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笔记141】三个庭院带你了解清晖古园

 蚂蚁景观 2021-07-14
本文部分观点取自于论文《中西合璧的顺德清晖园》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次我们来聊聊清晖园。


序章
最早知道清晖园是因为在写景观笔记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九狮山”或者“九狮峰”这样的假山名,总结中国历来著名的带有“九狮”的假山之后会发现顺德的清晖园中的九狮峰赫然在目,这也就引起了我对清晖园的注意。

苏州狮子林的九狮峰

扬州小盘古的九狮图山

清晖园的九狮山

不过关于古典园林的集称文化,我们今后会单独介绍,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来了解古清晖园的布局和设计。


18年岭南园林考察的时候,我和小蚁君专程来到顺德,考察了清晖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但是也足够让人印象深刻。清晖园中的百年芒果让小蚁君吃了个爽。文末有小蚁君吃芒果彩蛋~


然后这一放就是三年,这期间其实我写了超过50篇的景观笔记,但清晖园一直写了又废,过了一段又接着写,然后又烂尾……造成这个状况其实是有原因的。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清晖园的多次整合。

清晖园分别在1959年和1996年整合和扩建,从一个只有6000多平方的小园一跃成为了22000平方的公共园林,这期间的历史都可以写一本书了,这两次的变革如图所示:

1959年将旁边的广大园和楚香园整合进清晖园中

1996年又在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一般来说,对于扩建,无非就是增加些不疼不痒的中庸空间,比如拙政园的东园,余荫山房的祠堂和文昌阁区域,这些我基本上都不屑于讲,因为实在太平庸。


请看上图拙政园东园的节点密度和建筑体量和中西园都不成比例,顶多也就是扩充了面积而已,毫无园林精神的传承可言。

但清晖园是个例外。整体转下来新老园融合得异常和谐。新园仿建了余荫山房,不知道各位能不能从下图找到~


上图是目前清晖园的游览图,如果不圈出紫色部分,你真的感觉不到哪里是老园,哪里是新建的部分。

不仅如此,新园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宽敞,节点设置也更符合游人预期,经过老园穿过状元堂最后看到凤来峰路线设计合理,视线不断扩展,让人酣畅淋漓,我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剖析清晖园(也有可能是隔得时间太长忘记了~)。

清晖园古园

思来想去,我决定这期还是和大家先聊聊老园。有了老园的基础,之后再去分析新老园整体空间的时候你就会豁然开朗了。这期我们就以老园和老的游园路线为主线,带你逛逛这岭南园林之首的顺德清晖园。

好让我们先来看看清晖园老园的平面图:

是不是有点无从下手,教大家一个方法,普通人看平面图都是一个一个节点去看的,而专业的景观人看平面图要从入口开始分块分区,清晖园的空间布局非常清晰,从南部的入口开始依次是:水庭、平庭、宅院。空间依次缩窄

既然空间这么清楚,咱们一块一块来聊。'

第一章 清晖园的三个部分

1.阔池高树的水庭


从南边的入口(已封)进入清晖园,迎面就是一个方形水池,所有建筑物都围绕这个方池布置,这和江南园林的自然水系截然不同,面积不大,直来直去的线条看上去也很呆板。所以就有很多人看不懂岭南园林的方形水池。


甚至更有甚者把方形水池归结到受到了西方园林甚至是罗马埃及园林的影响,拜托中国园林就不配拥有方形嘛?

但其实方形水池更多是因为岭南园林的面积都很小,大部分建筑只能沿周边布置,围合出一个较大的空间,所以最省空间的做法就是方形水池。


再有一点,岭南地域气候多变,经常受到暴风雨的侵蚀,单薄的围墙很容易在风暴中倒塌,而用建筑围合庭院的做法大大减少了围墙,这种连房广厦无疑增强了抵御台风暴雨的能力。


另外减少外墙,降低热辐射,也使整个园林的温度不会太闷热。


所以怎么看方形水池都是在特定区域中国人民的生态智慧,和西方规则园林中的水池相去甚远。

但这么多的好处还是没办法抵消方形水池带来的单调,因为这样做确实很呆板~为此清晖园的水池动了很多小心思。

方形的水面被澄漪亭和六角亭破开,六角亭的两边还有两棵百年的水杉,则让原本一览无余的水面变的幽深起来,当然这种幽深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高大的水边植物,有些垂柳的树梢甚至伸入水中,所以你明白阔池高树是什么意思了吧~用自然的轮廓将原本呆板的方形软化,形成层次丰富的观景秩序。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方形水池,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呢?


