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觉周末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

 毛毛虫_Claire 2021-02-04

适合读硕/博研究生初级科研/研发人员,想深造的本科生

更多详情请见👇

如何只用10个小时,就掌握学术生涯的所有科研核心技能?

全文共计3892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感觉周末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

“感觉假期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

“感觉一年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

“……”

有没有感觉这些话很熟悉?因为每次节假日之后,我都能听到有人这么感慨。

包括我自己也是,可能原本计划要做什么的,但一放松,时间就溜走了。看看排得很充实的计划表,和无所事事的周末、节假日一对比,那种荒废时间的愧疚感就上来了。

今天这篇推文,不是为了教大家如何自律,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假期。

不敢好好放松的人

有负罪感

接触到很多人,无论是小朋友还是中年人,反正只要你没退休,就得铆足劲儿地往前跑。你要是稍作停留,负罪感和失败感就会追上你:完了,内卷来了!完了,你要被淘汰了!

现在的铁饭碗越来越少,所以你得一直保持学习和成长,你得见缝插针地进行自我提升,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疲惫也是真的疲惫。有时候我们已经过度安排时间,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了。

我们需要的就是那种哪怕什么都不干,也不会有负罪感的时间。仔细想想,这应该就是周末和各种节假日存在的意义吧?

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次周末带很多书回家,但基本上不会看,就是给自己增加背来背去的负担。后来干脆就不带了,轻松省力,找回假期本该有的样子。

我们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假期。可是平时都已经那么努力寻找意义和价值了,为什么不能放过一个周末、一个假期呢?

它本来就是为了轻松、为了休息存在的,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达到这个目的就好。

休闲娱乐这么正当的事情,是什么时候被当成了“拖人后腿”的存在?

包括大连理工的那位研究生同学在内,我感觉这两年看到了好几例学生因为不堪面对沉重的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觉得很遗憾,很痛心。

同时我也真切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别看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其实很多人的压力都是越来越大的。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给自己施压,却很少能找到压力的释放口。

我想,一个最大的压力释放口,就是“接受自己没那么优秀”。

别看我时不时灌一碗鸡汤,给大家分析怎样自我成长,怎样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可事实上,有很多时候,我也是接受了自己没那么好的现实,才没让自己活得特别抑郁的。

给自己留一个

“没那么优秀”的退路

读研期间跟过一个比较严格的教授,我一直做不出满意的数据来,paper也写不完。去找教授沟通,他就说我早干嘛去了,这都做不出来,“这一行不适合你”。

当时我的内心是很崩溃的。我真的很害怕,我怕我要挂科重修,还可能延毕,甚至可能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因为家庭环境影响,我属于那种比较乖的女生,从小到大也都是顺风顺水。所以我不是很能接受自己竟然有一天会挂科!还可能拿不到毕业证!

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很多东西:

😭 我对不起我爸妈,他们辛辛苦苦把我养这么大,在我身上花了这么多钱,我却连个毕业证都拿不到。

😭 我对不起我自己,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金钱、青春,除了一身的丧,什么都没能得到。

😭 我对不起祖国,我给祖国丢人了……

当时我内心戏也很足,我觉得这道坎我是迈不过去了,一想到它我就开始心烦意乱,就开始恐慌难受。我连直面它的勇气都没有。

我就在床上躺了一天,不停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是的,你很可能要重修,延毕甚至毕不了业。

我把最坏的可能性当成事实来看待,然后开始思考退路:我已经拿到大学文凭了,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就当gap了,退学之后回国好好找工作吧。

虽然有点失败,但好像也还好。唯一的问题就是爸妈那边,还是有愧疚感,觉得对不起他们的期待。

我就给我妈打电话。我告诉她,我现在学得特别辛苦也特别痛苦,头发都要掉光了,但是这个好难,我真的学不进去了。

我想给她打个预防针,万一哪天我灰溜溜回国了,也希望她别太惊讶,别念叨我,别觉得我不争气。

我妈很紧张:真的掉了那么多头发吗?那就别学了,身体要紧!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能熬夜!大不了就不读了呗!

