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镇数光武

 界首柴大官人 2021-02-05

   位于安徽省界首市北部的光武镇,距界首市区16公里,副县级建制镇,2010年下辖2个集镇、10个村委会、4个街道居委会,面积46.4平方公里,人口约6.2万。民国时期,此地曾设区治,以光武庙命名, 属太和县辖。当地用羊、驴等毛加工制成的毛毡闻名太和县,制帽、袜亦佳。民国9年(1920年)6月,设光武邮站,4日1班,民国12年9月升信柜,解放后,光武镇为境北部交通邮电中心。民国21年(1932年),西北军冯玉祥部曾驻扎光武庙,协同光武人民修垫街道。民国28年,光武庙已是黄泛区内规模较大的旱码头。1953年,光武由太和划归界首,名光武庙。1958 年改建光武人民公社,庙字有迷信色彩,故去除庙字。我朋友马卫东收藏有57年捌分老邮票一枚,邮戳圆形,文字上下三栏:安徽、57.5.30、界首光武庙,是光武镇历史变迁的极好见证。1979 年复设光武区,更改行政区划时与光武公社划开,1983年设光武乡;1992年撤区并乡,由光武乡、小黄乡合并为光武镇。少数回族居住在光武镇,其它均系汉族。区境总面积 887平方公里,界郸公路穿境而过,另有公路与太和县李兴区相通,区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提起光武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汉光武帝刘秀,这个两千多年前的风云人物。是的,从历史渊源而言,光武镇跟这位东汉开国皇帝、被毛泽东评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建武元年 ( 公元25 年 ) 十月,刘秀定都洛阳。贤良儒士得用,人尽其才,使混乱的地方局面迅速稳定。建武三年春二月十八,刘秀受传国玉玺,名正言顺地执掌天下。此时赤眉虽已投降,豪强地主武装分据各郡县,互相攻击。刘秀遣大将冯异等云台二十八将东征西战,历时数年,以安定天下。建武三年 ( 公元27 年 ) 九月, 虎牙大将军盖延攻下睢阳, 灭了自立称尊的刘永。刘永的心腹大将周建、 淮阳王苏茂与侥幸逃脱的刘永子刘纡, 同到垂惠城,立刘纡为梁王, 收集散卒, 企图东山再起。刘永的横行将军佼强逃回西防, 修砦自守, 与周建、 苏茂遥相呼应, 共保梁王刘纡。建武四年(公元28年)七月丁亥, 征南大将军岑彭在邓城大败秦丰的守将蔡宏, 征虏将军祭遵灭了燕王的外屏张丰, 战事推进顺利, 时年三十三岁的刘秀御驾亲征至谯县,即遣捕虏将军马武与将军王霸等,进攻垂惠,再击刘纡。刘纡败逃。


   刘秀和大将冯异在光武一带征战,不仅史有记载,亦有实物为佐证。《界首文物志》记载:光武镇境内的新阳城遗址,位于安徽省界首市城区西北17公里处,俗名尹城子,占地136亩,遗址略高于周围平地1.5米。秦末陈胜领导农民起义,被叛徒贾庄杀害。当此危难之际,陈胜部下吕臣在新阳组织苍头军,收复陈县(今河南淮阳),重建张楚政权。 不久,又与英布联合,再破秦军。后归项梁,与项羽同屯军彭城。 项梁在定陶战死后,吕臣投奔刘邦,后来他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直到病死。清宣统年间,新阳城遗址内出土一石碑,上有篆书“汉信阳冯异”字样,出土的铜箭簇上亦有“冯异”二字。古“新”与“信”通,信阳即新阳。1985年春,安徽颍上县江口古城址出土铜质方形“新阳长”印一枚。以上,可证“大树将军”冯异在此一带作战之实。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当时的赵路口属于谯县,村民曾瞻刘秀英姿,刘秀薨后,后人建庙祭祀。《乾隆颍州府志》卷之二建置志篇载:“光武庙集,在太和县西北七十里。”民国版《太和县志》记载:按,汉光武建武四年幸谯,遣将马武、王霸围刘纾于垂惠,固曾有事于谯,太和前隶谯,今皆有庙祀,殆因此。笔者查《界首县志》,记载与之大同小异,全文录如下:光武集,习称光武庙,原为一过路小店,称赵路口。相传东汉光武建武四年(28年)幸谯(今亳县),遣将马武、王霸围刘纾于垂惠,固曾有事于谯,县境时隶谯,后人建庙祀之,光武遂因庙而名。该庙位于光武镇汉武街十字路口,历代屡有兴废。建国后,尚存前门3间,大殿3间,60年代中期毁废。1996年,光武镇政府规划重建,但仅建成刘秀庙二层大殿一座,假山一座,即因各种因素干扰而停建。