穿过澄漪亭,来到碧溪草堂,这是园内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846 年,是一座水磨青砖临水平房。


草堂的正门是一幅精美的木雕,镂空成一弯翠竹,形成圆形门洞,叫“圆光罩”。圆光罩左右有屏门,两扇屏门的下方刻有96个写法不同的“寿”字,俗称《百寿图》。


我们绕过六角亭通过水池。眼前是一栋二层小楼,名叫小姐楼,也叫船厅。这栋建筑不仅是清晖园中的制高点,也将水庭和平庭两部分链接起来。


小姐楼又叫做船厅,是清晖园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它是仿照当年珠江上的“紫洞艇” 而建造的,故名船厅。说起“紫洞艇”还有一些地域的文化在里面。

历史上的“紫洞艇”是明末清初南海县紫洞乡人麦耀千在广州做官时,为方便出入特意请人造的。每逢过节或假日,麦耀千就乘坐这艘船往来广州、紫洞之间,由于这种船在本地前所未有,人们经常在沿岸争相观看,这条船就被称为“紫洞艇”。


后来,广州的富贵人家相继仿造,这种船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有钱人家的高级水上酒舫。船上生活设施齐全,有厨房、客厅,并配有歌伎。每逢节假日,这个大官就乘坐这艘船往来广州、南庄之间。“紫洞艇”当时相当有名。它艇体威风,嵌有雕花玻璃,非常豪华,附近城乡很多人特意去到南庄,在岸边观看这艘船。


有人作了一个比喻说,这艘船在当时的地位就相当于现代广东省出现的第一辆奔驰轿车!建国后,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船逐渐消失,但我们今天去珠江还有珠江夜游的客船,但和当年的体验那是差远了~(脸红)


咳咳,扯远了,我们来看小姐楼,二层有宽大的观景平台。


整个建筑犹如一艘大客船,走道是“船舷”,房屋如“船舱”,栏杆则以水波纹为饰。

船厅前头有一枝沙柳,象一根粗壮的竹篱,旁边一条紫藤,仿佛船缆把船盘系在竹篱上。

小姐楼旁边的紫藤

人坐厅内,四周竹影婆娑,透过窗纱往下眺望,有池塘碧水乱乱,再现了当年珠江游览的景象。

至此我们的水庭部分就游览完了,下面我们向北走,进入清晖古园的第二部——平庭。

2.奇亭异石的平庭




从小姐楼往北就来到了平庭,这里的空间并不复杂,基本上一侧是建筑,一侧是花池和水池组成的庭院。

左边的建筑部分紧靠小姐楼的是两座书屋。惜阴书屋和真砚斋紧挨着船厅,前者的正门面对荷花池,站在书屋里便可将池塘全景尽收眼里;后者正门面对的则是浓阴蔽日的园子,园中有高大的古木和六角形水池。当年在此读书的龙家子弟们书读累了,就可在园中尽情赏玩。

真砚斋

惜阴书屋

又侧就是平庭,也就是用各种花池,花台镶嵌的林下空间,这里的光线和温度都非常舒服。


庭院中几何状的花坛、树基、水池,划分园内空间,形成几何曲尺型的园路,不按一般园林“曲径通幽”、园路“宜曲不宜直”的做法,而是形成多个回游曲尺线路。


花坛树池中或孤植岭南佳木,或置石栽树,配以花草,或以池养鱼,用水、石、树为元素,勾勒出变化丰富,各具特色的池、坛、台、基。花 亭位于中部景区南角,右看中部园景,左与澄漪亭隔水相望。从真砚斋坐望鱼池树基,仿佛凤城桑基鱼塘之景尽收入园,形成丰富的乡土庭园景观 。


在这里使用花基、树池可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入园内,减少地面受晒面积,符合岭南地区防热的要求。园中无一曲路,全为线性路网,但整个布局较西方园林更为灵活,曲折有致,变化多端,体现中国园林“造园无格”的手法,是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典型。


如果你真的到过岭南园林,真切体会过,就知道花池和花台作为引导空间,降低热辐射的岭南园林的特色有多么重要!

