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贴春联【征文】

 冬歌文苑 2021-02-04

贴春联

乡下人家的年味儿,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开始,就在这大地上和人心里漫延了。

每年的腊八算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是被轻轻开启了,于悠闲自在不紧不慢中,大家都开始为过年忙忙碌碌起来了。

都说过年过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对此,我深有同感,比如说这放鞭炮燃放焰火,就是视觉与听觉上的感觉与氛围,而这一副副春联一个个福字一盏盏大红灯笼,就是视觉上的感受与氛围,仿佛缺少了它们,这过年就缺少了一种氛围一样。

杀年猪,赶年集,买年货,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乡下,许多的东西,都是能提前干了的,但这贴春联,则是一定要等到这大年三十才能做的。

儿时的春联,基本上都是村里的所谓的文人用毛笔书写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日子还不富裕,所以,买上一张红纸,去村里文人的家里,求上一副春联,也能把这种过年的喜庆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给表达出来。

而村里高小毕业的父亲,也算是一个文化人了,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不少的乡里乡亲,都会到我们家求春联,收拾好一张大方桌,准备好笔墨,还要准备好一本春联书,根据各家不同的需求,有父亲亲自提笔书写,就这样你来我往,热闹非凡,一连着很多天,我们家都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是络绎不绝,都是乡里乡亲的,父亲书写春联,都是免费的,是分文不取的,但是乡亲们也都是不好意思,不管是烟啊糖球啊瓜子啊什么的,多多少少地带上一些。

看似简简单单的春联,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春联,一般是有三部分组成的,即上联下联与横批。写春联时,就要考虑到主人家的需求,比如说今年求联人家里刚刚娶了媳妇,春联该怎么写,比如说求联人家里刚刚添了丁,春联该怎么写,比如说求联人家里有人金榜题名了,这春联该怎么写。春联是传统的中华文化,更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红纸黑字,龙飞凤舞,一副副的春联,贴于一家家的门楣,这浓浓的年味儿,就这样在你的视线里,一点点地扩散,一点点的充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字体,那一副都值得好好品味一番,是的,阅读带着浓浓传统中华文化韵味儿的春联,也是一种享受。

和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一样,春联,也带着浓浓的中国味儿,和弥漫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春联,不受地域范围的约束,内容可以不同,但贴春联的习俗却是一样的。

如今,又是腊月,又是一年过年时,那一副副春联的影像,就早早地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们对仗工整,它们平平仄仄,它们泛着书法与文化的气息,它们将这一枚枚浓浓的文化符号,贴在千家万户的门楣上,于遒劲有力,于隽永清新,于喜悦喜庆里,把过年的氛围,给衬托得浓浓的。

年年过年,年年贴春联,于是,跟随着这一条条的红,那喜庆的热闹的文明的文化的和谐的感觉,就一起向你袭来,这种感觉暖暖的,让寒冷的北风,瞬间都变得无能为力。

当这春联铺天盖地时,这中国年啊,就已经在人间恢宏启幕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姜利晓,河北省邯郸市人,在《星星诗刊》《中国诗人》《散文诗世界》《奎屯文学》《葡萄园诗刊》《鲁西诗人》《牡丹》《火花》《中国散文家》《五月风》《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佛山文艺》《解放军报》《宁夏日报》《内蒙古日报》《羊城晚报》《海口日报》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获全国性征文奖100余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