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泰蓝鉴藏常识

 新用户99079681 2021-02-04

  决定景泰蓝颜色的还有“烧蓝”。烧制时,火候掌握非常重要,丝毫的偏差都会导致色彩改变、釉质脱落或者铜胎受损。烧制时间的长短因物不同,艺人们的经验就是掌握分寸的标尺。 打磨是给景泰蓝上光的工序。砂石用来抹平釉料,让器物的表面露出铜丝的纹路。然后用黄石、木炭细磨,直到发出均匀柔和的亮光。最 后再用布轮抛光。 不论掐丝、点蓝、烧蓝、打磨??景泰蓝制作的每道工序都异常精细,通常一个工匠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种工艺,能够精通景泰蓝制作全过程的大师凤毛麟角。正是这样复杂的技术,成就了景泰蓝珍奇华丽、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相。

  明代的玄武门到了清朝后,为了避康熙的嫌改成神武门,就在那个地方叫内市。这些名贵的东西,包括景泰蓝都到了内市供大家挑选。喜欢的人也都跑到这个地方去买,买完了以后可能就带走了不一定就进宫了。当时北京还有外市,刚才说的所谓内市就是指这一狭小的地方,外市是指北京各个古董商摊,这都属于外市。内市有点像拍卖行,外市多少有点儿像潘家园。

  据历史记载,在乾隆年间,吃年夜饭的时候只有乾隆的餐具是景泰蓝,而其他人用的全是瓷器,可想而知景泰蓝的珍惜程度与地位象征。景泰蓝最早起源于元朝时期,盛行于明清两代,为皇 室日常用品,直到清末明初之时才逐渐转向民间,但是那个时候的社会及其动荡,结果差点导致这些工艺失传了,幸得才女林薇因挽救了这门工艺,并且她成立的景泰蓝工艺小组还将这项工艺发扬光大,才有了我们后来新中国的第 一份国礼,而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也被列为我国第 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点蓝到烧蓝,景泰蓝是罕见的二次入窑的艺术品,而且点蓝和烧蓝的过程,也需要根据情况重复三到四次,直到釉面饱满与铜丝平齐,耐心和细致缺一不可。

  当我们提到景泰蓝,就绕不开明朝。当时出现的“景泰年号”就与景泰蓝有关,该年号就是明朝第7位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如果要以一件文物代表各个时期的皇帝,那么景泰皇帝的代表文物就是景泰蓝。

  而近年来,受到国外藏家和世界各大艺术机构重金收藏景泰蓝的影响,景泰蓝艺术品开始在国内拍卖市场崭露头角,不断拍出天价——2008年佳士得春拍“铜胎掐丝珐琅胡人像”成 交价达到6500多万元、2009年中贸圣佳春拍 “铜胎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 交,2010年,一对清雍正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亿元再次创造最 高记录。

  景泰蓝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国粹,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 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4年APEC会议上,中国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和配偶的三件国礼分别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手包套装与《和美》纯银丝巾果盘,前者为领导人礼品,后两者为领导人配偶礼品。“四海升平”景泰蓝由北京工美集团制作,瓶身38厘米高,为天坛祈年殿38米高的等比例缩小。这也是一件“APEC蓝”,北京工艺大师们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霁红釉玉壶春瓶为原型,创新性地把画珐琅工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