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阳光武帝庙

 大美洛宁 2023-03-24 发布于河南

在宜阳三乡汉山上建有一座庙,名叫光武帝庙。从现存的碑文上看,光武帝庙建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距今已有1550多年。

光武帝庙建在汉山之巅,站在汉山上,视野十分开阔。南为洛河川区,洛河似银带从中飘过,东为连昌河,西为洛宁锦阳川,三水相拥,地理位置显赫。两种内含充分,因这里曾是光武降赤眉大捷,又是赤眉被灭之地。是颂扬光武帝的一所殿宇,也是一部东汉兴亡史。

《宜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光武帝庙在县西三乡村北的汉山之颠。”

据史书载:“东汉建武三年光武帝降赤眉于此,明帝即位,降诏于此立庙”。后周里德五年(958年)重修。元至正十年(1350年),复增修之。现存建筑44间,基本全属明、清建筑遗物。计有山门3间,大殿5间,东廊已塌,还有西廊9间。除主体建筑外,另有马王庙、皇姑殿、子陵宫、钟楼、奶奶庙等。”

而《宜阳县文物志》记载:光武庙原有山门五间,山门后有照壁一个。正面砖雕“仙山琼阁”,背面砖雕“八仙过海”。照壁西边有鼓楼一座,东面有钟楼一亭。照壁后面两侧各有石望柱一对,有大殿五间,大殿前有清代碑楼两座。另有东西廊房各八间,有永乐宫、三官殿等建筑。

从两本志书上看,基本建筑大同小异。充分说明汉光武帝庙,从汉至清各个朝代都进行过重修、扩修和续修。每次修葺都有所增加,越修越大,越修规模越宏伟。投入的资金越多,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也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汉光武帝刘秀,是河南南阳大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参加农民起义军,是有异心的。他在昆阳率敢死队三千,十三骑突出敌人的重重包围。使王莽失去了政权,新朝灭亡了。

刘秀(前6-57)后汉开国皇帝。长沙定王之后,景帝六世孙,为汉宗室。字文叔,南阳豪门。公元22年起兵反莽,加入绿林农民起义军。次年,在昆阳大战中以少击多,在战斗中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后绿林诸将拥立刘玄为更始帝。在更始帝杀其兄刘縯之后,即据河南与更始决裂,开始独立活动。建武元年(25年)夏,其称皇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亦称后汉。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其在镇压赤眉等农民起义军后,消灭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青州的张步,渔阳的彭宠,天水的隗嚣,盖州的公孙述等。公元36年又重新统一全国。

光武帝刘秀在公元25年,赤眉军遭到关中地区地主武装的反扑,因后勤物资困乏,为生机所迫,从长安撤出。这时刘秀正在河北一带作战,他采取了投机的手段,篡位称帝。背叛农民军,为了使自己能永享帝位,就开始组织力量向赤眉军开战。他派冯异指挥战斗,在崤底一战,彻底摧垮赤眉军主力。又屯兵永宁,在三乡汉山,迫使赤眉军十万大军投降。总结起来为:昆阳突围,崤山之战、永宁陈兵、汉山迫降,光武中兴,使东汉政权得以顺利巩固起来。

在光武庙内的残碑上,我们看到当年从建到修,它的巍峨宏伟景象。现庙已无院墙,正殿已毁,龙柱倒地,残碑横卧,荒草满院。周围十里,古柏苍然,连柏树的面也见不到了。如不及时修葺,这当年的盛况将彻底荡然无存。

汉光武帝庙,是东汉在都城之外建的一座为刘秀树碑立传的庙。同时,这里又是东汉王朝奠基的一个古战场,是真实历史的写照。赤眉十万大军就是在这里被迫投降,而后被刘秀政权消灭的。

刘秀是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赤眉军是农民起义队伍中,为统治者东征西杀,推翻一个旧政权,又成为另一个新政权统治者的牺牲品。主要是小农阶级,缺少远大的革命志向,一旦手中握了权力和力量,就会矛盾重重。相互为权力的分配而分崩离析,成为又一个政权再利用或者被新政权所镇压。这是几千年来的一面镜子,应该很好的进行总结。

