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史话沧桑 安顺地区货币流通简史 2020年第5期(总488期)

 文化安顺 2021-02-05

安顺地区货币流通简史

解 飞

一、贝币

汉代至明代,今安顺境内有相当地区使用贝币。2005年冬,在镇宁县与贞丰县之间的董箐小河口遗址出土的一枚贝币,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贝能够适应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所以在境内流通、使用1800多年,对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发生过重要影响。

唐代,今安顺以西地区,旧隶云南省管领,境内以“绵、帛及贝为币,贝之大者若指,十六枚为—觅”(《新唐书南·诏传》)。宋元佑年间(1034—1035年),今安顺地区受“大理国”统治,仍用贝币。

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53年征服云南后,准许云南继续使用贝币,因此,贝币在今安顺部分地区继续流通,直到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春,大西军孙可望率部由四川入贵州转云南,铸行大顺、兴朝通宝铜钱,严禁海贝流通,违者“劓(割鼻子)之”。从此贝币才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改作饰物佩用或收藏。《黔南识略》载:“披袍仡佬,镇宁、永宁(今关岭)、平远(今织金)、水城有之……妇人以青线扎发,披青布带,缀海贝于上。”。



二、铜钱

明清称“制钱”,本地称“毛钱”。两汉、三国时期的五铢、大泉五十、货泉、货布、剪轮五铢和值百五铢,唐、宋、明、清各朝的通宝,南明小朝廷发行的永历通宝、兴朝通宝、弘治通宝、弘光通宝、隆武通宝,以及吴三桂在云南所铸之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钱等,在安顺地区都有一定量的流通,价值随市场涨落不定,每1000枚可易银五钱至一两。民国十二三年(1923—1924)间,大批铜元涌入安顺,制钱才逐步被淘汰。

1956—1957年清镇、平坝出土的钱币图1—2为五铢  图3为货泉  图4为大泉五十  图5为货币        

直百五铢 (正、背面)径25毫米 2005年董箐电站小河遗址出土


三、银质货币

1.银两

安顺境内金银的使用是很早的,如蜀汉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征南中,四郡皆平。以马忠为牂牁太守,“……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境内也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金银饰品,如:1965年底至1966年初,平坝县马场出土金饰148件和银饰116件;1971年3月,安顺宁谷出土金指环四件、金珠一件和银指环三件。

但是,境内在宋代以前并无使用白银作货币的记载,历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说明了这一点。境内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是从宋代开始的,史料有明确的记载。

从北宋起,朝廷在播州罗甸(今安顺)设市马场,以利交易。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特在邕州设提举买马司,专办向罗甸、自杞(今兴义)、大理(今云南)各地买马事务。当时宋朝官吏胡舜陟到罗甸买马,一次就得1400匹(一说为2500匹),买价为黄金五镒(每镒为20两)、中金(白银)250镒……盐200万斤(《中国地方银行史》转引自《宋史》卷一九八《兵十二·马政》;民国《贵州通志·食货志》卷五十)。

清咸丰、同治以后,境内市面交易大都使生银,主要种类有:宝银,分船形、方形、圆形三种,其重约50两,来自川、粤、桂诸省者质色十足,来自淞江者质色最低;票银,船形,其重约10两,来自湘、川、粤、桂者质色十足,来自淞江者质色最低,本地者质色稍低于湘、川、粤、桂而优于淞江;锄头银,锄头形,其重约5两,来自广西,质色为九九五;牌坊银,牌坊形,其重约5两,来自云南,质色为九九;槟榔锭,槟榔形,其重约1两,质色十足;滴水珠,圆珠形,其重5—6钱,来自湖南、四川,质色十足;火宰银,砖块形,用时以火宰为方块,来自广东,质色十足;纹银,圆片形,为安顺银匠所铸,其重约l两,质色有九五至九九之别;市银,形状及重量与纹银相同,为安顺银匠所铸,质色九成。光绪中期,奸商串通银匠作伪,在市银内灌铅2—3分至6—7钱,制造“卷口银”、“半边俏”、“透身酥”等,俗称“滥市银”。后经安顺知府文海告示严禁,有不遵者准许百姓抢烧,乃将滥市银清除。

