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与接纳

 大侃说 2021-02-03

平衡情绪的重点,就是要认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来自于内在,这是通往内心和谐的第一线索。

罗伊.马丁纳

情绪中的起伏与执著的内心有很大的关系。有了执著,才不会接纳,没有接纳,就会产生对抗。对抗就会用情绪表现出来。

当无法改变别人时,那就接纳。接纳的本源就是改变自己。不要想着去改变他人,包括孩子,夫妻。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从对方角度去看待都是合理的。只有接纳才能平衡情绪。

要接纳别人,首先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当你接纳自己,就不会埋怨。没有了埋怨,内在外在都是和谐的。

情绪失控时大多有了埋怨之气,埋怨自己,埋怨他人。最先受伤害的就是身体,第一感觉会觉得胃部堵的慌,本来的饥饿感,瞬间被情绪填满。就像一句常用语“人都被气饱了了”。现在看是有道理的。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消化系统与迷走神经有关,迷走神经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当有情绪的时候迷走神经就会罢工,随之消化液的分泌,胃肠的蠕动就会减慢或暂停,从而让胃口变差。只有最终接纳,情绪释放了,才能逐渐恢复。

促进自我接纳最有力的激励词就是“我爱自己”,当爱上自己,才会爱万事万物。

那些在生活中经常埋怨自己的人,也是不爱自己的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孩,你可以想象这个小孩就坐在这里,你却在指责他,这个小孩会表现的无所适从。

不爱自己,情绪上都会表现出来,甚至对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也会失去兴趣。这是不爱自己一种外在投射。

不爱自己,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也容易失去耐心。心情好时,会爱到窒息,满足孩子各种物质需求;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的任何不符合你期望的举动,都被认为不听话。这并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是按照我们原本的样子接受自己,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而不是“溺爱”。

在赞同自己的同时,生活中的一切恢复正常了。甚至健康,和子女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都会变得和谐。

接纳并不意味同意或是放弃原则,而是不带批评的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即使令人有不快之处。

《圣经》十诫说:爱你的邻居,如同爱你自己,就是要我们先毫无条件地爱自己,当我们不能接纳别人的本来面目时,就是施加伤害在自己身上。

潜意识会告诉你,我们所排拒的每一个人,都反映出我们所排拒的一部分自我。

爱是接纳的前提,不以任何条件的爱自己,你已责备自己很多年,这毫无用处,试着赞美一下自己,看看会发生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