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黔中游子 登琅琊台记 2018年第84期(总323期)

 文化安顺 2021-02-05



人物介绍

王继平:常年在外的安顺工作者

王继平:男,1973年2月生,安顺西秀扬武屯堡人,任职于市卫计委执法督查支队。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安顺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在省内外报刋杂志发表多篇小说、散文,有长篇小说《九重宫殿》出版。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受组织选派驻宁波(一年)、杭州(半年)任招商分局局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挥文化安顺的软实力,宣传推介美丽安顺。2018年4月,受组织选派赴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挂任副局长(一年)。驻外期间,始终关心、关注家乡文化安顺的发展。

作者在琅琊台顶留影

登琅琊台记

                        ——王继平


一到青岛,我就想到了琅琊台。

在山东半岛的土地上,青岛独具特色。而我以为,尤以琅琊台最为耀眼夺目,傲视群雄。琅琊台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是齐国的重要城邑,齐桓公、齐景公尝游此,数月不归。有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称霸,由会稽徙都琅琊,起观台,以望东海。

秦始皇东巡路线示意图 王继平 摄

东海 王继平 摄

那是个周末,清晨七点我就准备齐当,从敦化路地铁站出发,按照预先规划好的寻访路线一路推进。在青岛火车站上了青西快线,过胶州湾海底隧道,沿着美丽的西海岸线,到达西海岸汽车总站换乘黄岛501路公交车,便径直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琅琊台。这一路上,除了心情激动、稍有站位不得入座外,却也觉得平安顺畅,实在适宜外出休闲旅游。

进入琅琊台景区大门售票处,我正在掏钱购票时,一张贴在窗玻璃上的红色打印纸上写着:7月1日至12月30日景区对来自贵州安顺和甘肃陇南的游客凭身份证可以减半入游,给我这个来自贵州安顺的西部人心中一喜。于是我拿出了身份证,售票员同志可能是自活动启动以来看到第一位用身份证减半购票的人。她稍有疑惑的问:你是贵州安顺的?我有身份证为证,这种被优惠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两地相亲相近的真诚体现,正好被我碰上了,还真是有点幸运。

带着这种美好而崇敬的感觉,正式开始了我的琅琊台之旅。

 琅琊文化陈列馆 王继平 摄

第一个进入我眼帘的建筑,便是位于三重高台之上的琅琊文化陈列馆,馆前塑立着一尊高大的秦始皇铜像,名曰:千古一帝秦始皇。走进陈列馆内,中间摆放着琅琊台作为“四时主祠”的建筑模型、画屏,以及一些关于琅琊历史简介和大事记,从这些展示的历史脉络、秦汉版图等图片文字和瓦当、画像砖等出土文物,无不强烈的告诉着每一位置身馆内慕名而来的旅人,这是一方历史蕴涵何其厚重的土地。曾经好几代帝王巡游至此,帜旗招展盛况空前,登台祭祀天地,为民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馆内后院回廊里数面墙壁之上,镌刻着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东坡等历代文人雅士游琅琊台后留下的诗文,为千古留名的琅琊台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我站到馆中后殿的帝王宫楼上,往前一望临海开阔之处,正是秦始皇面朝大海、伸开双臂的雄姿,仿佛他正在期盼早日归来的徐福一般,又或许在抒发他千古以来的深深一叹。此刻,我的内心不禁感到无尽的怀古思绪一阵阵的重重袭来。

徐福出海雕塑 王继平 摄

出了陈列馆,继续朝前走,便出现两条叉道,初次来游只好由着感觉走。顺着曲径通幽的竹林小道,竟到了一处豁然开朗之地,小桥流水,迂回弯曲。走近一块牌匾细看,原来是很有意思的“跺脚沟”,这一脚跺下去,竟是多大的神力,何人留下了这么大的沟?自然能够具有这伟大的神力者,非始皇帝莫属了。