明清时期,境内白银的流通量是很大的,如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诏征安顺州、宁谷寨六长官司长官阿窝等进京,命以银二十万两备籴。

大飞侠藏清末贵州金箔(“安顺府 城内东街 张大盛 十足金赤叶 包管回换”) 

     “安顺府 地丁”十两银锭 清代贵州“安顺府”茶花锭 布衣天子 藏 转自李晓萍著《元宝鉴赏与收藏》                           

清代贵州“安顺府”四两单槽锭 正面(重:148.1克 北京诚轩2013年春拍拍品

清代贵州“普定县”十两银锭 转自钱币天堂 四川西昌 舒圆 藏

清代贵州“安顺府”十两银锭 转自钱币天堂 沈柏 藏

 清代贵州“安顺府”十两方锭 重281克 中国嘉德2012春拍 平尾赞平 收藏专场

2.银元

据《续修安顺府志·安顺志》载:安顺使用银元始于光绪二十五、六年(1909—1910年)。是时,粤、桂商人携有飞鹰洋(墨西哥银元)、站人洋(英国银元)、搬桩洋(法属安南银元)、日本银元及广东龙元、银毫来市贸易;湘、鄂、赣、皖诸省商人则携有北洋、江南、湖北龙元及湖北银毫来市贸易。至光绪末年,四川、云南龙元亦渐来市行使。

民国初期,先后流入的有袁像银元、帆船银元及滇造5角银元,其中滇造5角银元的流通量最大,甚至一度成为镇宁、关岭等地的主位币。民国16年(1927),周西成主黔政时,发行“汽车”银币,但为数不多。24年,民国政府通令禁止银币,准行法币,但部分银币仍流通于安顺市场。1949年,国民党贵州省政府向西溃逃时,谷正伦铸造的、被用作发军饷的“竹子币”也有少量在境内流通。

民国年间,安顺银元流通量是很大的,光鸦片“特税”,年收入就达数百万元银元,在著名的安顺“四大号”(恒兴益、恒丰裕、公合长、天福公)中,恒兴益、恒丰裕的鸦片贸易资本就超过银元100万元。境内使用银元时,仍多不分版别,而以银元14枚作为同等成色的白银10两结算。



四、铜元
铜圆也叫铜板,是圆形铜质的硬辅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铜元开始流入安顺市场,主要有大清铜币与光绪元宝两种。多由各省铸造,每枚当制钱10文。民国初年,铜元与制钱同时流通。民国12年(1923),外省当10铜元大批涌入安顺。由于物价上涨,方孔制钱渐被淘汰,铜元遂占领辅币地位。

五、镍币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早期曾铸行铜质半分、1分辅币流通。民国27年、31年先后铸造面值1分、5分、10分、20分和半元五种镍币。镍币正面是孙中山头像,背面为古代布币图案。抗战期间,曾在境内大量流通。随后因法币急速贬值,各种硬币被民间收藏,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六、纸币

1.元代纸币

元代一直禁止金银铜钱流通,而以纸币为主要货币。元代钞法在宋、金基础上更趋完备,由于有强大的发行准备金,当市面纸币过多时,随时出银收钞,以保持纸币购买力的稳定。至元末,奸佞擅权,朝纲废坏,滥发无本之钞,引起通货膨胀,最终形同废纸。

从文献上可知,元代境内通行的“宝钞”为数不少,如至正三年(1343年),因八番(惠水)、顺元(今贵阳——安顺一带)等地闹饥荒,顺帝召令拨赈济款钞22000锭(《贵州通志·前事志·一》)。但因纸质关系,未能保留下来,迄今未见实物。

2.明代纸币

明初,政府推行钞法,钞钱兼用,钞为主,钱为辅。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印造、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为了保证钞币的流通,政府又以强制手段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