这样我心里的最大的包袱放下了,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重新看待那门把我虐得死去活来的课也坦然了很多:我连毕不了业都不怕了,还会害怕这门课吗?

可能是因为换了一种心态,这门课最后还是过了。如大家所知,我研究生顺利毕业,也拿了博士学位。

从这道坎迈过,回头一看,其实真的只是一件小事。不过我始终记得这次这道坎。

我记得我当时那种崩溃的心态。对当时的我来说,那就是无法跨越的鸿沟,我就要栽在上面了。

后来我也遇到过一些类似的情况,就是觉得自己要完了。每当产生这种心态时,我都会用这次的经历提醒自己:过不去就算了呗,失败者就不配活着了吗?接受那个最坏的可能吧,别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了。

然后慢慢也就过了这些坎。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其实你怎么度过那些坎的并不重要,精彩也好狼狈也好,重要的是过来。哪怕你没能成为英雄,没能成为天才,你也一样可以笑着说,我是一条好汉。

每个努力变得更好、更优秀,给自己设下高要求的人,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没能像想象中那么好,他感觉很疲惫。

一心向前的人,不敢后退。

一想到后退,就像想到最可怕的存在一样。可后退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你别去想象,去试着接受,放下“偶像负担”。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习/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话,并将此当成人生准则,唯恐落后与退步。可是谁知道后退之后仍有广阔天地呢?

我们打心底里不愿意接受那些后退、不成功的可能,一想到会成为那样,就觉得无法接受。可当你代入到那种身份去生活试试,就会发现生活依然还有很多种可能和价值。

给你意志的弹簧

减减压

我觉得人的意志就像弹簧

我们不断施加压力,学业、工作、成长,我们每一步上进,都是在压缩弹簧。可是弹簧是有极限的,到了某个极限,你就压不下去了。弹簧也是会失效的,压缩久了,它会渐渐失去弹性。

我们要给它回弹的时间和机会。

当你感受到了无以为继的疲惫感,那就别想太多,好好休息吧。

当你感受到了难以度过的困境,绝望加身,那就别想着一定要撑过去,你可以后退,可以逃避,毕竟“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当你发现维持优秀太累,那么也请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不怎么优秀的人。

我们一直想着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却忘了我们可以不用成为怎样的人。

变优秀、变自律是一种选择。放松和娱乐,退路和放弃,也是我们可以做出的选择。

“感觉周末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

那就什么都没做呗!

“有时候只想当一只咸鱼。”

那就当一只无所事事,

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的咸鱼吧。

“我就喜欢短平快的愉悦方式,

延迟满足对我来说太难了。”

那就开开心心地享受即时娱乐方式吧。

“我可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谁说一定要当一个成功的人,才能过好你这一生?

疲惫不可耻,娱乐很正常。休息是生理需要,失败是人生常态。不要因为一时的放松、放纵有罪恶感,这是正常的调节方式,是弹簧回弹的重要动力。

尤其是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和工作后,你需要的就是酣畅淋漓的放松。

这是自然规律,没啥不好意思的。你看古今中外那些从事高强度高压力职业的人的生活方式就会发现,无论那人有多成功多天才,他们也一样会玩得恣肆随意(有些甚至会比较变态)。

你也许在MOBA游戏、信息技术中听说过容错率这个词。

它代表一些小问题对整个系统结果的影响程度。容错率低,意味着一个小失误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崩塌,所以你得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容错率高,意味着小事与大局无关。

做容错率低的实验时候,我会感觉十分压抑,整天为那个结果担心,就连碰仪器的时候都格外小心翼翼。

做容错率高的实验,整个人状态都会比较放松,感觉那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整个人都被实验操纵着。

同样的,我觉得人生也要调高自己的容错率:总有那么一些时候,允许自己心安理得地放松,允许自己没能成为设想中的那种人,允许自己在忙乱的生活中获得小憩。

我们习惯了高目标、高要求地往前走,却忘了自己发展的速度可能跟不上这个节奏,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那就放低目光,放平心态等等吧。

好好休息之后,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一轮奋斗中去。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会想要变得优秀,并为之付出努力。但总有一些时候,我就想睡个好觉,玩玩手机,看看电影,晒晒太阳,你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