光武帝庙从建至今已1550余年,几番荣耀,几番圯颓。荣光是历史,只有认识它、总结它,才不致于它被历史所忘却。

程卫东作品集锦:
温旭阳
香山寺
李宗白
高门关
双龙湾
灵山古刹
韩地古今
神禹导洛
登莲花顶
清官师佐
崤山山脉
历史洛宁
话说寻峪
洛宁文庙
洛南文庙
古国卢氏
宜阳女几山
宜阳锦屏山
宜阳岳顶山
卢氏城隍庙
洛宁夏鹿台
洛宁紫盖寺
大原的传说
马三宝传奇
洛宁铁佛寺
仓颉造字台
永远的怀念
城村张九思
千年太子柏
王范登云桥
洛宁福严寺
熊耳山山脉
伏牛山山脉
商山忆四皓
洛南老君山
武德将军韦仪
上戈乔家大院
全宝山的传说
全宝山祖师庙
福昌阁的魅力
好山好水花果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飞速发展的洛南
神灵寨前世今生
探讨汉代金门县
风景如画的崤山
洛宁有洛出书处
再谈洛出书处之二
草庙岭郭家大院
嶕峣风景甲洛邑
一棵古槐的叙述
不能忘却的记忆
纪念碑前思英烈
龙头山千年古刹
洛宁老城城隍庙
洛宁长水二郎山
长水凤凰山的传说
高凹坪彭姓的传说
柳林镇里王家大院
历代名人咏香泉寺
说不完的洛南美景
洛宁县赵村镇杏树坪
洛宁县上戈镇双龙寺
洛宁历史人物贺澍三
洛宁抗日英雄李桂五
洛宁原著民——顿姓
党的忠诚战士贺崇升
洛宁县凤翼山石婆庙
洛宁东宋马村马陵道
洛宁县景阳镇龙泉寺
洛宁县故县镇隍城庙
洛宁县底张乡崛北寺
曹靖华与曹靖华故居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一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二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三
洛宁县河底镇山陕会馆
河南府永宁古刹大钟寺
鄂豫皖陕革命战略转移
洛宁美丽传说——金山庙
赵翥轶事——初试锋芒
赵翥轶事——试探学问
赵翥轶事——推上重位
宜阳汉山下的崤底之战
洛宁河底城村张家大院
马王爷为什么是三只眼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洛宁姓氏文化:尚书耿裕
九岭十八坡,三关四洛河
陕西商洛洛南县花石浪遗址
洛宁县上戈镇杜河村卧龙寺
洛宁县小界乡祝家原村永寿寺
探访始建于唐朝初年的鹈鹕关
烽火春秋——记澎仲韬同志
洛宁县陈吴乡金门川的传说
明初礼、工、刑叁部尚书赵翥
陈吴乡禄北村安居寨里的范姓
程姓渊源及在洛宁的迁徙分布
洛宁杜姓渊源及发展——杜姓的来源
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弥佗净土寺
洛宁县下峪镇崇阳村松阳故关
你知道洛宁县涧口乡的龙穴白马寺吗?
再读《前五老图序》和《后五老图序》
洛宁大原的传说之二——黄龙下的小湾
洛宁大原传说之三——张姓的往事,白马送金银
洛宁大原传说之四——十八缸财宝
洛宁大原传说之五——百草圪垯
洛宁大原传说之六——双泉河
洛宁大原传说之七——回龙地
洛宁大原传说之八——知府程辙神道碑
洛宁大原古代之一——七寨九沟两胡同
洛宁大原古代之二——大关帝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三——大原各姓家庙祖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四——土地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五——石牌坊
洛宁大原古代之六——神仙庙(吕盤遗址)
洛宁大原古代之七——碧云阁(过街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八——奎星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九——山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祖师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一——大王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二——火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三——广生圣母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四——福胜寺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五——十里果园万亩竹
三谈洛出书处与传说
四谈洛出书处
五谈洛出书
洛宁县关帝庙
六谈洛出书处
七谈洛出书处
锥子山怀古
洛宁县故县镇龙泉观
洛宁县赵村镇樊村西寺
八古今名人谈洛出书处
韦衮传奇故事之二
韦滚传奇故事之三——韦衮赶考
洛宁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纪念碑
洛宁大原,走过变化的七十年当代之一
生活奠基者——当代洛宁大原之二
生活胜神仙——洛宁大原当代之三
穷到思变的西崖垴——洛宁大原当代之四
洛宁大原当代之五——穷山沟变成富窝窝
洛宁大原当代之六——城市的搬运工
洛宁大原当代之七——槐树院的变迁
洛宁大原当代之八——到外面学技术
洛宁大原当代之九——夏街大集
洛宁大原当代之十——从商的韦姓
永宁才子张烨
洛宁马店泰山庙
洛宁县王范清真寺
洛宁县兴华镇刘秀柏
洛宁县涧口乡崇兴寺
洛宁县景阳镇脚迹山
洛宁县兴华镇华严寺
翻阅历史,看深宅大院
洛宁县赵村镇马营村慈云寺
千余年佛教圣地——老庙顶
洛宁县王范镇三官庙
洛宁县景阳镇北村白衣观
洛宁县赵村镇南赵村安阳观
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菩萨庙
洛宁县赵村镇大沟口山神庙会
山水赵村——洛宁县大沟口水库
韦滚传奇故事之四——奇法救人
洛宁县赵村镇陈宋雷公庙传奇故事
洛宁县陈吴乡月山原月山寺
洛宁县直谷水——大丰峪
洛宁县直库水传说——二、红娘子墓
洛宁县马店乡窑院村蝗庙
洛宁县涧口乡西陶峪万寿寺
洛宁县底张乡东南村灵官庙
洛宁县上戈镇泰山青帝圪垯传说
洛宁的古老历史遗迹——秦王寨
洛宁县底张乡北安沟村太玄观
悠久的佛教圣地——洛宁县上戈镇庙上村娘娘庙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