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与行,舍与得

 大侃说 2021-02-03

曾经有一个人,他拥有满山谷的针。一天,耶稣的母亲寻来,恳求道:朋友,我儿子的衣衫已经破烂,我必须在他赴圣殿前将衣衫补好,你能否施我一根针。

那人一枚针也没有施予,只是进行了一番关于施与索取的演说,让她儿子前往圣殿前转告他。

纪伯伦的施与索取

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两个启示:

第一:知道不一定做到。知与行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就像家庭教育,你手里拿着手机,却在批评孩子不读书;你看着电视,却在责备孩子打游戏。你要知道,身教大于言传。行大于知,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讲再多的道理,不如自己做一次。

韩寒在《后悔无期》中说:有人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终生践行所知,成为历史上两个圣人之一。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俊,奉行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于是改名陶行知。

首先知道,再去做到,志有定向,知行合一,日日不断之功,温故而知新。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其中的道理,两千年后,还在应用。因为这是人之本,事之源。想要美好的人生,就不能脱离知与行。

第二:有舍才有得。大学里讲: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一心敛财就会导致民心涣散,其相反的道理就是耗财才会民心凝聚。

舒服在于先有“舍和给予”,才会舒服。人生处处在舍与得当中。舍看起来给别人,实际是给自己。只有懂得赞美别人,才会得到赞美;懂得帮助别人,自然有人祝你一臂之力。

舍与得也是因与果。舍是因,得是果。心中充满无限的慈悲,才会把慈悲给予;心中充满苦闷,只会给人以抱怨。没有人喜欢和抱怨的人在一起,最终只剩下和自己一样的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对于自己,你把时间给予读书和学习,而不是虚度和游戏。最终得到智慧与充实。有了智慧,也就有了行之始。

打扫房间的第一步是要扔掉杂物,这样才会腾出空间,让新的事物进来。写作你不删去冗长的赘语,便无法得到精简的短文;能用一个字,就不要用两个字。舍与得的智慧处处在日常行为中显现。

人生说起来简单也简单,复杂也复杂。简单就是把知道做到,懂得以舍为得的妙用。复杂来自只知不做,只有得没有舍,这也成了人生苦恼的因。就算再努力,也摆脱不了,因为顺序错了,人生也就错了。

《四十二章经》写到: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