   史载:刘玄更始2年(公元24年)正月至二月, 刘秀以王郎新起势力强盛,便北上攻取蓟县。王郎发出文告以十万户的封邑悬赏捉拿刘秀,已故广阳王的儿子刘接在蓟县境内起兵响应王郎。城内骚乱,刘秀以计脱身,“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上》)后经白衣老父的指引,驰赴信都郡。凭着刘秀昆阳大战的名气和仁德远播,刘秀逃到信都城才转危为安,五月甲辰,带兵平定了邯郸,将王朗斩杀于邯郸城外。这是史书所记载刘秀被追杀之本事,后世种种传说,皆由此演化而来。光武镇一带,刘秀的传说甚多,仅界首县文联搜集整理出版的《王莽赶刘秀》(界首民间故事集)中,刘秀相关的传说就有“化骨寺的传说”、“马歇蹄的传说”等多篇。所谓“王莽赶刘秀,听起来没个够”,这些为乡人津津乐道的刘秀传说为光武镇抹上了厚重的人文色彩。由帝王入神的刘秀,深受百姓爱戴,在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多地都有相似的传说,这些故事就时间而言,均发生在刘秀位称帝之前,并非我界首光武镇所独有,如石家庄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光武人文景观相当丰富,出土了大量汉代文物。细细盘点,现仍有如下遗存。

    光武镇北 2 公里处,界郸公路西侧,是新阳城遗址,1998年新阳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城春秋为蔡国属地,时称莘邑,《左转·庄公十年》:“荆败蔡师于莘”,即此。秦置为新阳县,隶陈郡。新阳得名于新水《水经·颍水注》:“新沟自颍北东出,县在水北,故应劭曰县在新水之阳。”“新”、“莘”音同,新水原名当作莘水,秦既以莘改置新阳县,莘水遂改作新水。今新阳城遗址东、南两面各临一小水,相会于其城西南,古今形势相符。

   光武区小黄乡所在地小黄集东侧有黄家庙,为黄姓所建之家族庙,供奉东岳大帝黄飞虎、周文王(黄姓自诩为黄飞虎后裔),故又称黄飞虎庙。原庙规模宏大,占地48亩,有正殿、配殿、钟鼓楼等43间,庙前有石碑三通,叙述庙之修建过程。据当时见过碑文的众老人回忆,庙始建于唐玄宗时期,北宋文彦博巡视江南经此,令人修茸;元明两代亦进行维修;清咸丰年间,惨遭兵燹,后集资重建,规模远不及前,然香火依旧旺盛。20世纪50年代初,庙内诸神像被拆除;60年代庙的建筑装饰、脊吻、垂兽和部分石碑被砸,梁架彩绘遭破坏。今尚存大殿3间、筒子殿1间、偏殿1间,基本保持清代建筑的式样和特点。尚存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修东岳庙碑记》残碑2通,碑文起首:“大明国直隶凤阳府颍州太和县地坊光(武)庙迤西黄家庙”,碑中记该庙“建年年深”,落款“大明万历十一年葵末闰二月念五日”。余文多剥落不可识。今庙为小黄乡中小学校地一部分。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光武镇西北1至4公里处,有于、刘、黄3古堆,每处呈双并立,东西相对。据初步考证为汉代墓葬。

