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往事追忆 永远的潘老师 2019年第91期(总446期)

 文化安顺 2021-02-05






永远的潘老师

尚国栋

我读初中时,盛传二铺中学1977年有十几名学生分别考取大学、中专、技校,其中一人考取北京广播学院;1978年考取二十几名;1979年考取三十几名,还在读高中一年级的潘思亚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潘永福在二铺中学上高中数学课,潘思亚是潘永福老师的儿子。一所建设在偏远荒凉坡地上,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滑路滥、房屋简易、师资不足,被称为“黄土中学”的乡村中学,其学生竟能考出如此优越成绩,在当时算是破天荒的大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安顺县二铺中学

我初中毕业,报考高中时,最想考到师资条件优越的城市中学去读;如果考不取城市中学,希望能划分到二铺中学去读,好得听潘老师上课。

我没有考取城市中学,却幸运地被划分到二铺中学去读;到校报到注册时,听说潘老师已经只上高中毕业班的课,心里一时不快;但可以去旁听潘考师上课,转而兴奋。

开学上课几周后,我和两位同班同学商量,决定择日到高中二年级去旁听潘老师上课。

有一天,我们三人做好准备,提前“混”进高二年级某班,到后排坐下,等候听课。不一会,戴着眼睛的身材高大的潘老师拿着课本和教具走进教室。班长施令:“起立!”同学们立即起立。潘老师走上讲台,把课本和教具摆放在讲台的桌子上,回礼道:“请坐下!”同学们坐下。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某某页!”潘老师说着,返身走近黑板,抓起粉笔,口里说着上课内容并写到黑板上。他不怎么翻看课本,一边讲解,一边把重要的地方和难点写在黑板上,或者在黑板上演算,不时提示:“注意了,这是重点,必须弄懂搞清楚,记住,背下来!”“这是难点,看黑板,注意听,我教大家怎样解题。”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略知一丁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听得入迷。

潘老师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不怒显严,怒即生威。他时常和同学们乒乓球,打篮,谁输谁赢,全按规则评判,不许耍赖。

那时候,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每听学校食堂供菜有豆腐或者猪肉,同学们就会急忙去排长队等候开饭。学校的教职员工轮流值班以维持秩序,防止不自觉者“加塞”引起争吵。别的老师值守时,总有胆大的同学“加塞”;轮流到潘老师值守时,再胆大的同学也会乖乖地去排队。

1980年,尚国栋与方德祥(右)同学

我读到高中二年级,正式听潘老师上课。潘老师上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常用比喻的方法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形象地解释清楚。他给我们解释“两点间距离最短的是直线”,说:“丢一块骨头出去,连狗都会直接朝着丢骨头的方向跑去抢。这就是根本不用证明的公理。”讲到对数函数,他在黑板上写出对数函数表达式,说:“当底数和真数一样时,比如底数是a真数也是a、底数是人真数也是人、底数是鬼真数也是鬼,只要底数和真数一样,其值都是1。”一边说着,一边改写那对数函数的底数和真数。他要求我们解几何题时,最好都画出图,那怕是画出草图,当作辅助,可直观地看出大概,帮助思考。他耐心地讲课,解答,要求我们尽量多读书,多找参考资料看,尝试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巴不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潘老师看不起阿谀奉承的人,喜欢有真本事的人,说是有本事的人才硬得起气,要求我们读书要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就问,直到弄懂,万不可自欺欺人;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凭能力做事,靠本事吃饭。

那时候,潘老师已经担任学校副校长了,却不喜欢人们喊他“潘校长”,大家于是亲切地称他叫“潘老师”。

有一次,潘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值日守看办公室的教员来报告:“潘校长,文教局的人来了,请您去接待哈!”潘老师回答说:“请他们先在办公室休息一下!我上完这节课,下课就来。”那教员提醒说:“是文教局长来了!”潘老师面色严肃地说:“谁来了也一样。我上完这节课就去!”仍旧继续上课。

1981年7月,我因为家庭困难与急于“跳农门”去吃“商品粮”和盼望早点工作有收入,不听老师和学校安排去报考大学,毅然报考最有把握的中等专业学校;以高分获得录取后,感觉没听老师的话,吃了亏,便不好意思去见老师。

我离开学校第二年,潘老师被县里集中师资在城里筹建的安顺县理科试点班选抽去上数学课,首届毕业生全部考取大学和中专。试点班搬迁到另一乡下扩办后,潘老师认为离家太远,交通困难,申请返回二铺中学。城里某中学闻讯,诚请潘老师调到他们学校去上课。潘老师要求连他的爱人杨老师一起调动。该学校负责人不同意;潘老师说:“那就算八抬大轿抬我,我也不去!”另外一所学校知道此事,同意潘老师和爱人同时调动,潘老师夫妻俩调进城里学校任教。

2011年,尚国栋与潘永福老师(左)

我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乡下工作,艰苦奋斗几年才调进城里机关工作,却被头头认为“能干,不服管”,只当作“业务骨干”使用;眼见“混得好”的同学不是提职升官就是经商发财,感觉自己没有面子,难免怕见老师,尤其怕见曾经对我寄予较好期望而动员我报考大学的潘老师。

我妻子十年前送儿子去潘老师退休后发挥余热开办的“数学微型补习班”请求辅导;潘老师知晓我的情况,说想见我。

我去看望潘老师那天,杨老师开门后,看见戴着眼镜的潘老师着黑色西装,没系领带,穿黑色皮鞋,说话铿锵有力;两位老师对我十分热情,说我的性格与他相似,“能做事,脾气犟,不是当官的料”,挽留我陪他吃饭,嘱咐杨老师炒了几个小菜,找出陈放了多年的老酒,师生对酌,喜怒任性,畅所欲言,甚是尽兴。

潘老师还是那脾气:为人大方,随和;治学认真,严谨;说话风趣,幽默;热爱教育,关爱学生。

在我心里,师道尊严,潘老师永远是我的老师。

2019年9月7日于安顺家里 

· 作者简介

尚国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顺市西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