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诊治精粹

 循天园 2021-02-05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本证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说法。《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卫气篇》说:“上虚则眩。”刘河间认为是“风火”为患;朱丹溪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丰富了眩晕的病因病机,指导临床实践。

凡耳源性眩晕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晕动病等;中枢性眩晕如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其他原因所致的如低血糖、贫血、神经官能症等,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属于虚者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空虚,均易导致眩晕。其次,由于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总之,本证的病因病机,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

1.肝阳上亢 素体阳盛,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则见眩晕;或忧郁恼怒太过,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2.气血亏虚 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清气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3.肾精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髓聚而成脑。若先天不足,肾气不充;或久病伤肾,年老肾亏;或房事不节,阴精亏耗,或劳役过度,伤骨损髓,均使肾精不足,不能生髓,脑海空虚,而致眩晕。

4.痰浊中阻 饮食不节,嗜酒肥甘,饥饱劳倦,损伤脾胃,脾阳不振,健运失司,以致水湿内停,积聚成痰;或肺气不足,宣降失司,水液不得通调,津液留聚而生痰;或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泛而生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空之窍失其所养,而致眩晕。若痰浊中阻,更兼内生之风火作祟,则痰挟风火,眩晕更甚。

本病的病位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本病的病机可归纳为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主要依据: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仆倒。

(2)伴随症:可见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方式: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4)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西医检查如血常规、骨髓象、头部CT或MRI等,以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

2.鉴别诊断

(1)中风:眩晕与中风两者均有昏仆,但眩晕为头晕目眩,可因晕甚而昏仆,无半身不遂;而中风则有半身不遂,口眼?斜的特征。

(2)厥证:眩晕与厥证两者均有昏仆,但前者是晕甚而昏仆;后者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移时苏醒如常人。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脏腑:在肝者眩晕而头胀痛,颜面潮红;在脾者眩晕伴神倦、乏力、面色?白;在肾者眩晕伴腰痛腿软,耳鸣如蝉。

(2)辨虚实:凡久病、体虚、体倦乏力、耳鸣者多为虚证;凡新病、体壮、呕恶头胀、面赤多为实证。

(3)辨标本: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其标实为风、火、痰、瘀。

(4)辨转归预后:眩晕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者难以根治;平素眩晕而肢麻震颤,头胀病,为中风先兆;阴虚阳亢,痰火上扰者易致中风。

治疗要点 本病的治疗也有从本从标之异。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等法以治其标为主;缓者多偏虚,当用补养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为主。

(一)风阳上扰

1.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耳鸣,伴头胀痛,遇劳或恼怒加重;肢体震颤,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2.治疗原则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3.代表处方 天麻钩藤饮:钩藤、杜仲、桑寄生、茯神、夜交藤、益母草各20克,天麻、石决明、黄芩、栀子、牛膝各10克。

4.加减应用

(1)阴虚较甚者加白芍20克,生地、玄参、麦冬各10克。

(2)肝火亢盛者加菊花20克,龙胆草、丹皮、夏枯草各10克。

(3)若眩晕急剧,泛泛欲呕,手足麻木,甚则震颤,有阳动化风之势,可再加龙骨、牡蛎、珍珠母各20克(先煎)。

(4)便秘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或当归龙荟丸。

(5)如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症见腰膝酸软、遗精疲乏、脉弦细数者,亦可用大定风珠。

(6)本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改善,平时可早晚服杞菊地黄丸,以滋补肝肾,巩固疗效。

(二)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伴头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治疗原则 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3.代表处方 龙胆泻肝汤:车前子20克,龙胆草、木通、泽泻、栀子、黄芩、生地、当归、柴胡、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肝火扰心者加珍珠母、磁石、龙齿、琥珀各10克。

(2)肝风内动者加地龙、僵蚕各10克,全蝎5克,蜈蚣2条。

(3)大便秘结者,可另服更衣丸。

(三)痰浊上蒙

1.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头晕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2.治疗原则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3.代表处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茯苓20克,法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生甘草各10克,大枣6枚,生姜3片。

