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

 大侃说 2021-02-03

不迁怒,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看似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日日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颜回是孔子的第一门生,孔子说颜回好学,用两条标准: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就是发生什么事,就对什么事发怒,不要因为这件事的怒气转移到别的地方或别人身上。

夫妻吵架,有的喜欢摔盘子,掀桌子。这并不是盘子的错,也不是桌子的问题。只是被迁怒。

今天上司批评你了,回到家看到孩子没写完作业,在看电视。在公司被压抑的情绪很容易迁怒到孩子身上。

武志红说:因为一个人,你受伤了,你痛了。

为了减轻这疼痛,你把另一个人拿过来,当作治疗前一个人留给你的伤痛的工具。你说这是爱,但这时创可贴式的爱。

这样的爱对另一个人非常的不公平。               

托马斯.摩尔说:你要理解你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它有某种深奥的内涵,帮助你生活变得有意义,如果你确切地知道什么让你生气,你在和谁生气,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场和事情的重点,以及该如何在情感上加以处理。

“不贰过”,是说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遍。都知道“不要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但每次还会犯,除非让你感受到了“痛”才会记住。人总是被习惯左右。

富兰克林希望在任何时候不犯任何错误,或者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但不久发现,实际要做到比想象的困难的多。光靠抽象的相信完善自己,不足以防止过失的发生。习惯利用一时的疏忽,理智有时候又不是癖好的对手。

为了养成完美品德的习惯,他做了一个表格。列了13种品德。从第一种开始,各个击破,每天反思自己,如果违反就用笔标识。直到不再犯。

实际上每个人犯错误的品种很少,如果列到纸上,用手指头都能数完。犯错多是因为一个错误犯了几千次。

就像开车,有的人在一年之内扣分很多,而有的人一分都不会失。这都源于习惯。我曾在一个地方违章三次。如果不去交罚款,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被罚。只有罚的让你感到痛,才会到这个地方不是习惯的去开车,而是有意识的去纠正。

这就为什么说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反思能力。反思每天的过失,有意识的去改变。习惯存在于潜意识里,在意识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催动你的行为,它不分好与坏,只会听从意识的命令。因此有意识的把好的习惯注入潜意识里。就会让坏习惯越来越少,而做到“不贰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