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沙市人用的钱

 八顾 2023-11-08 发布于上海

民国18年沙市今日银钱行情报单

在清朝时候,沙市和全国各地一样,使用的钱是中有方孔的圆形铜钱,每一个这样的铜钱,称为一文钱。“文”,是铜钱的计算单位,例如到糕点店去买月饼,便问:“月饼几文钱一个?”

铜钱中有方孔,可以用一根绳索把许多铜钱串联起来。一千个钱串联在一起,称为一串钱,也叫一吊钱。“吊”,在沙市是铜钱的另一种计算单位。例如商店中店员的工资,每月若干吊钱。

清朝后期,财政一年比一年困难。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从十九世纪末期起,开始铸造大铜钱。这种大铜钱其实并不大,只是比原来那种中有方孔的铜钱稍大一点,较现在的蓝墨水瓶的盖子还要小些,这种大铜钱上面标明每个“当制钱十文”。不言而喻,这种大铜钱的含铜量,一个并抵不上十个小铜钱。中国人民是善良的,既然“朝廷”铸造出来了,那就用吧。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民国政府成立。民国政府的大官们知道,铸造新的钱币是一种生财之道,于是当二十文的铜元又出现了。一时,沙市人把当十铜元的叫做“单角子”,当二十铜元的叫做“双角子”。

四川的军阀更凶,一下子就铸出当五十文的铜元来。当十文的铜元和当二十文的铜元,各省都曾铸造,不分省界,一律通用。这两种铜元,都是用红铜铸成的。当五十文的铜元用黄铜铸成,是四川的特产。

一个铜元等于五十文钱,开始时人们接受不了。除了四川人民因为处在四川军阀的枪杆下而不得不用之外,其他各省的人都拒绝使用。沙市也不用这种钱,但因川鄂紧邻,交易频繁,从20 年代初开始,这种当五十的铜元就在沙市流行。当时,沙市人把它称为“大角子”。

大角子在沙市露面以后,商品便逐渐按大角子作单位来定价。例如包子、馒头、油条等都是一个大角子买一个。有一次,我拿一个大角子去买包子,同时有一个老太婆在那里买饺子,饺子也是一个大角子买一个。老太婆拿着饺子连连叹气:“唉!一个饺子值五十文钱,好贵哟!”当时,我对老太婆的话并不理解。长大成人以后,才知道那般军阀官僚耍的改铸新币的鬼把戏,使他们发了财,使老百姓受了物价上涨之苦。

当“大角子”成了商品价格的单位以后,“单角子”、“双角子”便在沙市市面上消失了。但是,大角子只能在沙市、宜昌一带流通,武汉就不用,只用当二十的铜元;上海当二十的铜元也不用,只用当十的铜元。当沙市使用大角子的时候,四川已改用当二百文的铜元了。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各地各自为政,钱币、度量衡等都各不一样。从当时中国各地用钱的情况来看,可以证实这一层。

使用铜元是民间的习惯,官方则以银元为计算单位,政府的预算,官吏的俸给,各种赋税的征收等等都是按银元来计算的。

铜元有几种花样,银元也不例外。清朝末年铸造的银元,因有龙的图案,所以叫做“龙洋”。“洋”,是“洋钱”的简称。中国古无银元,墨西哥因盛产银子,铸成银元流通,传到中国,所以早年中国人把银元称为“洋钱”。中国自铸的银元,以“龙洋”为最早,民国成立后,当时的北洋政府于1914 年铸造了一批银元。这种银元上面有袁世凯的半身像,所以这种银元俗称“袁大头”。国民党政府于1926 年在南京成立后,铸造了一批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为尊敬孙中山,人们不把这种银元叫做“孙大头”,而叫做“帆船”,因为这种银元的正面是孙中山像,背面是一只帆船。以上几种银元,全国通行,沙市自然不例外。在沙市,还流行一种“川板”银元,也就是四川铸造的银元。这种银元,和四川铜元一样,也是只用到沙市为止,武汉、上海都不用它,因为这种银元的成色不足。

