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洛寻古记】汉山光武庙

 漫步月球路 2016-07-30



       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旧县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著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这里是长安至洛阳的重要驿站,风景秀丽,引来众多文人骚客,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吟咏唱和的诗文。

       从宜阳三乡李贺故里昌谷西行两公里,有座汉山。在汉山之颠,存有一座光武庙。据庙内碑刻记载,此庙建于汉明帝年间,已历一千九百多个春秋。

         黄土,瓦砾,旧屋,斜阳,偶有雀鸣,不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2005年秋,与爱我洛阳、雪花飘飘专程到此寻踪拍照。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但其人志大才疏,没当几天皇帝,便惹得天怒人怨,随之群雄并起。经过几年的搏杀,赤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最后形成了以刘秀和樊崇赤眉军对决天下的局面。

       建武二年,刘秀部将冯异受命用计将赤眉军十数万人从长安引诱至宜阳,并和赤眉约定了决战的日子和地点。据《宜阳县志》记载,“樊崇之兵,实起于王莽天凤五年,地皇三年始以“赤眉”为号,破廉丹诛之,于是汉宗室之兵遂起于舂陵矣。更始元年,崇来降,既而逃归。二年复西归长安。光武建武元年春正月,进至弘农,夏六月,进至华阴。秋九月,入长安。冬十二月,杀淮阳王。二年春正月,大掠长安,西入安定北地。秋九月,发掘诸陵,复入长安。邓禹战不利,帝遣将军冯异入关,征禹还京师,敕曰:慎无与穷寇争锋,赤眉无谷,自当东来。吾以饱待饥,以逸待劳,折棰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冬十二月,三辅大饥,赤眉东出,帝谴侯进屯新安,耿弇屯宜阳。又敕曰:“贼若东走,可引宜阳兵会新安;南走,可引新安兵会宜阳。”冯异与赤眉遇华阴,遂战,破之。三年,异与禹与赤眉战,败绩。冯异复与赤眉约期会战,大败赤眉于崤底。贼众东走,帝勒军宜阳,降之。”

        经此一战,赤眉彻底覆亡,数月后赤眉军领袖樊崇被杀害。刘秀成了最后的赢家,从此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



  当年刘秀降赤眉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宜阳汉山脚下。汉明帝为了彰表这个重要事件,就在汉山之颠修建了这个光武庙。光武庙虽迭经新朝旧代,多次毁弃,又多次修葺,至今仍巍然立于汉山之巅。最后一次修葺,从庙宇大殿壁画所表现的一张咸丰龙票来看,当在清代末年。



       附元代宜阳县令《光武庙记》: 宜阳县治之西九十里,有镇曰“三乡”,唐属福昌,即古宜阳也。治之西北,山高数仞,古柏苍然,汉光武之庙在焉。建武三年,光武降赤眉于此,明帝即位,遂诏立庙,历代咸无纪述。其有碑碣可考者,重修殿庭于周显德五年,复作寝殿于景德三年而已。我朝至元二年,里人蔡顺复增修之,作山门,辟辇道,缔构完壮,结甃周密,东西二庑,寝御之所,娱神之庭,后土之祠,撤其朽腐,加以丹黝,焕然一新。迄今十有六年,日修月葺,惟恐废坠。余为县令寓此,乃请为文记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