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札记44:你真的了解杭州吗?

 劳月 2021-02-05

鼓楼的对面,胡雪岩故居的围墙外,有一条僻静的青石板小巷,叫牛羊司巷。小巷的尽头,有一处建于清末的传统民居,目前是尚青书院,上城区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昨天下午的第44期读书岛活动就在这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进行,由浙江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单骅分享她写的《带着孩子去巡楼》。

由于书友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尚青书院院长曲真女士向大家介绍了这些旧房子的来历。鼓楼及其周边地区是南宋皇城遗址核心保护区。鼓楼东面原是南宋宰相秦桧府邸,秦桧死后被没收,宋高宗赵构禅让皇位后移居此地,改名德寿宫,时称北内。目前德寿宫遗址正在考古发掘。遗址对面的元宝街因元代省府藏宝在此而得名。巷内两侧高墙如元宝之两翼,中间石板路光滑如元宝心。街的西头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府邸,东头是曾自掏腰包重修六和塔的清光绪年间兵部侍郎朱智宅院。与元宝街十字交叉的就是牛羊司巷,相传南宋时在此设牛羊司,负责为皇宫提供用膳和祭祀用牲畜之事务,故得名。巷内还有一口义井,至今附近居民仍在用井水洗衣服、冰西瓜。


在这样一个古色古香、闹中取静之所,讲述一个寻找杭州藏书楼的故事,实在再合适不过。自诩为“微胖界的美妈”的单骅侃侃而谈,讲述了她和女儿一起寻找杭州城里尚存的历史藏书楼的故事。因为在浙江图书馆从事读者培训工作,单骅有机会接触到浙江藏书史的很多资料,觉得有必要去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对杭州现存藏书楼做一次实地调查。于是,从2014年开始,她利用休息日,带着女儿一个一个寻访杭州的藏书楼。从搜寻、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晚清著名藏书家丁丙的八千卷楼到现代作家、诗人郁达夫的风雨茅庐,从西湖孤山脚下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到西泠桥边国学大师俞樾的俞楼,从清代藏书家许宗彦的鉴止水斋到晚清重臣王文韶的清吟阁,单骅一个一个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书友们仿佛跟着她,在西湖山水和背街小巷之间,进行了一趟文化之旅。


分享结束,在深圳工作的杭州人山谷兴奋地站起来说,他是特意从深圳花了700元路费和600元汽油费开车15个小时回来参加这次寻楼活动的,觉得非常值得。作为一个杭州人,他深知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马可波罗之前的南宋,杭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单骅分享讲到的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是他40年前参加高考时每天复习的地方。那时他被同学称为“对数先生”,后来考上了杭州电子工学院。如今他对图书馆充满感恩之情。昨天恰好是他61岁生日,人生的第二个甲子开始了。他表示要更积极地参加读书活动,更积极地宣传杭州的历史文化。

书友们对单骅老师带着孩子去寻楼的经历非常佩服和赞赏,一致表示要潜下心来,和孩子们一起认真地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也让孩子接触和了解我们的传统和我们居住的城市。来自萧山的何老师说,很可惜,没有更早地领悟到这一点。等自己的女儿高中毕业了,一定带着她按照这本书的讲述,走一趟寻楼之旅,让她认识杭州的文化之深,杭州的历史之美。

作为一位读者,我也聊了读《带着孩子去寻楼》的感受。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即便我这样的原住民,也远远没有了解透彻。尤其是杭州所具有的南宋文化传统,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去传承。历史文化遗迹是一座城市的遗产,是这座城市的本钱,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一定一定要珍惜。杭州的历史文化遗迹被破坏和毁灭得太多了,教训惨痛。作为杭州市民,不仅要宣传杭州的历史文化,更要身体力行,像单骅那样,潜下心来,去了解和发现杭州的美丽,并传承给下一代,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