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闺女去追星

 大侃说 2021-02-03

人生三个阶段很重要:3岁,6岁,12岁。人们常说:3岁看大,6岁看老,而12岁是人生第一个成熟年龄。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欢,自己的讨厌。

这个时候会发现父母只有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孩子进行愉快的交流。如果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交流往往无法深入。

这也是很多父母在子女教育上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父母聊天,没说几句就抬杠,因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里。

我们也曾经年轻过,但在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也就没有追星的概念。

所以当孩子“追星”的时候,大部分父母先想着怎么阻止,但在她们这个年龄也不是你想阻止就能阻止的了;说的说多反而越来越不喜欢对你说。

其实有标杆是好事,不能一棒子打死。曾经也极力反对,孩子每次谈起喜欢的明星,总是反对她。没有人喜欢反对,所以她就不喜欢再说了,但并不表示她不追星了。

读了这么多书,写了那么多文章,在自己孩子身上,却用了单一的角度。经过反思,我改变了沟通的方式,去寻找共同的话题,这样才能建立信任。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了解孩子,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想法,孩子虽是你所生,或许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不一定知道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纪伯伦在《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写到: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

“我是谁”一直是困扰哲学家的问题,更何况了解孩子。成人们很容易被批评,嫉妒,恐惧, 焦虑所困,却不知如何摆脱,因为没有深入的了解情绪的来源。

只有找到来源,才是走向了解自己之路。大部分人不去探究,所以就有了“人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事实。

当改变了看待追星的角度,就有了交流的基础。其实也并不是父母想象的他们没有分寸。大多是喜欢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帅,喜欢在同学间炫炫。

有了这样的基础,交流多了起来。当知道跑男来青岛录节目,女儿想要去看看,我说:我陪你,就这样在周末体验了一把“追星”的疯狂。

第一站奥帆中心,走在路上,看到一群群带着青春稚嫩的学生们急匆匆的跑过,闺女说:你看,这都是来追星的。

成人的世界很难理解这些行为,当参与进来就会明白,跟着他们的激情也很有乐趣,不必掩饰自己带着面具的生活。

我说:谁没年轻过,年少就该轻狂,只要愿意追求爱好是件好事,别走火入魔就行。闺女说:我知道。我就是来看看,拍张照片,好发给同学。这才真正理解她来的原因。

第一站去晚了,他们已经到了海水浴场,我们又来到这里,狂奔在木栈道,旁边的人笑看我们的疯狂,就像开始我笑那些疯狂的少男少女一样。我们俩一笑而过,继续奔跑。

到达这里,已经拉上警戒线,我说:你要学会观察,你看沿着沙滩没有警戒线,从这里绕过去。

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实际距离拍摄的地方非常远,声音也听不到,更看不到人的样子,但是粉丝们不断的呐喊,XXX生日快乐,XXX又躺下了。开始我还不适应。

闺女说:有的是假粉丝,花钱雇的,以免没人来的尴尬,我故作惊讶,说:是吗?我想如果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来,肯定会吵架。

我说:既然来了,也要呐喊助威,我抱起她,开始随合大喊起来,XXX我爱你,反正他们喊什么,我们喊什么。

只拍了几张照片,她就说:走吧。我说:为什么不看了,好不容易来了,她接着说:我就是想体验一下。

其实,她比我们有分寸,知道适可而止。只是父母过度的担心,造成了不愉快的沟通。

最后,留下一张追星的纪念来铭记这段经历。年轻有激情真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