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长赵豪志:实现突破,青岛至少有4个机会

 ThinkfunQd 2021-02-04

'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青岛的更多定位。

“建设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争创工业互联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参加省两会的青岛市长赵豪志,也在随后的青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青岛接下来的发展着力点。

'

1
赵豪志明确
青岛四大领域“小目标”

2021年2月2日下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参加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青岛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会上,赵豪志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注意到,报告对青岛的多个领域发展都予以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目标,如“抓好青岛国际客厅等重大平台建设”、“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科院大科学研究中心”等。

为此,赵豪志于四大领域着手,提出了科技创新、实体经济、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四个方面的突破关键,明确具体要求。

具体表现在:

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发挥好重大创新平台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创新生态体系作用,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努力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中走在前列。

要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抓好主导产业壮大、重点企业倍增和工业互联网赋能,努力为全省实体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努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要坚持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度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不难看出,这四个方面都是青岛近年来重点布局且形成了一定发展优势的产业领域。对于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在赵豪志履新青岛的两个多月里时间里,屡屡被提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海洋经济和对外开放,青岛有着与生俱来的特色与优势,发展势头强劲。

对于接下来青岛的重点工作,赵豪志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青岛将围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双招双引”等1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具体到这四个方面的发展,他更将要求具体到了行动上,并针对每个领域确立了发展的“小目标”。

例如,在提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不忘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依托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工业强市;或者是,不断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目标;凭借优质的海洋资源、深厚海洋科研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
目标所向
青岛兼具实力与行动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1年的工作计划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赫然被放在首位,已成为山东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必由之路。

其中,青岛作为全省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的聚集区,承载着发展“主力军”和“生力军”的关键角色,在2021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也被摆在了工作的核心位置上。

“十三五”期间,青岛的科技引领城建设成效显著,新增24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引进21家高校科教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3.33%。

可以说,对于推动山东“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青岛当仁不让,其在2021年要做的“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都将成为山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落实举措。

而回归青岛本身的目标,更多需要的是落在实处的具体行动。为此,赵豪志也给出了思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建设好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青岛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追求,同样也体现在第二个小目标“建设工业强市”上。

承载百年制造业基因,工业一直以来都是青岛经济抗风险的“压舱石”,在其深化“青岛智造”品牌、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进程上,推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从未缺席。

2020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0.7亿元,增长18.3%,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四新”经济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32%。

而要真正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进程中实现全省的高质量发展,青岛的行动力至关重要。具体到行动上,就像赵豪志所说的那样,要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同时坚持做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3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此外,对于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的优势十分明显。从区位优势,到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战略定位,从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落地的机遇,到如今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青岛在对外开放的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2020年,青岛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6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8.2%。2020年前10月实际使用外资318.1亿元,增长8.3%,到位内资1629.4亿元,同比增长12.1%,对外实际投资8.44亿美元;预计全年完成利用外资59亿美元,预计引进总投资过亿元内资项目2950个,引进内资8100亿元。

日、韩、德、以、上合等“国际客厅”和“山东会客厅”的建成运行,更为青岛增添了开放的底气。这份底气,从其过去一年间新缔结国际友城15个,对东盟、欧盟、美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日渐增长进出口数据中都能看出来。

落到日后的发展上,赵豪志关于要求青岛练好内功、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及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完善胶东五市协同发展机制的各项举措,都是青岛接下来要落实的重点工作。

最后,关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经是青岛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定位,获得了省政府的支持和自然资源部的答复。

海洋,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先天优势。高端集聚的海洋领域人才、深厚的海洋科研底蕴,新旧产业并行的海洋产业格局、优势明显的港口航运……在将海洋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成果和产业优势的过程中,青岛向海而兴。

2020年,青岛引进了3个过200亿的海洋大项目,海洋领域1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9.3亿元。预计全年海洋经济增长6%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4%;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9.3%,高于全市6.1个百分点。

为此,赵豪志在具体做法方面提出,提升涉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海洋科学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开展超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平台,同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而“十四五”期间青岛海洋产业的布局和海洋经济规模,也将决定其能否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角逐中占据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