   于古堆:小黄乡于古堆村东首,西座原高7米,面积2400平方米,今已夷成平地。东座原高7.5米,面积3000平方米,因取土破坏,一半成池。该处曾出土跪式泥俑一个,高0.7米,造型别致。1982年9月14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古堆:在位于古堆北1公里,刘寨村后100米处,分东西2座,东座原高7米,面积3000平方米,因居民取工,现已成池;西座高7米因年深月久,风雨剥蚀,人为地取土破坏,面积尚有880平方米。1982年9月14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古堆: 位于刘古堆北1公里,黄古堆村后200米处,分东西2座,西座高7.5米,面积990平方米,东座高7.5米,面积1170平方米,两座均保存完好。1982年9月14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8月,我随宣传部的同志赴黄古堆,远远望见绿色旷野之中,两座高高的土堆平地而起。穿过葱郁的玉米地,登上野草丛生的古堆,焚香祭拜的痕迹相当明显。随行的当地村民介绍,传言黄古堆不能动土,动土则有妨碍,正是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使黄古堆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刘家井:光武镇东门外,据传当地刘氏家族为纪念汉光武刘秀而开凿,故称刘家井。该井四周为泽塘,仅一段孤形小路至井边,因形似象鼻子,所以又有“象鼻子井”之称。井内口直径56厘米,外口直径120厘米,面积0.29平方米,深15米,为薄砖砌成,四周有柳树4棵。令人遗憾的是,因古井在家门口,担心孩子出入不安全,加上每逢初一和十五还有不少迷信的人到井口来烧香,居民王子问不胜其扰,便将古井用水泥封在了地下。

    赵家井:光武镇西街中心,井内口径56厘米,外口径120厘米,深15米,为薄砖砌成,相传该井东汉时为赵氏家族所凿之井,故称赵家井,现仍为居民饮用。

   近年来在宣传光武镇的时候,屡屡出现一个误区,就是说光武镇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帝王年号命名的镇。2014年11月14日,《阜阳日报》颍河周刊版载《千年光武 游走现实历史间》一文,文中竟说:(刘秀)称帝后下旨在此地建一庙宇。因刘秀的年号为“光武帝”,祠庙取名为“光武庙”,光武由此得名。这个错误委实低级的可笑。因为刘秀的年号是“建武”和“建武中元(一作中元)”,光武是他的谥号。一代帝王,如何能下旨以自己死后的谥号为自己建庙?难道刘秀是穿越者吗?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光武是帝号,而非年号。全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镇是景德镇,而光武镇应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帝号命名的镇。

   历史上,光武经济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到民国时期,籍界首经济畸形发展之势,才逐渐走向繁荣。新中国成立后,光武区公所、镇政府皆设于此,1982年光武集为安徽省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定为商工开发区, 建设速度加快,拓宽街道,平整路面,沿街市房整齐,至 1985年成为农副产品、小百货和废旧塑料回收的集散市场,是与义乌齐名的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1995年,被原国家体改委、公安部等11部委列为全国首批57家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2001年6月,国家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批准进入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2004年初被命名为国家重点中心镇,当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6元,是界首市颍河以北的经济、文化中心,阜阳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千禧年后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光武小百货市场逐步萎缩,随之而起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市场迅猛发展,2005年成立光武循环经济工业区。园区“废旧塑料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生态示范”项目先后被列入阜阳市“6611”工程和安徽省“861” 行动计划,再生塑料产业园被列入“安徽省首批创业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截止至2010年底,共入住企业4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家,实现了由收购到加工,由资源到产品的转变。

   2016年5月7日,徽商论坛·界首循环经济发展峰会开幕,峰会主题为“聚焦循环经济,引领转型升级”。峰会的召开,将为致力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光武镇带来崭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契机。

  千年光武,正在时代的风云中,大步向前行进……

资料来源:《界首县志》(黄山书社86版)、《界首市志》(黄山书社)、《界首文物志》、《后汉书》、《刘秀年谱》、《汉光武帝刘秀传》(吉林人民出版社)、《王莽赶刘秀》(黄山书社)、《刘秀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