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芙蓉树 4

 徐树爱 2021-02-04

   (一卷回帖总汇里,忘了一句:感谢诸位,我的一字之师!)

“咱这学校当初是文庙,文庙的东西厢房里办过师范学校,分前师后师,我父亲就是这里前师毕业。那是1944卉原县府在文庙建了简易师范,四座标准教室,招收生二百名左右,除孔子大殿,其他房舍都归学校使用。我父亲就是这里的学生,前师毕业后就当了私塾先生。我小的时候,他常带我来这里玩,通往大殿的石阶磨的光溜溜的,有一次我还在石阶上滑到碰破了鼻子呢。”老耿回忆说。“奥,这学校前身够风光的啊!”方晓应声道。

   老耿以手托一托眼镜,继续说:“嗯,鬼子来了,文庙给毁了一次,国军共军在这里交火,文庙就彻底毁了。唉!”他又托一下眼镜,说:“文庙被炸得一片狼藉,残垣断壁,一片瓦砾大殿烂了厢房毁了,古柏也给炮火烧焦……解放后,黄河险些决堤,文庙的残砖乱石还有石碑防汛抢险1954年国家就在文庙废墟上建立这所学校,新来的校长指着门前这棵芙蓉树,说‘学校就叫卉原芙蓉中学’”“好美丽的名字!好有文化底蕴啊,这学校。”方晓说。当他听得入神,他握铅笔的手就停在半空,目光炯炯的看着老耿的脸。

据说文庙大殿金壁辉煌与故宫金銮殿一模一样,只是比金銮殿低了一砖可以想见当初的风光:每天晨昏蒸气升腾雾霭笼罩古柏,钟声宏远,香火缭绕,四季常青,古柏丛中靠近西厢房有石碑数座,赑屃驮碑,碑文多记载文庙史和本界学子入泮的名单以及什么年代,什么人建立,什么人撰文等内容,落款多用天干地支纪年那时卉原历界七品官及其下属官员当地名儒与豪绅年年都应约前来祭孔陈列整猪、整羊、牛头、全鸡全鸭、全鹅等祭品,县官主持祭孔仪式,鼓钟齐鸣,吹奏阵阵,大家分等级顶礼叩拜,主推着科举考试。

     老耿说:“那时县衙在北街东段,盐务局在主街与东西巷交叉口,还有中药铺鞋店服装店还有一两家档铺经营旧贷。南北纵向一条短小的街道,一作坊铁匠炉木作铺,还有馒头房。门面可是很整洁,聘请掌柜的、顾佣学徒工,合资买卖都有董事会,私人买卖由商家自主管理他们自己的生意经讲诚信求质量,让利回头客酱菜、糕点加工美观香甜

    “繁荣总比衰败好啊!什么资本不资本的,大家心知肚明,穷日子好过吗?”短暂的沉默,老耿继续说:“那些店铺,那些作坊,有的中途倒闭,大部分商家1956按政策自愿地加入公司合营,有的业主还纳压息,许多商人成了工商业的职工 听到老耿说出这样的话,吓的方晓的脸都煞白了,他眼神因为惊恐而游移不定,他赶紧去门口,打开门,探出头左右看了看,缩回来,把大门使劲地对掩一下,说:“嘘!小声点,别让人听见。”“听见咋了?四人帮都完蛋了,还怕啥?唉!都过去”!

     对比过去的鳞次栉比的店铺,整个卉原县城的工商业发展了还是萧条了?专家现在小心翼翼地研究着究竟雇几个人才是资本家,是两个还是三个?过去的等级制没有了,农业非农业户籍泾渭分明地诞生了。印象最深的是百货商店营业员的冷脸,市民狡狯和非农业阶层的慵懒,惯有的市井气,痞子气和伪贵族气息。事实是,农民的低价粮食,换来了工业体系的建立,也换取了自己及后代对城市的陌生和农民身份的歧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