狮子山座落于在惜阴书屋附近的花亭边,是用广东英德的英石堆成的假山。此石山为“三狮戏球图”,一只大狮为构图中心,形体高峻,作挺胸昂首状,气概豪雄,两只小狮偎其旁,前扑后爬,憨态可掬。整个造型惟妙惟肖,逼真传神。


3.巷道幽深的宅院

再往北走,就是宅院部分的景区,巷道幽深,瓦檐相连,遮雨蔽日,是岭南建筑布局的常式。


从竹苑进入,便是清晖园的宅院景观部分,楼屋鳞毗,巷院兼通,水磨青砖墙外,露出几支青竹,几片葵叶,不知“庭院深深深几许”。


竹苑背面另刻紫苑,由紫苑望去,杨桃树茂,楼宇错落,门洞内外两种景色,娆有风情。步入此间,独坐馆内,细听竹动,暗自静思,颇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穿过斗洞,即见小蓬瀛、归寄庐,仿佛深宅未尽,别有洞天。


到此清晖古园游览完毕,我们纵观清晖古园,其实它的节奏非常得清晰。

第二章 清晖园专家路线

独特的空间序列:起——承——转——渡——合

清晖园空间结构多样,形成独特的空间序列。园内漫步,步移景异,空间节奏流畅,韵律明快,形成“起、承、转、渡、合”独特的序列空间。


起:清晖园以入口门厅为起点,入园即“开门见池”,直奔主题,有别于许多园林“欲扬先抑”,“柳暗花明”,通过石、树、墙、巷等做障景的造园手法。再通过隔墙、大树、阻隔中部的庭园景观,虚实相间,“透风漏月”,“引人好奇,诱人深入”。对比留园入口的设计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环池而行,从澄漪亭到六角亭,形成一个可游可憩,动静交替的线路。


承:进入中部庭园,绿荫匝道,奇花异木,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有别于前区水庭的开敞,多了几分恬静。登上船厅,俯瞰内院,绿面相接,屋面栉比,便又引起人们继续深入园中,寻幽探密之趣。


转:从竹苑转入宅院空间,竹径通幽,闲坐于笔生花馆,颇有独坐幽篁,静后而思,禅宗入定之意境。侧耳细听,雨打芭蕉,抚琴轻唱,粤韵风华,一派凤城宅园之意境便淡显于前。


渡:从归寄庐踱出,平庭内池鱼畅游,树影横斜,繁花似锦,形成一段和煦的过渡空间。


合:步出中部庭园,面方池古亭,观青杉翠柳,心神爽朗,酣畅淋漓,成为景观序列的尾声,也呈现清晖毓秀的古园胜境。


第三章 清晖园中西合璧

说完了空间布局,我们得好好聊聊中西合璧这个话题,我们之前讲余荫山房和梁园都提到岭南园林确实受到了西方艺术和技术的影响,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个人认为这在岭南园林的装饰细部上反映得尤为清晰。反映了岭南人“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欧式门洞、窗洞。园内澄漪亭廊道门洞、绿云深处通廊门洞为仿罗马式拱形和爱奥尼式柱式,形成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欧式门洞的上方半圆拱形中,或用岭南灰塑勾勒花鸟,或画上传统国画,或配以书法题联,各不相同。门洞的设计用色丰富,立体感强,中西融汇,显得别致多情。归寄庐墙上开一圆形欧式窗洞,似教会式塔顶窗洞,别有情趣。


笔生花馆西侧墙面窗上的拱形灰塑中《苏武牧羊图》,画中的画法、色调又带有西式绘画的风格。


2.铸铁构件:小姐楼二层水波纹状的铸铁栏杆


3.套色玻璃:园中门扇的玻璃部分为西式套色玻璃,色彩丰富,开敞明艳,部分玻璃上还刻有花纹,精巧华丽。



这些西式的装饰手法,反映了中西文化碰撞之下,岭南人以本土文化为依托,博百家之长,西为中用,兼容并蓄的特点。

总结一下,清晖古园的特点:

1.三段式的清晰结构,形成起承转渡合的游览节奏
2.水庭用方池高树营造出开阔明朗的空间感
3.平庭用花池花台打造林下自由回转园路
4.宅院用廊道和建筑围合幽深的内院空间
5.特有的圆拱门廊、铸铁栏杆、套色玻璃等中西文化交融的装饰


这期我们先到这里吧~但清晖园的笔记没有结束,我之后会把清晖园新老园融合,以及新园的看点再写一篇分享给大家,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吧~

哦对了,奉上小蚁君吃芒果的彩蛋~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