4.加减应用

(1)呕吐频作者,加竹茹、代赭石各10克。

(2)胸闷纳呆者,加白寇仁10克,砂仁6克(后下)。

(3)肢重体倦者,加佩兰、藿香、石菖蒲各10克。

(4)耳鸣、重听者,加葱白、郁金、石菖蒲各10克。

(5)痰浊化热者,可合用黄连温胆汤。

(6)痰浊寒化者,可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7)痰瘀互结者,加丹参20克、泽兰10克、红花9克。

(四)气血亏虚

1.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神疲乏力,心悸少寐;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疗原则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3.代表处方 归脾汤:黄芪、茯神各20克,当归、人参、白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10克,木香6克(后下),大枣6枚,生姜3片。

4.加减应用

(1)若气虚自汗者,加浮小麦30克,防风10克。

(2)若食少便溏、脾胃虚弱者,当归宜炒,木香宜煨,并加茯苓、山药各20克,神曲10克,砂仁6克。

(3)血虚较甚者,加熟地、阿胶(烊)、紫河车粉(吞服)各10克。

(4)中气不足者,可用补中益气汤。

(5)若兼见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者,可加桂枝、干姜各10克,以温中助阳。

(五)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视力减退,两目干涩,日久不愈;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腰酸膝软;舌红、有裂纹,苔薄,脉弦细。

2.治疗原则 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3.代表处方 左归丸:枸杞子、鹿角胶、山药、山萸肉、龟板胶各20克,菟丝子、川牛膝、熟地各10克。

4.加减应用

(1)阴虚内热者,加鳖甲20克,知母、黄柏、丹皮各10克。

(2)心肾不交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各20克,阿胶10克(烊),鸡子黄1个。

(3)肺肾阴虚者,加沙参、玉竹各20克,麦冬10克。

(4)若眩晕较甚,阴虚阳浮者,上方可加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各10克。

(六)瘀血阻窍

1.临床表现 多有外伤或手术史;头晕目眩、伴头痛、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舌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2.治疗原则 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3.代表处方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葱各10克,红花9克,麝香0.3克,大枣6枚,姜3片,黄酒30毫升。

4.加减应用

(1)若兼有气虚者,加北芪30克,党参20克。

(2)阳虚血瘀者,加桂枝、制附子(先煎)各10克。

(3)若受风邪而加重者,加白芷、防风、荆芥穗各10克。

(4)若外伤血瘀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田七末5克(冲服)。

(5)瘀血头痛久治不愈者,可加虫类药如土鳖虫10克,水蛭3克等。

【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 芎菊上清丸、当归龙荟丸等适用于肝阳上亢证;半夏天麻丸、涤痰丸、二陈丸等适用于痰浊上蒙证;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适用于气血两虚证;左归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适用于肾精亏损证;丹七片、三七总苷片等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2.针灸疗法

(1)选风池、肝俞、肾俞、侠溪等穴,针用泻法,适用于肝阳上亢证。

(2)选内关、中脘、丰隆、解溪等穴,针用泻法,适用于痰浊上蒙证。

(3)选脾俞、胃俞、足三里、百会等穴,针用补法,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4)选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针用补法,适用于肾精亏损证。

(5)选合谷、太冲、内关、风池等穴,针用泻法,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3.饮食疗法

(1)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煮粥,每日早晚温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证。

(2)桂圆肉12克、怀山药20克,枸杞子15克,糯米50克,煮粥,每日早晚温服,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3)干菊花2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许,煮粥,适用于肝阳上亢证。

(4)赤小豆20克,鲜橘皮10克,粳米50克,生姜适量,煮粥,每日早晚温服,适用于痰浊上蒙证。

(5)当归10克,田七5克,羊肉100克,黄酒适量,炖烂,吃肉饮汤,每周2次,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预防调摄】

1.平时应注意增强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眩晕发病的各种内、外因素,保证充分休息与充足睡眠。

2.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防止用脑过度,节制房事,劳逸结合,不作剧烈的头颈旋转及弯腰动作。

3.保持身心愉快,戒情志刺激。

4.饮食应定量,宜清淡,戒烟酒、辛辣、油腻、海腥食物。

5.对重症病人观察生命体征及预防中风。(钟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