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旃陀石窟,天国与人间在此接壤!

 七烟 2021-05-05
(Ajanta Caves)阿旃陀(ā zhān tuó)石窟,《大唐西域记·摩诃剌侘国》称之为阿折罗伽蓝及石窟,是一个位于印度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大约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后7世纪期间建造。

图片


石窟始建时,正值阿育王时代。石窟内的壁画及雕塑被视为是佛教艺术及世界绘画艺术里的经典。

石窟群中央部

图片

©AJANTA 石窟寺院と壁画

学界一般认为依崖开凿岩窟,起源于古埃及中王国时代,至新王国时期发展为石窟寺,后经波斯传入古印度,并演变为佛教窟寺。现存最早的印度佛教石窟,约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系按当地木构庙堂形制开凿,窟体形制椭圆,单穴一门,有的附有群象朝拜佛塔浮雕,但尚未出现佛的尊像雕塑。

阿旃陀石窟的建造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窟(caitya),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訶羅窟(vihara),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集会、修道的场所。

图片

图片


阿旃陀石窟第1号窟曾是最后完工的一座,也是装饰的最漂亮的一座。这里的莲花手菩萨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著名的标志性画作(成于公元7世纪)。菩萨右手持青莲花,双眼半睁半闭,略带忧愁的冥想神情,身躯微弯,姿态优雅。流畅的线条和明暗交替的手法,展现出躯体特有的弹性和柔软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旃陀石窟第2窟,开凿于六世纪上半叶。主要有门廊、大厅、神龛过厅及佛龛。

图片

千佛图

图片


第10窟是阿旃陀石窟最早的支提窟,规模比较大,平面为纵长方U形,支提窟内部有列柱支撑顶部·后殿岩体雕凿成佛塔丶存放佛陀舍利。

内部

图片

©AJANTA 石窟寺院と壁画

第9窟也是支提窟,外面佛像为笈多时期(5-6世纪)雕刻

图片

©AJANTA 石窟寺院と壁画

图片

第16窟男女飞天像

图片

©AJANTA 石窟寺院と壁画

图片

©AJANTA 石窟寺院と壁画

图片

©AJANTA 石窟寺院と壁画

图片

©AJANTA 石窟寺院と壁画

图片

阿南尊者

第17窟位于阿旃陀石窟中段。根据铭文记载,为伐卡塔卡(Vakataka,约250~550)国王诃利斯那(Harisena,约475~510在位)的一名封臣所捐资,开凿于五世纪下半叶。

图片

帝释天与飞天

图片

天界

图片

听法图

19窟位于石窟中段。约开凿于五世纪下半叶,属于后期支提窟(caitya)。平面呈马蹄形,窟外设庭院。洞窟形制与前期支提窟相同,所不同的是后方的窣堵波基座正面设龛,内雕立佛像,大厅和侧廊间的列柱柱身、柱头及窟顶横梁凿有许多佛龛,壁面饰彩绘,这些与前期支提窟有很大的区别。

图片

第19窟,窟门外壁面及庭院侧壁有大量的浮雕装饰,比前期石窟更为精致。除佛像外亦雕有大量天神,其中以前庭右壁之龙王和龙妃及支提窗两侧之药叉最引人注目。门柱旁二像龛分别刻画燃灯佛授记和施土供养的题材,突出布施功德的主题。雕像匀整地罗列于石柱、飞檐、壁龛各处,部分造像体量比真人高大,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准,也是佛教鼎盛时期石窟建筑的最佳代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公元638年,一心求取真经的大唐高僧玄奘,来到南印度的摩诃刺佗国。几年后,回到长安的他,向门人讲述了当年的经历:“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嶂,重峦绝巘(yǎn)。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阿折罗阿罗汉所建……”

图片

本篇写的简短,以图为主,以后抽时间会更多介绍阿旃陀石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