银元的价值比铜元高得多,所以有人伪造银元以获利。伪造的银元从外形来看,不容易看出真假。但是只要敲敲它,听它发出的声音,就能辨别真伪,真的声音清脆,假的声音暗哑。所以,假银元被叫做“哑板”。

银元的分量重,携带不便,所以人们乐于持有纸币。那时候的纸币也比现在复杂。现在的人民币,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其他任何金融机构都不得发行。在国民党时代,国家银行有四家,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它们都有权发行纸币。不但国家银行,有些私营银行如四明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盐业银行等也发行纸币。当然,这些私营银行都各有政治背景。由于发行纸币的银行多,所以那时的纸币五花八门,伪造的纸币充斥市面。

在沙市,早年把纸币称为“申钞”。“申”是上海的简称。战国时,楚国的国王以现在的上海作为春申君的封地,所以上海简称为“申”。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很多银行的总行都设在上海。各银行的纸币都由总行发行,所以纸币称为“申钞”。

既然钱币有铜元和银元之分,两种钱币之间就需要折合换算。换算的标准,由钱业公会议定。钱业公会是钱庄的团体,它的会所在便河西街的财神殿。当时,沙市的所有钱庄,每天都得派一名代表,清早便来到财神殿,除了向同业交换票据外,还要商讨当天铜元和银元之同的换算标准,并在财神殿门口挂牌公布。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天宝银楼

钱业公会同人每天集会,除了商讨银元和铜元之间的换算标准外,还要决定银价,即商定一两银子今天在沙市值多少铜钱。商定后,也要在财神殿门口公告。至于金价,即一两金子当天在沙市值多少银元,由银楼业公会决定。银楼,是制作和销售金银首饰的工商业,都是前店后厂。银楼业公会对金价作出决定后,在各银楼店堂内公布。当时,沙市人称为“多少换”。所谓“多少换”就是指一两金子折换成多少银元。

钱业公会是商人的团体,商人是要谋利的,他为了谋利,他们便故意把事情弄复杂。每个银元重七钱二分,这是法定的。那么,银元和银两之间的换算应该以此为准。但是,那时沙市钱业公会却每天在财神殿门口公告,今天银元折换成银两,按每个银元折合银两七钱一分九厘八计算,明天又按七钱二分零二计算。这样每天有涨有落,就有钱可赚了。当然,也会有赔钱的时候。另外,银行发行的纸币应与银元等值。但是钱业公会认为,纸币便于携带,应高于银元。于是在财神殿门口的公告牌上又有“申钞”一项,今天的申钞值一元零三分,明天又为一元零二分。这样,也能谋利。

后来,国民党政府为将全国的财政金融权集中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手中,对各地各自决定银钱换算比例的作法严加取缔。沙市自不例外,于是沙市银元兑换成铜元的比例,从三十年代之初起,便固定了下来,一个银元换八吊铜钱。这是沙市的行情,其他各地不一定是这样。

社会上有两种钱币,对劳动人民极为不利。因为劳动人民的收入是铜元,而有的支出却要用银元支付。比方说,一个菜农,到街上去卖菜,白菜萝卜都只卖一两个铜元一斤,除去种菜所花的成本,每斤菜无论如何赚不了一个铜元,要积累一百六十个铜元换成一个银元,谈何容易!如果这位农民的儿子要读高中,沙市只有初中,当时的高中在荆州城内。荆沙路隔15 里,那时并无公共汽车,每天走15 里路去上学是困难的,只得在校膳宿。膳宿费每6 元,要先缴费后吃饭,不得赊欠。加上买书买文具纸张等必需物品所花的钱,每年至少要一百个银元,一百个银元就是一万六千个铜元,劳动人民如何拿得出来?如果要到北京、上海去读大学,一般每年要花四百元,四百元就是六万四千个铜元,这对当时的劳动人民来说是天文数字,只有望洋兴叹!所以,劳动人民的子弟在旧社会读小学初中已经很困难,要读高中大学最根本办不到的。

前面说过,民国建立后,政府预算即以银元为单位来编制,官吏的官俸也以银元支付。例如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总长(即部长)们官俸为每月1000 银元;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据说是革命政府,官俸不能太高,就部长来说,减为每月800 个银元。老爷们拿到银元以后,要买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绫罗绸缎、袍褂靴帽,因为这些商品都是以铜元定价的。

