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炎培的“历史周期率”

 微微波澜号 2021-02-04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褚辅成、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钧等六名国民参政员由重庆飞抵延安考察访问。

当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20多年不见了!”黄愕然,说我们还是第一次见面呀!毛泽东笑着说: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欢迎美国杜威博士,你主持会议,在演说中说中国100个中学毕业生,升学的只有多少多少,失业的倒有多少多少。那一大群听众中有一个毛泽东。黄炎培称赞毛泽东好记性。

他们在延安共停留95小时,参观、会谈,马不停蹄。

“延安的街道是整洁的,阶下有水道,没有一寸土是荒着的;没有看见茶馆,没有看见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没有看见一个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男女都气色红润,尤其是女子,特别秀硕。不论男女都穿制服,女子学生短发,有一种蓬勃的朝气。当地老百姓,衣服也都很整洁,衣料是蓝或白的土布。”延安的山水、人物等等万千气象都让黄炎培耳目一新。

在毛泽东家里做客时,黄炎培注意到,“这里称毛泽东便是毛泽东,不大连用他的衔名”。他还注意到街头的意见箱,对“人人可上书于主席毛泽东”,感到兴趣,予以赞扬。

 一天晚上,在延安窑洞的一次单独交谈中,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

于是,黄炎培提出一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请毛泽东解答:

黄:“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中共诸君,希望你们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一道历史难题,毛泽东“民主”二字便作了简明回答。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

听说黄炎培从延安归来,向他询问延安情况的人非常之多,黄应接不暇。他说:“我无法一一口头报告,在友谊上又不能不报告。”于是撰写和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作为公开答复。这是一本公开介绍、热情赞扬中共和陕甘宁边区的书籍。

从延安归来,对于他所见的中共重要人物,黄炎培是如此描述的:毛泽东先生,以我看来是一位思想丰富而精锐又勇于执行者。朱德先生厚重温文,一望而知为长者。鼎鼎大名的各位高级将领,外面没有见过的,总以为个个都是了不得的猛将,说不尽的多么可怕。料不到,他们都是从沉静笃实中带着些文雅,一点没有粗犷傲慢样子。和他们天天见面谈笑,真是古人所说“如坐春风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