那条红色的小裤衩被有趣的戴在不同小动物的头上,看着就很搞笑,也难怪孩子会喜欢。但是故事的发展又让人另有所思,简单的意思不过是只要你快乐,你高兴,裤衩也可以戴在头上,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的身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重要的就是它是否给你带来了快乐。书里面有只驴子,它就像我们,对一切事物墨守陈规,没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世俗着,被教条着。天啊,错啦!看来错了的是我们啊,呵呵…

关于对与错这个辩证观,太中国化了。我们总喜欢有一个对与错的结论。

【第12画面】

原文:别理他们!这就是裤衩!

解析:

这一页,可贵处就在这里,小兔子冷静地想了想,有了主意!“哦,我知道了”它知道了什么,它在做什么?它的行动说明了它的想法。扯去边框,打破约束,解放思想。

当小兔子思考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欢快地戴上“帽子”的这一页,对字体、字号、颜色都做了调整。小兔子说的那句“哦,我知道了!”改为垂直如箭头一样的设计,笔直地从上而下一字排开,像一支俯冲的箭头,铿锵有力,直直地冲向边框——而边框也已经被打破,而那句画外音“别理他们!这就是裤衩!”被冲出边框的颜料冲得七零八落。被溢出的画面冲出边框,寓意独立思考的力量胜于外界的声音。

这里是两条线索交织的地方。如果非要挖出什么深意,那就是“自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因为在我们看来,人和驴子也没有错。小兔子决定听从自己的选择,那么驴子和人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大家彼此尊重。

我们想对孩子们说,没有一样东西的用途是一成不变的,对不同的人来说,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对的!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在文字的使用上,选择了“对话”而不是“叙述”。我们不想做任何定论,希望由读者自己来做判断。

另一个展现作品的细节是背景颜色。故事一开始背景色是偏暖的,暗示小兔子的心情是积极向上的。遇到几个小动物后,小兔子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想法,它迷茫了,此时背景色开始转冷;当小兔子最终明白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时,背景色又转为暖色,暗示它快乐高涨的心情。

最后小兔子经过种种折腾开始选择究竟红色的东西是做裤衩还是做帽子,于是他就走到水边在湖边照了照镜子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决定,听从自己的声音,他觉得这就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于是小兔子就把相框破坏掉了,颜色流出来,把反着对着干的声音埋没掉,最后小兔子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帽子。

就是兔子的思考,兔子的顿悟。“我想明白了!” 故事中,兔子只想了几分钟,但是人生中,这一思考也许会很长。无论如何,兔子在思考了,开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开始学会选择,开始面对自我。

【第13画面】

解析:

还好,在彷徨和纠结之后,兔子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自己的所愿。就是一顶漂亮的帽子嘛! “这是顶最棒的帽子!”画面的表现也让人十分舒畅!我们注意到,画外音消失了,边框被打破的时候,就是画外音消失的时候,此长彼消,在于我们勇敢去做啊。

这个让孩子哈哈大笑的故事,说起来似乎很简单,用图画的形式将故事讲完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保持活泼有趣的风格,要会画画,更要会讲故事。

红颜色来讲对小兔子来讲意味着什么,小兔子认为是一顶帽子,但是对于人来讲它就是一个裤衩,对于其他的小动物来讲这个东西是什么?其实对于其他小动物来讲这个东西无所谓是什么,因为这些小动物见到兔子当成帽子还挺好看的,这些小动物认为它就是一个帽子。对于我们来讲是什么?作为作者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有一个大洞,上面有两个小洞用红颜色的布缝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认为是帽子或者裤衩。

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犯了一个“错”——原来,小兔子的喜怒哀乐全因别人而来。于是,这个故事以小兔子在两种声音中徘徊思考收尾,让小兔子自己做选择。

【第14画面】

解析:

第一次看到《天啊!错啦!》,忍不住的满心惊喜,惊的是中国竟然有这样优秀的原创绘本,喜的是我们的原创图画书其实可以这么好!而在惊喜之余,又忍不住有些许失落,《天啊!错啦!》的作者徐萃、姬炤华是一对台湾夫妇画家,但这本书却是在2008年由美国首次出版,而后又在加拿大和台湾地区相继出版,在国外获得读者和专业人士广泛好评后,才由二十一出版社于2010年底在国内引进出版。

一本优秀的原创儿童图画书,为什么在国内的出版之路走得如此艰辛?中国的原创绘本究竟怎么了?是作者们的水平问题,还是出版业的问题?原创绘本该怎样才能真正走向繁荣?