明代,境内通过军政费用、赏赐等得到大量纸币。军政费用,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六日,贵州普定卫(今安顺市)指挥佥事戴关领本卫官俸钞473300余贯,未回卫分发,明廷命治罪。赏赐,据不完全统计,从洪武十九年(1387年)至天顺六年(1462年),今安顺境内的普定卫、安顺军民府、安顺府、安顺州、永宁州、镇宁州、西堡长官司、十二营长官司、宁谷长官司、顶营长官司、募役长官司、康佐长官司、关索岭巡检司等共朝贡36次,贡品为马及方物。其中朝廷赐钞、钞锭、钞币22次,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云南普定卫指挥顾城及其属安顺等州土官阿窝等贡马,诏赐城白金四百两、文绮二十匹、钞五百锭,余各赐钞有差。

3.清代纸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贵州官钱局安顺分局发行钞票,分100文、200文、1000文、1两、10两、50两、100两等七种,可以兑换生银。

4.民国纸币

(1)国民政府纸币

A.中国银行加盖“贵州”兑换券

民国6年(1917年),中国银行安顺县分行成立,发行钞票流通于市面。初时兑付,皆为袁世凯头像银元,信用极佳,后因政局影响,行中基金被抽走,信用大减。中国银行加盖“贵州”的兑换券流入安顺,初期可以兑换袁像银元,故信用较好,后因政局影响,行中基金被抽走,钞票信用下降,民国15年(1926)  省政府通令废止中国银行钞票。

B.法币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政府通令改用法币,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法币随着中央军入黔,与滇铸五角龙元和当十铜元等混用。

C.关金券

民国32年(1943年),关金券流入安顺,规定关金券1元折合法币20元,与法币混合流通。

D.金元券

民国37年(1948年)8月,金元券流入安顺,规定金元券1元折兑法币300万元。

E.银元券

民国38年夏,银元券又流入安顺,规定以1比5亿元的比值收回金元券。当时由于物价暴涨,币值猛跌,市面上不仅出现银元、铜元与银元券一起流通的金融混乱局面,而且还出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有人把银元券风趣地称为“掉脸钱”,盖其券面上印有蒋介石的侧面头像,实则收到后掉过脸就用不出。国民政府由于滥发货币,影响市场物价稳定,使货币不断贬值。

(2)贵州地方纸币

民国2年—38年(19l3—1949年),贵州银行银元券、加章黔币、墨戳黔币、定期有利兑券、定期兑换券、贵州军事善后借款券、贵州银行存款券、贵州省银行银元券等流入安顺,在市场上流通。

A.贵州银行银元券

民国2年(19l3年),贵州银行发行的钞票流入安顺,面额有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六种,但因基金寥寥,不能兑现生银或银元,票面涨落无定,虽经政府多次维持,贴尾盖章,抽签兑现,票值依然不稳,1926年省政府通令禁止流通。

B.“加章黔币”

民国12年(1923年)底,贵州督办唐继虞为维持岌岌可危的统治,他别出心裁,搞了“加章黔币”,“继虞发行新黔币”,因急于使用,仓卒从事,而纸质恶劣,印刷不清,一经行使,易于作伪,税收机关往往借口拒收。此“加章黔币”总额为1039826.90元,多半在贵阳、安顺、遵义等地流通,可惜至今未见实物。

C.“墨戳黔币”  

“墨戳黔币”是在“加章黔币”无法继续推行的情况下,财政厅就所收手续费项下提出12万元,加盖“此币准在xx地照案搭缴各税,县局不得拒绝”之墨戳,明确规定“墨戳黔币”1元值银元5角,主动贬值50%,发往普定、龙里等24县使用,共计发出60000元。除平坝、大塘(今平塘)、关岭拒用,退回3340元外,实发56660元,应收银元28330元。实际只收银元15384.25元,尚欠12945.75元。

D.贵州银行存款券

民国22年(1933年),贵州银行存款券流入安顺,百姓因前车之鉴,鲜有信任。

E.贵州军事善后借款券

1933年,王家烈重掌贵州军政大权。因内战迭起,商业疲滞,库空如洗,苦于无法应付,于是便在同年7月1日发行军事善后借款券。这是一种可按券面金额足数流通的票证,明显是一种强行摊派、不兑现的货币,是直接由当地军队向地方发行,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F.贵州省银行银元辅币券

