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学・阿旃陀石窟

 板桥胡同37号 2021-02-03

Azhantuo Shiku

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印度佛教石窟寺。位于孟买市东北约 300 公里处。开凿约始于公元前 2 世纪,7 世纪后终止。8 世纪后荒废。19 世纪初被发现并开始研究整理,为名扬世界的印度重要古迹。

阿旃陀是温迪亚山脉中的一个马蹄形山崖,现存石窟共 29 座,以中央诸窟年代最早。石窟分佛殿、僧房两大类,以后者为多。按印度佛教石窟发展阶段划分,属于早期佛教石窟的有 9 号、10 号、12 号等窟;属于笈多王朝时期者则有 1 号、16 号、17 号、19 号等窟。其中 19 号窟属佛殿式,门面以中央莲花瓣形卷窗和双柱门廊组成,墙面遍施佛像及花纹雕饰。殿堂进深 14 米,高宽均为 7.3 米,两边的列柱、正中佛塔和檐部等皆有佛像和各类浮雕,建筑与雕刻之精美,都属印度佛教石窟之冠。

阿旃陀石窟的壁画,是印度古代壁画的主要代表。早期石窟壁画之一是 10 号窟中的《六牙象本生故事图》,约作于前 1 世纪,现已严重残损。其中较完整部分表现六牙象和象群生活于林莽中的画面,举凡水沐、歇息、觅食、窥伺猎人等,神态皆栩栩如生,反映了印度艺术善于表现热带丛林生态的特色。笈多王朝时期的壁画主要见于 1 号及 16 号、17 号等窟。16 号窟的《王子出家图》和 17 号窟的《王后梳妆图》约作于 5 世纪,1 号窟的《莲花手菩萨像》(见彩图)则作于 6 世纪末或 7 世纪初,均属上乘之作。17 号窟的壁画遗存最丰富,除《王后梳妆图》外,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幅图画,表现诸天神像、仕女集会、飞天翔空等情景。笈多王朝是印度古典文化繁荣鼎盛之时,这时期的阿旃陀壁画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人物神态端庄优雅,色彩绚丽丰富,堪称为世界艺术的瑰宝。(崔连仲)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正文

      A

      阿巴坎宫殿遗址

      阿拜多斯遗址

      阿布维利文化

      阿迪纳文化

      阿凡纳谢沃文化

      阿夫拉西阿卜城址

     阿卡得文字

      阿克别希姆城址

      阿里卡梅杜遗址

      阿里库什遗址

      阿马尔奈遗址

      阿那萨吉文化

     阿契美尼德时代考古

      阿舍利文化

      阿苏尔城址

      阿伊尔塔姆城址

      阿伊哈努姆城址

      阿育王石刻和石柱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序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序言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正文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