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醭、襻、幠、膪、璺、碜、馃、苶、会说不会写的字还有多少?

 金华303 2021-02-04
醭、襻、幠、膪、璺、碜、馃、苶、会说不会写的字还有多少?

在北方话语言区,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字,口语中常说,字典里也都能查到,但由于没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作品加以推延,造成许多常用字变成生僻字,会说不会写。试试举几个例子说吧。

1、醭bú

方言口语中,醭的常用意思是面醭,即擀面条、包饺子、做馒头、做发面饼死面饼等,撒一些防止粘连的面,叫面醭。如“你饺子面和得太硬了,少放点面醭,饺子捏边太费劲。”

醭的本义是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面醭应该是引申义。

2、襻pàn

襻是形声字,读音应该没问题,生活中常见,也常说,具体意思有:(1)鞋面上有根带扣子的带子,穿好鞋后,将带子扣上固定鞋和脚,这根带子就叫鞋襻子。(2)驴车、骡车、马车、牛车等,前面两个车把之间有根连接的带子,带子压实在力畜的肩上,以保持车辆平衡,这根带子,叫车襻子。(3)使用围裙,挂在脖子上的那根带子,叫裙襻子。(4)布纽扣,扣住纽扣的套子,叫纽襻子。(5)功用或形状像襻的东西,如篮子襻儿。等。

醭、襻、幠、膪、璺、碜、馃、苶、会说不会写的字还有多少?

3、幠hū

方言口语中,用巴掌掴人,打耳光,叫幠人。如“你这个小屁孩,没大没小的,我一巴掌幠不死你。”

幠是覆盖的意思,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敛衾。”意思是人死后,用被子覆盖住。现实生活中,幠也常用,如“我的乖乖,你泡泡糖咋吹这么大,把整个脸都幠住了”。“你也太懒了,西瓜地全被草幠住了,天天打麻将,不打能死吗!”。

4、璺wèn

这个字笔画太多,不好写,看到了也不知怎么读?按字典上的解释,璺,是指器物上的裂痕。有个很流行的语汇叫“打破沙锅---璺到底”,就是这个璺字。

普通话中,“打破沙锅---璺到底”变成了“打破沙锅---问到底”,错的没边了。不打破砂锅也能“问到底”。

5、膪chuài

方言口语中,膪也叫下膪、囊nāng膪,本义是指猪的胸腹部的大块肥肉或赘肉,也有用来调侃、讥辱胖子大腹便便样子的。

口语中,还有一个字叫跩zhuǎi,指走路摇摇摆摆、晃晃悠悠的样子。一般来说,有膪才能跩,即肚子越肥,越是能跩,人和猪是一样的。相同部位的肉,在牛肚子上叫腩nǎn,肥瘦相间,松软可口,好吃。

6、碜chěn

方言口语中,饭里、菜里有沙子,叫碜。如“你这个菜没洗干净,碜死了,想起来恶心。”

碜还有丑陋、难堪、寒酸的意思,如“你衣服穿得真寒碜,丢死人了。”

7、苶nié

苶有疲倦、疲惫的意思,《庄子--齐物论》里就有:“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苶也有萎靡、颓丧的意思,如“这个人彻底苶掉了,属猪大肠的--扶不起来,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酒。”

8、冇mǎo

字典上说这个字是香港方言,意思是没有。港台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字。但在北方话语言区,这个字也常用,意思有些差别。冇有没有的意思,也有遗漏、遗忘的意思,如“单位春节发东西,怎么把老李冇掉了。”

常听人说,百家姓中没有冇,因为冇掉了。

9、馃guǒ

北方方言口语中,油条即馃子,油馃子。油炸面食,一把一把的,是馓子;一根一根的,是馃子。传统配方,馃子和馓子里面都有明矾和盐,多吃不好。

普通话中,油条叫“油果子”,馃子是面食,果子是木本植物种子,驴唇不对马嘴。啥叫约定俗成,就是随俗。

醭、襻、幠、膪、璺、碜、馃、苶、会说不会写的字还有多少?

10、抟tuán

抟一般作为动词使用,意思是把东西弄成团状或球形,如“他把写好的信抟成一团,丢到垃圾桶里。”注意,“团”是形容词,没有动词用法,不能把团用作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