徐福殿 王继平 摄

沿着跺脚沟朝上走,来到一处寺庙建筑,老远就看到了“徐福殿”三个大字。殿前台阶下的空坝子上,栽有一棵具有相当年代的古树,树下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有赵朴初老先生亲笔所题的《徐福赞》文字。据《史记》载,徐福受秦始皇派遣,率数千童男童女,携五谷百工,由琅琊港启航,入海求仙,后来到达日本,在那里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华文化。殿内供奉着徐福的铜像,庄严肃穆,两侧挂满了徐福东渡日本相关记载的图画以及百福书法作品,浓厚的徐福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出了徐福殿后门,便是龙王殿。一尊高大的龙王塑像威严端坐于大殿之上,殿前一个大大的雕刻着精美图案和“琅琊台”字样的香炉十分别致显眼。在这方极具神圣之气的土地上,面朝大海突地而起的琅琊台上,历古以来,怎么能够没有一座龙王庙呢?虽是多有帝王巡游到此,但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到头来帝王们都走了,还不是要依靠这龙王老爷来震住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为这一方沿海渔民保境安民。


 龙王殿 王继平 摄

出了龙王殿,只见一条石阶梯直通山间,名唤“云梯”,多高多长心中真是没有底。好在路旁有一石碑,碑文简介中不仅说了此道的长短,关键是说了历代帝王前来登琅琊,都是必经此道。于是,这无形之中又给每一位游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奋力向上爬吧,越王勾践、秦始皇、汉武帝他们都曾不怕脚酸出汗,在21世纪交通便利的今天,我等自然也不甘落后了。其实云梯并不长,刚开始使劲不觉就到了观龙阁的平台上。

站在观龙阁旁,可见左右两侧的龙字石刻,更可见到前方的大海广阔无边尽收眼底。古人在此建观龙阁,定是此处观景极佳,而且在此曾经看到了海面上似蛟龙腾现和海市蜃楼的种种奇异景观,难怪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诸城县令颜悦道在此修建海神庙和礼日亭,并写下文字刻于石碑之上以记之。

顺着观龙阁右侧半山石径走过去,不远就见到了一条石头精雕细刻的“御路”,直插山顶。可是,此路不给游人开放,仅为参观。我想之所以称“御路”不开放,一是此路太陡恐行人攀爬易摔下来,二是“御路”专供皇帝行走,其他平头百姓也就敬而远之了。

观龙阁 王继平 摄

过了御路,继续在蜿蜓的山道上前行,顺着山势,到了一个空旷的小山头上,远远便见到一座两层石头建筑,底层全为石头,摆有石椅石凳,二层为木质结构的阁楼,楼曰:望越楼。楼上站着一位威武的古人铜像,翘首眺望着前方空旷的斋堂岛和更远的大海。这是何人呢?如此神色忧郁?不禁有到来的游人在此发问,于是也会有稍懂点历史常识的人回道:越王勾践。突然间的这一问一答,还真是令人疑惑不已,怎么远在齐鲁大地的琅琊台上,还能看到远在越国的越王勾践呢?据史料记载,越王勾践当年为了称霸吴齐两国,舍弃会稽之地,竟不远千里迁徒都城到此琅琊。当然,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地方,时间久了自然难免会思念故乡,思乡心切,面朝大海家乡的方向,无限忧思。于是,也便有了这栋名垂千古的“望越楼”,但也始终载不动、化不开越王心底深处的那份浓郁乡愁。

到了望越楼,我才真正感到了不虚此行。我也在内心尝试着理解了越王勾践的那一颗思乡之心,千古同然。不禁叹曰:慕名而来琅琊台,琅琊台上几人在。我叹越王迁都地,不见君王不见钗。

望越楼 王继平 摄

离开望越楼,我便折回山路行走,匆匆观过琅琊刻石亭,再到琅琊台顶最高处的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的群雕像前,远观三面环海的苍茫空际,方觉琅琊台虽海拔仅183.4米,缘山夯筑而成。据史籍记载,越王勾践在此起观台,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琅琊,留三月,作琅琊台,立石刻,遣徐福入海求仙药。

对于一个来自云贵高原的我来说,站在不到200米高的琅琊台上,我还是感到了此山的威仪高阔无比。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时此地的琅琊台,有历代帝王驾幸巡游,更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千古文章,更何况很多先人的游历记忆,早已化作了神仙传说留传至今。

2018年7月18日写于青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