民国38年(1949年)5月,贵州省银行遵照贵州省政府训令,经该行董监事会通过,发行银元辅币券,面额有1分、5分、1角、5角,作为可以兑换银元的信用货币。自6月1日起,陆续在省内设有贵州省银行机构的贵阳、清镇、龙里、修文、思南等县市发行。在贵阳解放前的5个多月中,共发行253350元。

民国22年(1933年)贵州军事善后借款券1元 加盖“镇宁县”带存根 (正、背面)

民国22年(1933年)贵州军事善后借款券1元“郎岱县” 带存根 正面

(3)即兑条 

1919年—1939年间,全省普种大烟(即鸦片),专门经营烟土的安顺四大号恒兴益、公和长、天福公、恒丰裕等,在鸦片上市季节,为解决大宗交易时的现金笨重和清点、辨伪等麻烦,便开出“即兑条”在市面上流通,面额有100元和500元等,不定期限,见票即兑。这种即兑条虽不限于四大号,但其他字号的即兑条不能过夜,起不到周转的作用。在四大号中,流通市面的以恒兴益为最多,因其资金雄厚,其他三家的即兑条则不甚吃香。

(4)代金券 

抗战期间,为送青年参军,安顺商会发行代金券5万元。

(5)红军票 

“红军票”即群众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的爱称。1935年4月,红军过镇宁江龙期间,群众拿大米、蔬菜和甜酒慰问红军,红军都付给了银元和铜币,有的则付给了工农银行钞票,后勤部队则用硬币进行兑换。现珍藏于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枚3串面值的布质钞票,是解放后群众捐给人民政府的(黎德荣《红军长征播火种》:政协镇宁县委员会编《镇宁文史资料选辑》1990年3月第1辑)。

红军过镇宁县江龙使用的布币(正面)

(6)滇钞  

滇钞指的是云南富滇银行发行的纸币。民国时期,滇钞在安顺境内大量流通,并在安顺引起两次风波。民初,滇军入黔,军至安顺,即将富商邓子英、徐少贤等五六人拘留,勒索军饷,同时指使士兵在市场上强行使用富滇银行钞票购物。该钞票在云南本省因币值低落,信用丧失,已不能畅通行使。我省既无该行支行,形同废纸。士兵以大额钞票购少许货物,强迫商家找补硬币。北街京果店赵华轩、西街纱铺黄益洲,因拒收富滇钞票,被滇军殴成重伤。城中商家纷纷罢市,不敢营业。后经商会负责人等向滇军将领交涉,允筹军饷大洋10万元。迨款交清,邓、徐等人始获释放。

民国12年(1923年),滇军唐继虞部至安顺,东街京果店刘海清亦因拒收滇钞,被滇军抓走,绑赴刑场,执行枪决。刘妻到商会哭讼,商会会长朱湘琴乃与滇军交涉,允筹军饷5万元,滇军应允不再在市场使用滇钞并立即将刘释放。但刘惊吓过度,精神失常,达年余之久。(安顺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

(7)军用代金券 

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部队在越南使用,面额有1分、5分、1角、5角、1元、5元六种。由于安顺地区紧邻云南,为援越部队必经通道,所以社会上有少量的军用代金券留存。

(8)人民币 

1949年11月,安顺县人民政府通告禁止金、银和银元券流通,统一使用人民币(即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同时,为减少银元券持有者的损失,人民币与银元券以1比80的比值由中国人民银行安顺办事处收兑。很快提高了人民币在群众中的信誉,并成为本地区唯一合法流通的纸币。



· 作者简介

解飞:70后,历史学硕士,贵州省钱币学会理事,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教师,主攻地方金融货币史。主编有《贵州历史货币》一书,曾参编《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县乡纸币卷》《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中国共产党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历史》《中国共产党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历史大事记》,任关岭地方文史丛刊《滇黔锁钥》责任编辑,《文化安顺》特约编辑。在《西部金融》《贵州钱币》《江苏钱币》《安徽钱币》等刊物上发表贵州历史货币文章多篇。

2020年1月


值班编辑:李择红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