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字:“教”需惩戒

 侯清海孤独一刀 2021-02-04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当开车路过一间幼儿园时,院墙上那排鲜红的广告语,总令我心升厌恶。因为,这“理”虽然没有错,但是“道”却是谬误。

其实,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玩耍的天性,将还没有正式进入学龄年纪的孩子,推上学习的繁缛当中去。这样表面看上去“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最大程度的“拔苗助长”。

如果过早的将孩子推向学识中,会令孩子失去童真,更重要的是令孩子失去想象力。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孩子是十分可悲而且可怕的,只充当一个接受的容器。

另外,孩子过早的学习,便会过早的接触书写。就孩子的年龄来说,过小的手掌、手指力量都不够。长时间书写,手指容易疲劳,最终导致许多孩子书写时拿笔的姿势不正确。

这些都给“教”提出了一个严谨的时间表,就是要“因岁而教”,不能过度的拔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如百花争艳,层出不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似的,杜绝伤害、体罚孩子。

体罚孩子这肯定是错误的做法,但是惩戒不能简单的与体罚相等同,正确的惩戒应该是教育中一道鲜明的抵制错误的界线。换一句话来说:孩子犯了错就应该让他明白自己的错处,并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当相应的惩戒。如果一味的鼓励性评价,错与对如何鲜明的划分?

一直以为,几千年下来老祖宗的“戒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戒尺”下不是也出现了众多英豪,众多能人吗?

想想,教育与惩戒并不矛盾。

教是为了不教,为了知识与经验的传承。去除糟粕,吸取精华。确实,惩戒在扬长避短中起了应有的作用。我们在反对体罚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孩子受挫方面的教育,一个经不起挫折的孩子,更容易走向扭曲的一面。

其实,古人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给予了我们深沉的思考。

“教”字其实也挺有趣的。在甲骨文中,右边是个“攵”字,读作 pū,是部首字。“攵”同“攴”字,有轻轻击打之意。古时同“扑”,有戒尺的意思。而在“教”字中是手上拿着棍子教育孩子学识的样子。

左下方是个“子”字,左上方是二个“X”,给人以成人教授孩子舞动着教鞭学习的场景,上面二个“X”好似成人教授中的言语,又像孩子朗读时的声音。

可见,古时创造“教”字之时,便是以“戒尺”强势要求孩子学习的样子。当然我们不能将它简单的理解为“粗暴”的强迫,教育必须是有一定方式的。

从“教”字,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教”是由外到内将成人的经验学识传输到孩子身上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果简单的只是说教,并不能轻松的识记,容易忘却,所以要强制学习。

孩子的自觉性也是反复多次而形成习惯的,而要固化这种习惯,确实不是几言片语便可以形成的。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与经历才能促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因此“惩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鞭”也不是随便乱舞,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看来,教育不单单是鼓励,也应该有一定的惩戒,至少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所犯错误在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教,应该因人而异,惩戒与鼓励同样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