所有官吏的官俸都以银元支付,唯独学校的老师受到歧视,他们的工资却是按铜元作标准的。民国已成立了十多年,老师们的处境仍未改变。以省财政收入作经费的省立中学,老师的工资分为五等,第五等的每月120 吊钱,每升一等加5 吊钱,第一等的中学教员的工资为每月140 吊钱。每月工资一百多,似乎不少,但是折合成银元就少了。老师要买书订报,而书报是以银元来计价的,这就使老师感到困难,且不说老师要吃饭穿衣养老育幼了。至于以县财政收入作经费的县立小学,老师就更惨,每月工资才二三十吊钱,农村小学老师的工资仅10 多吊钱,真是“斯文扫地”。

不是政府预算是以银元作标准的么?怎么又变成为铜元了呢?首先因为当时政府根本就不重视教育,开办学校只是为了点缀一下而已,3000 万人的湖北省,省立中学不到20 所,其中半数以上只有初中。湖北全省70 个县当中,设有县立初中的真是凤毛麟角。七十万人的江陵县(当时沙市未单独设市,隶属于江陵县),教育经费十分充足,且不说四乡的学田收入、荆州城内宾兴街右文街的房产收入,只说沙市江心的窑金洲,盛产芦苇,是造纸的一种原料,每年就能卖好多钱。这是多年以前就规定了的教育经费来源之一。然而号称为湖北省一等县的江陵县,县立小学只有六所!当时江陵县分为五个区,每个区有一所县立小学,加上设在荆州城内的中心小学,共为六所!并且,除了中心小学和设在沙市的县立第二小学还象学校外,其余的都不成名堂!当官的不仅把本来十分充分的教育经费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还要用将银元按铜元的办法压低老师的工资。

大革命时代,共产党和国民党组成了统一战线,建立了联合政府,一些共产党员到政府机关中去工作。当时的省教育厅长李汉俊和财政厅长詹大悲都是共产党员。李汉俊早就知道全省中小学教员的工资还是以铜元作标准,决心首先解决这个问题。这是需钱的事,应该和财政厅长商量一下。李汉俊向詹大悲提出以后,詹大悲满口等应。他说:“我全力支持,不管有多大困雎,这事一定要办好。”于是李汉俊以湖北省教育厅长的名义向全省发出通知,改革中小学教员的工资制度,改革的办法是,原来的工资是铜钱多少吊的。以后的工资就是银元多少元。当时,一个银元换三四吊钱。这样一改,就是使老师们的工资一下子增加了三四倍。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工资改革!那时候老师们的兴奋之情自不待言。后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国共合作的局面被破坏,詹大悲、李汉俊先后被杀害。噩耗传出,老师们深为震惊惋惜。李汉俊、詹大悲被杀后,因工资已经改革,反动派也不好走回头路。所以湖北省中小学教员的工资,在大革命以后,才以银元作标准。

1935 11 3 日,国民党政府发出通告: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法币制度,即只能使用由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操纵的中央、中国、交通和中国农民四家银行所发行的纸币(私营银行所发行的纸币由各行自行收回),其他钱币如银元、铜元等不得再在市场上流通。私人手中所持有的银元、铜元,都应拿到上述四家银行去换成法币。否则,就是犯法。手中的银元、铜元不能再在市面上流通,不换成法币就没有钱用,只好把手中少量的银元、铜元拿到银行去。

蒋介石为了报答大英帝国对他实行法币政策的支持,把从中国人民那里搜刮来的银元,整船整船地运往英国。将中国银元运往英国,本来是秘密进行的。但在装船前走漏了风声,老百姓群情愤激。怒不可遏。反动派只得于深夜装船起运。那时,在上海,好几天的深夜,从银行库房到轮船码头,三五步就站着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都是刀出鞘,枪上镗,如临大敌。在这种严密的警戒中,一箱箱的银元被装上海船,运到英国。

(来源:《沙市纵横》1988年第6期)

“单角子”: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

“双角子”:民国铜币当制钱二十文

“大角子”:四川铜币当制钱五十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