其实,原创绘本的缺乏是由国内整体阅读状况决定的。儿童图书购买的决定权主要在家长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但普遍功利性比较强,家长期望通过阅读让孩子提早识字或者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体验阅读本身的乐趣。更有的家长认为“无字不成书”,买书就是买“字”,而绘本通篇都是图画,字数不多,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阅读。由此可见,国内对绘本的认识存在一定误解,中国原创绘本要真正繁荣起来,还必须继续加大推广绘本和亲子阅读的力度。

【后环】

解析:

结尾是所有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戴在头上、穿在身上,只有驴子惊愕不已。

作者也没忘记再讽刺一把,这位驴兄再次回来,惊讶得大跌眼镜!所以在封底它的眼镜不见啦!驴子从惊愕的那一瞬间,也开始思考了。

看完故事,我们再回味一下那个哲学命题,是一顶帽子,或者不是一顶帽子,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也会有自己的取向了吧。

我的问题这个话外音是谁说的?画外音我认为是成人世界的所谓权威和固有见识的声音。

设计的特别巧妙对不对?前环衬和后环衬遥遥呼应,给每种动物都搭配了一顶合适的“帽子”哎!

这些动物只是书的配角,如果你只读正文故事,甚至会忽略掉这两页。但是,作者用心画了,而且真的是特别赞的创意!你看,我前文配图那么多的动物,其实都浓缩在这一个后环衬的页面里。

【封底】

解析:

翻开封底发觉了反差,小驴全身穿得像人类一样,鞋子、衣服、裤子,还有领带。封底处加入了两句话:一句是驴子说的,一句不知道是谁说的。驴子在路上不断嘀咕,坚持着自己的立场:“那不是帽子!”而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声音却有着不同的想法:“那就是帽子!”“那就是帽子!”这句话是小动物们说的吗?还是故事外的“你”的声音?这正是作者的设计,让故事结束后让带给读者思考与回味。没有谁对谁错,思考本身才是魅力所在。

这本书无论成人还是孩子,读过后都觉得很有趣。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模仿书中的情节,找个东西当帽子,然后会让家长说:“天啊!错啦!”家长夸张的语气和表情,一定会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是不是也很增进亲子间的浓厚感情呢?幽默的书还隐含着一个道理:“物为何物并不重要,物为己所用,方有意义。”

《天啊!错啦!》希望让孩子们知道,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并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和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的时候也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允许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去统一答案。在此之后的游戏其实也是遵循着这个原则的。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既有趣味性,又发人深思。小兔子就是那淘气可爱的孩子,那头驴则是大人的代表,孩子在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很多的天性被大人扼杀掉了。中国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比较逊色,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我们给孩子制定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你不能这么做,应该......”;我们对孩子呵护过度,“你不敢这么做,不然......”噢!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受局限,越来越小心翼翼,一个天才就被毁掉了!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不能选择性的说一些“不能、不敢、不要、不许......”这样的话呢?请给孩子无限的空间吧。

通过可爱的动物,搞笑的说法,让孩子们增加自信,驴子像人类中的大人一样,经常强行或者把死板的东西压在孩子们身上。而孩子像兔子一样,在疑惑,思考,和更多同伴的讨论中得出自己的想法,这个绘本用了不一样的方式让孩子领悟到自信的价值所在。

很佩服作者的幽默细胞,小小裤衩也能引出这么有趣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很多趣事,想一想长大成人生活依旧,只是自己少了一颗童心,才没有那时那般快乐了。

基于这个故事,亲子阅读可以设计一些讨论和游戏,希望可以延伸孩子们的思路。是裤衩?还是帽子?谁对谁错?哈哈大笑中埋下独立思考的种子。

四、作者信息

徐萃和姬炤华,台湾的一对夫妇,这是他们的第一本图画书,2008年在美国和加拿大首次出版以来,获得了读者和专业人士的好评,一直到2011年1月才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引进出版。这是2016年改版的作品。

姬炤华画家、艺术推广人、从事了十七年童书插图的资深插画家,所获奖项包括:建国五十年来(1949——2000)全国科学连环画、漫画、插图大展银奖、波黑《犀牛》杂志漫画第一名及特别荣誉奖、比利时olen国际漫画节第二名、日本读卖新闻社漫画大赛优秀奖、冷牧国际漫画邀请赛金奖、入选欧洲漫画双年展、入选欧盟波尔图国际漫画节等。为著名文化刊物《读库》画藏书票“书中岁月长”。

他们从1997年开始为孩子创作童话和插画,其中童话《青蛙与天鹅》获2006年冰心文学奖,插画作品《童话庄子》获“台湾读书人2005年最佳重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